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戰之地荊州就孫權、劉備兩家而言在誰手上更有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三國里的荊州,真是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地方。

從火光沖天的赤壁到白雪紛飛的麥城再到夷陵遺恨的猇亭,有太多的過往值得我們去溯及,有太多的選擇值得我們去剖析。

說起那裡,究竟誰的大旗迎風高舉最能為成就帝業略盡棉力?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過去,去揭開歷史塵埃後的謎底。


荊州本是劉表領州牧,自黃巾之亂後與漢朝中央政府聯繫漸漸微弱,不過與中原地區白骨露野、十室九空的慘狀相比,荊州在漢末早期還是相對平靜的。

官渡之戰後,曹操在北方擁有一家獨大的統治力,遂調轉兵鋒南圖荊州,想藉此建立進軍東吳的前進基地為一統寰宇做最後努力。

不想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一切盡成泡影。

曹操還軍後,真空的荊州便成了孫、劉兩家這對昔日的盟友覬覦並上演了一出又一齣好戲。


赤壁之戰雖然東吳以少勝多,但畢竟兵馬錢糧還是耗費不少。

如不能乘勝進取那麼赤壁之戰的意義就僅僅是保存了江東,大戰之後力量多多少少的受到了限制結果只能是便宜劉備。

劉備據荊州後以此為根據地並占西川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偉業。

其間孫、劉兩家時常為荊州的歸屬摩擦不斷直至最後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猇亭遺恨才算結束。

那麼這塊底盤究竟在誰手上才更能幫助其陣營一統華夏呢?翻開地圖我們不難發現,荊州處於中原腹地,從與曹魏政權的統治中心許昌、洛陽的距離上講,無論是對於吳國權利的集中地江東還是劉備的大本營西川都是無法比擬的。

在此屯紮重兵進可北伐中原,固守可以很好的牽制另外兩方是個地地道道的用兵之地。

關羽當年攻打樊城,兵威直逼許昌。

曹操畏懼其勢曾與群僚商議遷都最終在反對派的堅持下未能成行,可見荊州如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存在對北方的曹魏而言絕對是肘腋之患。


東吳的國防戰略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積極防禦戰略,簡單說就是大動干戈需謹慎,如有便宜尋機撈。

東吳的國家戰略也就導致了,在荊州方向上大的北進在其割據時期幾乎從未發生,對於千里迢迢繞過重山峻岭出川入隴討伐曹魏的蜀漢來說真是心有不甘卻有無可奈何。

那麼在蜀漢手中荊州是不是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呢?那我們不妨從關羽的北進說起,關羽北伐天下震動,如果當時蜀漢給予全力支持東吳不扯後腿或許真能成事,也許不能把曹魏一擊打趴,但是取得些許進展使其不敢南顧的可能還是有的。

可惜孫權偏不這麼想不能坐視蜀漢做大,在關鍵的時刻當了「小人」。

夷陵之戰後荊州算是安定了,可天下大勢也失去了改變的機會。

如果魯肅提出的「吳漢同盟」還能如當初一般堅決貫徹,荊州一家一半,兩家兵分三路,吳軍出江東以進合肥,蜀軍出川以得隴右。

吳蜀聯軍共出荊州全線進攻多點開花,曹魏疲於奔命或可一賭天命,然而歷史不容假設。


吳蜀再盟畢竟是兩個政權,相互信任已經不易,想讓兩國同仇敵愾還是奢侈了,力量本就弱小再相互提防就難免被北邊一個個幹掉,唇齒相依尚可若共圖中原還是洗洗睡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以荊州之爭觀三國之成敗

諸葛武侯在隆中對中勸劉備取荊州,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瑜的戰略都是以占據荊州為基礎的,由此可見,荊州處在一個多麼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分析其原因有四: 第一,...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孫權為何要把荊州借給劉備

在眾多三國故事裡面,劉備向孫權借荊州的事實是多數網友都熟知的,但孫權當初為何要把把荊州借給劉備呢,這就是本文今天要講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