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到底該不該死,孫權該殺他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生擒劉備大將關羽。

不久之後,孫權殺關羽,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

兩年後,劉備稱帝,以「為關羽報仇滅東吳」為口號,發動了夷陵之戰。

雖然夷陵之戰東吳戰勝,但是,蜀吳交戰,只會讓曹魏坐收漁翁之利。

夷陵戰後,蜀漢元氣大傷,東吳雖然得勝,但吳蜀關係破裂,雙方再無基本信任,導致後來半個世紀的時間中,雙方貌合神離,表面同盟卻暗中相互提防。

使得兩國都無法全力北伐,最後兩國被曹魏(晉)所滅。

那麼我們現在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東吳是不是有辦法在取得荊州的情況下儘量避免與蜀漢徹底決裂呢?

其實東吳有這種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不殺關羽!

在討論不殺關羽前面,我們先來看,孫權為什麼要殺關羽呢?

根據《蜀記》記載:(孫)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

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

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

今豈可生!」乃斬之。

這個記載是說,孫權愛惜關羽人才,本打算留下他,為自己所用,抵擋劉備曹操,但身邊的人都說:「關羽狼子野心,日後必定是禍害。

曹操就是因為不殺他,導致留下大患,差點因此遷都,如今怎能讓他活命呢?」於是孫權將關羽殺死。

從這個記載來看,孫權殺關羽是因為,關羽無法為自己所用,因此殺死。

這就好比戰國時代的秦國,對於六國精英,能用錢收買的就收買,不能收買的也不能為敵人所用,便命刺客殺死他們。

孫權殺關羽的理由很明白「免留後患。

確實,關羽作為蜀漢首屈一指的大將,對劉備忠臣耿耿,必然不會輕易叛變,孫權留下關羽,無疑給自己留下一顆定時炸彈,所以殺了似乎沒有問題。

但是,我們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想:孫權若不殺關羽,也不留下關羽,而是將關羽送還給劉備呢?

孫權假如將關羽送還給劉備,完全可以說:「關羽不顧同盟,欺凌東吳,現在我替你們教訓他,希望你們可以好好管教此人,我們還是好朋友。

孫劉作為同盟,孫權只是取走了原本就屬於他的荊州(至少東吳自己這麼認為),而將關羽完整的還給劉備,這等於將球踢給了劉備。

意思是:你的人不聽話,我也沒殺他,給你你看著辦吧,反正荊州我是拿回來了。

這時候劉備如果不出兵與東吳交戰,就顯得懦弱,而如果因此出兵,則自己反而師出無名。

荊州本就是「借人家」的,現在人家拿回去,又將關羽送回來,你還要打,這恐怕有點臉皮太厚了吧?

孫權如果不殺關羽,其實等於給劉備出了一道難題。

即便劉備橫下心要奪回荊州,也沒關係,大不了就是再打一次夷陵之戰,只不過,這樣的打的話理虧的可就是劉備了!

那麼關羽呢?關羽作為蜀漢最強的軍事統帥,將他放走難道不是放虎歸山嗎?即便劉備不願報仇,關羽也一定會玩命來奪荊州,那豈不是更難辦?

這個問題我們要這麼看。

不錯,關羽確實很厲害,威震華夏,但是,這都是他被俘前的時候。

關羽作為劉備全權委任的荊州方面軍總司令,兵敗被俘,喪城失地,可以說是威風掃地,顏面無存。

建安二十四年他被東吳俘虜,孫權不殺他而將他放回四川,關羽面對劉備,君臣之間恐怕就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怨懟了!

那時候,打荊州與不打荊州,怎麼打荊州,將會是蜀漢內部的激烈爭論,以關羽的脾氣,搞不好就要鬧翻臉。

孫權放走關羽,其實是將關羽這個炸彈丟給劉備去處理。

退一步說,即便關羽與劉備齊心協力,要一起奪取荊州,也並沒有多麼可怕。

一個敗軍之將,加一個半軍事盲,能是呂蒙陸遜的對手嗎?

就在孫權殺死之後,便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這就說明,孫權其實對於殺關羽這件事也是有忌憚的,他忌憚劉備為此找自己報仇,所以他才把關羽首級送給曹操,希望劉備去找曹操尋仇。

但是,曹操何許人也?豈能看不懂孫權的把戲?曹操命人厚葬關羽首級於洛陽,孫權「借刀殺人」的計策失敗。

劉備聽說孫權襲取荊州,殺死關羽後,勃然大怒,不顧重臣反對,起大軍進攻東吳,終於導致吳蜀聯盟決裂,兩國交戰,魏國得利。

而劉備之所以要發動夷陵之戰,取荊州只是一方面,主要的原因恰恰就是關羽之死。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三國志@劉曄傳》則說:「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可見,劉備不顧一切的進攻東吳,主要就是因為孫權殺死了關羽。

而如果孫權僅僅是奪取荊州,不殺關羽,那麼局面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種。

東吳自從魯肅死後,就缺少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家。

孫權作為君主,軍事才能是他的最大短板,他必須藉助呂蒙、陸遜這些軍事統帥的力量制定戰略計劃。

而呂蒙說到底只是一個小卒出身的半文盲,粗猛好殺,戰略眼光其實很一般。

而陸遜,他作為江東的世家大族,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保住他們江東大家族的利益,至於統一天下這種事情,他著實沒什麼興趣。

東吳但凡有一個魯肅這種級別的戰略家,就不會在建安二十四年殺死關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魯肅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在三國中為主要人物,在我國家喻戶曉。但魯肅知道人就不多了。魯肅在三國形象並不怎樣,相比周喻,諸葛亮的雄才偉略,魯肅更顯呆板、忠厚老實。其實魯肅之才華在三國中是少有人能及的。其向孫權提...

劉備和諸葛亮害死關羽的歷史真相

三國時代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流傳千古,世人都認為他們兄弟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段傳奇也成了後世人膜拜的偶像。然而,所謂「桃園三結義」不過是明清之際的小說《三國演義》的杜...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

陸遜和周瑜,誰更厲害?

陸遜,本名陸儀,字伯言,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出生於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世代為江東望族。在吳蜀爭奪荊州的時候脫穎而出,成為吳國傑出的後起之秀。在赤壁之戰後,關羽欲功襄樊,而當時劉備拒不還所借荊...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2):時機的選擇

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劉備出師伐吳的動機,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意在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劉備舉兵伐吳的時間是公元221年,這期間有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幹什麼呢,他在等待合適的出兵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