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甘寧憑他本領好,如今粉身碎骨,葬身火海 好不痛快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周瑜思慮停當,重又拔出令箭一支。
此令有千鈞之重,一來授命孔明代理都督,以示鄭重;二則初戰敗北,令箭就是罪狀,唯他是問。
周瑜問道:「啊!先生代理本督麼?」
諸葛亮說:「是也。
」
「那末,將令一支在此,爾長江指揮作戰,須要當心了。
」意思是,敗下陣來軍法無情。
諸葛亮完全知道周瑜的用心,明知此事勞而無功,有罰無賞,但又不得不這樣做。
他心裡想,照你周瑜這樣用兵,肯定一敗塗地。
既然號令已下,令出如山,不可更改,只有我諸葛亮來化險為夷,挽回敗局。
如今有了大權在手,三軍將士不敢不從。
估計現在大將小兵將臨江邊,不能在此延誤了!不然將士下了戰船,再叫上岸來與軍不利。
因此先生接令在手,回答周瑜:「大都督且放寬心,亮保得大獲全勝。
」
周瑜以為孔明口出狂言,暗暗好笑:死到臨頭還不知曉,尚且還在拍胸擔保。
本來,殺人一千,自死八百,也可算是大功告成。
大獲全勝,就是既要殺敗敵人,又要我軍無一損傷。
料想兩軍對陣,互有死傷,到那時我以此來責詢孔明,看他有何詞說。
其實,諸葛亮比周瑜要想得遠,說到代理都督,決計不打無把握之仗,一仗而取全勝,無一兵一卒傷亡。
所以,他接令便走。
周瑜退帳,文武退出。
魯肅跟了周瑜進入寢帳,開口問道:「大都督,緣何應允孔明代理指揮?」
周瑜說:「子敬,長江一敗,孔明自取其禍,本督殺之有名矣!」
魯肅聽得周瑜又要殺孔明,嘆了一口氣:「噯!都督,若雲取長江之敗而斬孔明之首,恐吳侯擔憂。
」
周瑜想,不錯。
我早在主人面前講過,把第一仗作為目標,勝則戰,敗則回。
我怎能只顧了殺諸葛亮,卻忽略了整個大局。
最好是既殺諸葛亮,又打勝仗。
周瑜想到此間,命手下傳令潘、董二將而來。
不一會,紫面孔潘璋、黑面孔董襲來到寢帳,見過周瑜。
周瑜命他們兩人各帶兵三千到西山腳下,聽候調遣。
兩將接令,各去安扎。
周瑜想,我與魯肅兩人上西山觀戰,若見我軍失利,不等曹兵驅兵掩殺,我就命潘、董二將從西山兩旁橫斜里殺出,打一個措手不及,定然敗中取勝。
等到戰事結束,我就把孔明叫上帳來,當面羞辱他一番,說來你自己曾誇口要大獲全勝,今日若非本督早有埋伏,定然全軍覆沒。
然後將其梟首示眾。
周瑜又想道:如果孔明出師不利,他知道難以向我交帳,或逃跑或自刎,這便如何是好?我此番定要親手將其處死。
所以,周瑜又命小兵二十五人準備繩索槓棒,到將台把孔明看守。
關照他們:若孔明問是何意,你們只說奉令保護。
明曰保護,暗中監視。
見長江水軍失敗,就把孔明繩串索綁,押來見我。
手下人得令退出。
魯肅在旁聽得,暗暗叫苦:哉枉也!想孔明赤誠相助,反被周瑜暗中算計。
我袖手旁觀,坐視其死,於心何忍。
周瑜對魯肅說:「子敬,與本督同去西山觀戰。
」
魯肅想,好極了!今日孔明敢代理都督,定有妙計。
我能親眼目睹他的用兵,實是有幸得很。
周瑜安排完畢,和魯肅帶了五百名護衛,來到離大營五里的西山,到半山坳,兩人坐定,舉起手中的瞟遠鏡眺望江面。
這裡與將台相隔一座陸軍大營,將台雖高,但是望不到。
等一會諸葛亮在將台奧妙的指揮,他們都看不見,只能看到江中的變化。
下來再提。
孔明手捧令箭,匆匆出得大營。
他想,照我這樣鵝行鴨步到江邊,恐怕來不及了。
軍情緊急,我只有奔向江邊了。
前番智激周瑜第一奔,今日長江交戰第二奔。
