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1):劉備出師的真實動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夷陵之戰是蜀漢與東吳之間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劉備承擔了蜀軍死傷數萬的慘痛代價,蜀漢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而東吳則憑藉此役進一步鞏固了荊州的歸屬權。
劉備發動這場戰爭名義上是為結義兄弟關羽報仇,但劉備畢竟是一位政治家,本文將從政治的角度分析夷陵之戰背後的政治動機。
戰爭的動機決定了戰爭的目的,如果劉備是想為關羽報仇,那麼目的就應當是針對東吳的滅國之戰,而以蜀漢的實力並沒有絕對把握滅掉東吳,況且劉備勞師襲遠,屬於客場作戰,兵力、後勤均不占優,自己不被滅就算好的,何談滅國。
這一點劉備心裡應該是有自知之明的,不存在情感上因喪弟之痛而頭腦發熱的情況,因為劉備發兵東吳是在關羽被殺兩年之後,兩年的時間足以使劉備冷靜下來。
如果吳蜀之間過早的進入火併,則易被曹魏分而破之,吳蜀之間遠沒有到攤牌的時候。
那麼劉備違逆大勢,不惜賭上國運,也要發動對吳戰爭,必然有更深層的目的,那就是奪回荊州。
畢竟荊州是從孫權那裡借來的,是借就要還,但劉備總拖著不還,才導致孫權以武力收回。
劉備如果以奪回荊州的名義發兵,與無賴何異,必然有失正義。
而打著為關羽復仇的名義發兵,意義就不同了,就成了正義之戰。
雖然正義的戰爭不一定獲勝,但對於保持士兵的士氣至關重要。
奪回荊州對於劉備來說如此重要嗎?當然。
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以隆中對策為劉備規劃了三分天下,劉備可取其一。
這是劉備集團戰略的核心所在,這個核心又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點,奪取荊州和益州,這是劉備實現戰略意圖的基礎,必須要有自己的根據地。
這裡不談荊益兩州在經濟和人才聚集上對於蜀漢政權的支柱作用,只說軍事上的作用。
蜀軍以荊州為基地,北可攻洛陽,東可制孫吳,以益州為基地控制漢中,出關中可威脅長安,兩路同時出兵使曹魏首尾難顧。
僅以益州之力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反而因蜀道難行,打進益州不容易,出益州打別人也不容易。
站在攻略中原的角度來看,益州遠不如荊州便利。
沒有荊州,劉備只能像孫權一樣偏安一隅,當個土皇帝,但劉備的志向偏偏比孫權要遠大,並不安於固守巴蜀,而是要匡扶漢室,「蜀漢」依然還是漢。
而只有荊州沒有益州也不行,缺乏戰略縱深,沒有進退的空間。
所以荊州和益州對於理想主義的劉備來說缺一不可。
第二點,在魏蜀吳一強兩弱的格局下,必須堅持聯吳抗曹。
如果吳蜀聯盟破裂,就算劉備占有荊州,同時面對魏國吳國兩個敵人,荊州是很難守住的,荊州的穩固在於三方力量的平衡。
之前東吳殺關羽搶回荊州,聯盟關係已經受損,劉備再發兵同東吳爭奪荊州,難道就不怕進一步破壞聯盟關係嗎?
任何軍事聯盟最終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劉備的目的只是取荊州,在完成這個戰略目標之後,可以想見的是,劉備必然會以其他方式彌補孫權,重新修復聯盟關係,而孫權也因為面臨北方曹魏的軍事壓力,不會長時間與蜀漢保持敵對狀態,並不是說這筆帳將一筆勾銷了,而是暫且記下以後再清算。
這個設想在夷陵之戰後就被證明,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劉備身死白帝城,諸葛亮並沒有繼續為劉備報仇,而是遣使東吳,重新建立吳蜀聯盟關係。
劉備伐吳是意氣之爭?這不僅意義重大,更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肯定!
章武元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名,出兵東征孫權。由於當時蜀中百姓都有為關羽報仇之心,加上劉備黃袍加身,一時間,蜀軍氣勢高昂。孫權見蜀軍勢大,當即命諸葛瑾修書一封,前來...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三國》中如果劉備聽從謀士建議,暫不替兄弟報仇,可否一統三國?
文/炒米視角這個假設里有兩個知識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第一個知識點,事實上,沒有謀士建議劉備不發兵。就連諸葛亮當時對劉備發兵,都無隻言片語。直到夷陵大敗之後,諸葛亮自己才事後諸葛亮地說了一句,如...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改奪荊州,歷史會被改寫嗎?
歷史上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期,對曹魏發動了六次戰爭,可是出祁山次數只有兩次,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連山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蜀道之難還是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後代很多歷史學者,都評價諸葛亮...
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為了給二弟報仇
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抓住並殺害。劉備知道了,作為大哥,他要為關羽報仇。公元221年,劉備率大軍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當時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實力最強的還是魏國。劉備真的就像演義里講的,攻打東吳,...
關羽到底該不該死,孫權該殺他嗎?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生擒劉備大將關羽。不久之後,孫權殺關羽,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兩年後,劉備稱帝,以「為關羽報仇滅東吳」為口號,發動了夷陵之戰。雖然夷陵之戰東吳戰勝,但是,蜀吳交戰...
劉備打孫權,幾乎全軍覆沒!真的是腦子一熱,只為給關羽報仇嗎?
三國中的三大戰役有個奇怪的共同點:誰先發起誰失敗!官渡之戰如此,赤壁之戰如此,夷陵之戰同樣如此!就拿夷陵之戰來說,劉備發起這場戰爭,給出的理由是——為二弟關羽報仇!因此挑起戰爭。千百年來,人們對...
劉備為何要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僅僅只是腦袋發熱為關羽報仇嗎?
對劉備集團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劉備建立的蜀國,是一個外來政權。而這個外來政權的成分卻相當複雜,有初期便追隨左右的關羽、張飛、簡雍等老資歷,有諸葛亮、蔣琬、馬良等荊州系,有...
夷陵之戰並非為關羽報仇,但這一戰劉備卻非打不可
大家好,今天開始將用6期的版面對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進行分析。公元221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親率五萬兵馬對吳國發動戰爭,史稱「夷陵之戰」。這場戰爭在實際上鞏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劉備攻打孫權替關羽報仇,諸葛亮不勸劉備,原因有6點
當時劉備的手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集團,起家的中原集團張飛,趙雲,糜竺,簡雍等,以及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丟了,荊州集團就第一個不答應,益州集團也不答應,因為沒了荊州,原荊州集團的人就要進入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