只見孔明一手執扇捧令,一手提起鶴氅,潑開雙腿,一口氣直奔江邊而來。
到江邊,已跑得孔明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他立定腳步,見甘、韓、周三將帶領所有弟兄準備下船。
他想,下了船,事情就麻煩了。
因此,他屏足力氣,提高喉嚨大聲喊道:「呔——大都督令下!」說罷,將手中的令箭高高舉起。
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大喊,眾兵將都站定身軀,回頭觀望,只見諸葛亮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滿面通紅。
三員大將都在想,都督啊!你要傳令,江東能走善行的人不計其數,為何偏差這文質彬彬的孔明前來?故而,三將齊跑到孔明面前:「軍師在上,末將等有禮。
不知有何吩咐,有勞都督趕奔到此?」
諸葛亮叫住了三員大將,方才放下心來。
孔明想,恐怕江面上曹兵已臨近,這關係不大,只要指揮得當,同樣可以殺退。
因此說道:「大都督令下:誰人違令,軍法懲處!」
三將齊聲說:「末將等遵命。
敵兵已近,請軍師吩咐。
」
諸葛亮說:「適才都督命甘寧為頭隊,現在改換。
」
甘寧聽說要改換自己,感到十分不高興。
因為本領高強的戰將,總希望自己衝殺在前,建立功勳。
現在要改換,不是二隊就是三隊。
所以,問道:「請問軍師,不用甘寧,欲改換哪一個?」
「改換甘興霸將軍。
」
「軍師,甘寧即是甘興霸,甘興霸便是甘寧——便是末將。
」
「都督命的是頂盔貫甲的甘寧,本軍師改換的是下手打扮的甘興霸。
」
甘寧至此方才明白,原來換的不是人,而是換一身裝束。
心想,不錯,水戰穿了盔甲諸多不便,掉入水中,非死即亡,應該改換水戰衣裳。
因此,甘寧一聲號令全軍將士一律改換水手服色,他自己也是輕裝扎束:頭上油卷捆頭,身上油卷短襖,腳上一雙沙魚皮托底的戰靴。
這身打扮既緊身,又輕軟,跳入水中再躍上戰船可以滴水全無。
加上這雙魚皮靴可防跌滑,不論水中交戰還是船上角斗,行動方便,來去自如。
腰佩弓箭,手捧兩柄短戟,又是一番英雄氣概。
韓當、周泰兩員老將亦然如此打扮。
一切裝束停當。
孔明開始布置陣容。
原來,周瑜命諸將以大船迎戰。
現在,孔明吩咐頭隊甘寧一律用浪里鑽,水上飛這樣的小舟。
小船能集中能分散,靈活多變,調動迅速。
二十五個小兵成一小隊,一小隊駕一隻小船;三千一百二十隊,駕一百二十隻小船。
並且每隻小船上都要準備十根三尺長、二寸闊的毛竹片,命弟兄們把鑼鼓用繩索都結在腰裡。
雖然敲打不大方便,接下來自有道理。
孔明又命第二隊用二百隻大船,船上插滿刀槍旗幡,每隻船上只有二、三個弟兄,把船駛到江中,然後跳入長江,游回江岸,讓大船隨流漂向對江。
第三隊二員老將,也是輕舟小船,聽候軍師調遣。
諸葛亮的用兵善於虛虛實實。
頭隊甘寧是實,兵精將勇;二隊大船是虛。
看起來二百隻大船橫貫長江,以為船上都是兵將,橫篷扯足,坪蕩蕩殺過江來。
其實,到時候連兩三個小兵都照諸葛亮的吩咐,早已跳入江內,船上鬼都沒有一個。
等歇三十尊大炮向這裡打來,把這些船都打得乾乾淨淨。
孔明號令完畢,三將各回舟船。
諸葛亮這才轉身,向將台走去。
他抬頭向上一看,將台高矗,聳入雲端。
要走上去倒是很難。
孔明站在將台前觀望思索著。
不料,正在此時,一隊小兵手拿繩索趕來。
見軍師站立將台前,以為他等候多時,都上前見過:「軍師!軍師!」
孔明聽到眾人叫喊,忙回頭問道:「爾等到此何事?」
「我等奉都督之命,特地前來保護軍師。
」
孔明一聽便知周瑜的用意,明是保護,暗則監禁。
心裡想,周瑜啊!你不往好處想,專向壞處想,長江還未交兵,捉我的人已經布置好了,恐怕我長江失利逃之夭夭。
不過,他這樣做,我也有好處的,我上將台可以一步不走了,讓他們把我抬上去。
孔明想完,便一聲吩咐:「來!」
小兵們忙應聲道:「在!」
孔明命令四個小兵中,兩個扶手,兩個抬腳,把自己送上將台。
這班小兵想,都督吩咐暗中監視,不料先被他受用。
好在孔明人弱體輕,我們只好象棺材一樣,送他上西天。
四個小兵上前把孔明手腳輕輕一扶,就將他高高抬起,後面二十一個小兵緊緊跟隨,一行人很快來到將台之上。
然後將孔明緩緩放下,齊聲說道:「軍師,請站穩了。
」說罷,二十五人分左右兩旁站立。
將台上風很大,眼將台邊一張台子早已放在那裡,台上瞟遠鏡、旗架、令旗齊全。
孔明走過去,把羽扇和令箭放在台上,拿起瞟遠鏡對江面一看,只見曹兵已過江心到了江東地界。
諸葛亮手執瞟遠鏡,一手撩須,見將台四周各種顏色的大信號旗數十面,都要一丈六尺見方,旗杆如碗口粗細。
將台上另有四個搖大旗的彪形漢在旗杆旁站立。
旗架上齊齊整整插滿各種顏色的小旗,都有二尺多長。
將台上有一面大旗,旗架上就有一面小旗;小旗揮,大旗搖。
孔明想,水戰不比陸戰,不要說不懂信號無法指揮,就是略知大意也難以取勝敵人,一定要熟,熟才能生巧,才能隨機應變。
周瑜以為我不諳水戰,以此難我,想置我於死地而後快。
哪裡知道,我早有準備,不但精通,而且今日一仗,非我定然一敗塗地。
原來,諸葛亮自從到此三江以來,被周瑜監禁在參謀船上,不得上岸。
江面、小兵才是他所管轄的範圍。
他是個有心人,不同大將去攀談,專找小兵來敷衍。
小兵們見軍師身居要職而無官架,常常不恥下問,因此,個個殷勤招待,有問必答。
孔明對這些小兵也是一團和氣,飯後茶餘總要同這個小兵聊聊天,與那個小兵拉拉家常。
先問他們姓甚名誰,後問他們家住何方,再談談鄱陽湖操兵之事,然後打聽前進招什麼旗,後退搖什麼旗,他這個問一些,那個問一些,今日問點,明日問點,又不敢多問,恐怕小兵要起疑心。
他沒有幾天工夫,把水站的要領全都記在腦子裡,將它們盤得滾瓜爛熟,了如指掌。
這些小兵,哪裡得知諸葛亮的這份心思,他們都去過鄱陽湖,聽得軍師問這問那,他們都十分樂意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訴孔明。
所以,諸葛亮上了將台,一點都不慌。
現在,諸葛亮一手拿瞟遠鏡望著江面上的敵兵,一手在小旗架之上拔出一面小藍旗。
將台上四個小兵一看,已經明白他是一個內行,因為舉藍旗便是前進的意思,完全正確。
因此,四個小兵的八條臂膀把一面大藍旗伸出將台,插在旗架上,然後用繩子左右牽動,這面大旗就此隨風飄蕩。
再說江邊上一百二十隻小船排在那裡。
每隻船上乘一隊兵——二十五個人。
兩邊船舷各坐六個人,都用板槳划船;船前船後也是六個人一面,每人手執一口鋒利鋼刀;再有一個隊長站立在船頭指揮小船。
每隻船上還另外配備一個弟兄,在船艄上負責掌舵。
這個弟兄不屬於這一隊小兵之中,因為他不參加作戰。
就象現代的飛機上的飛行員一樣,不管他打不打仗,總要配備一個。
而這些弟兄就是負責這些小船的,一船二十五條性命全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因為水兵們在作戰之時無法估計背後傳來的號令,以及軍情的變化,全要靠這掌舵的小兵在船艄上轉達將台上的命令,將台上招什麼顏色的旗號,他就怎樣把舵。
從某種意義上說,舵手充當了一個指揮員的角色,他對號旗的用途了如指掌。
而船上的水兵一邊打仗,一邊耳聽舵手的指揮。
這樣,將台上的號令就可以準確無誤地傳達到每個水兵的耳朵里。
萬一舵手陣亡,那末,一船的弟兄的性命就沒有保障了。
現在,每隻小船上的舵手從瞟遠鏡望到將台上藍旗高飄,他們立即下達命令:「弟兄們,將台上藍旗高飄,叫咱們弟兄殺上前去。
」
一聲令下,江邊金鑼響亮。
甘寧站立船頭,率領一百二十隻小船向江心衝去。
頓時間,江面上舟船競發,好似飛蝗一般地向江心射去。
此時,西山上的周瑜和魯肅早已等得心急如焚,見曹兵大船已過江心,漸漸逼近,還不見自己的動靜。
周瑜心裡想,不知孔明舉了什麼樣的號旗,竟弄得弟兄們張惶失措,殺不出去。
最好初戰失利,殺孔明就有憑有據了。
魯肅更是為孔明擔心,他也在想,孔明啊!你既然不懂得水戰的奧妙,代理什麼總督呢?到現在還無動靜,看來是被敵人嚇懵了心,故而指揮失靈,搞得水軍不敢執行命令。
恰在此時,只聽得陣陣金鑼之聲。
「乓……」。
鑼響船動,一百二十隻小船一齊殺出。
周瑜對下面定睛一看,大號船艦一隻全無,都是些小船扁舟。
他想,看來孔明對水戰是有些經驗,肯定招的是藍旗。
不過,為何不用大船卻用小船?不知他又有些什麼意圖。
是真的不懂水戰呢,還是另有驚人之舉?倒要看他一個仔細。
魯肅見孔明更改了周瑜的作戰方案,也不能理解。
他生怕周瑜又要挑剔,要緊在旁替孔明解脫責任,對周瑜說:「都督,只要長江一仗取勝,大船換小船沒有利害關係。
」他的意思是,他既然肯代替都督指揮水戰,必然胸有成竹,不管怎麼樣,哪怕他叫小兵個個光著腳從水面上跑過去,只要打敗敵人,也是莫大之功。
周瑜聽得魯肅這般說話,也不分辨,只是盯著江面上敵我雙方的動靜。
且說一百二十隻小船到江面上,大將甘寧首當其衝,見對面的人都是大船,最前排一隻大船頭上立著一將,黑臉短須,手執兩柄板斧,一看便知,乃是老對頭蔡勛。
甘寧思量道:我與你是前世冤家,今生對頭,數次交戰未曾將你戰死,今日定要想辦法來解決你。
甘寧看到離蔡勛不遠處也有兩將分立左右,站立船頭,分明是左右護衛,相助蔡勛的幫手。
見他們的船上也是「蔡」字旗飄動,卻不知是蔡家的什麼人。
原來,這兩個人都是陸戰之將,水戰不甚嫻熟,因此,站立船頭,船在江面上晃動,他們的腳也捉摸不住,向四面不停地移動,來控制自己身體的平衡。
甘寧看到這種情景,暗自轉念道:先把這兩個爪牙幹掉,去其臂膀,然後定定心心同蔡勛交戰。
想定主意,甘寧眼明手快,心到手亦到,放下手中短戟,拈弓搭箭,瞄準左面的蔡立的三寸咽喉。
小船上的弟兄早在鄱陽湖操練精熟,望見甘寧對著左邊,忙將小船迅速劃向那邊。
就在不到百步之距,甘寧箭離弦響,嘴裡高吼一聲:「從奸賊將招箭!」其實,應該先行打招呼,然後壓弦。
現在先放?,後喊「招箭」,等到蔡立聽到聲音,箭已中的了。
蔡立聽得有人喊「招箭」,還不知是射他,還在想,是否有人射我?你想,這不是象個死人嗎?分明是射他,還在猜疑。
等他抬頭看箭,真叫不看不來,一看就到,一支利箭正中咽喉。
一箭到,三管斷,鮮血流,箭到命喪,他的身體向前一衝,朝著長江里「轟隆嗵」,一個水花,人影不見,掉入江中。
死在岸上還有人買棺成殮,跌入江里,只能葬身魚腹,屍骨難收。
曹兵們一聲囉唣:「不好唻!蔡立將軍送了命哉!」
甘寧見蔡立跌入江中,佩好弓,忙指揮小船往右面去,小船很快轉到蔡新大船旁。
大船高,小船低,甘寧又是手執短戟,夠不上大船。
但大船上的蔡新早就看清,剛才阿哥被他箭上射死,早已怒火中燒,要為阿哥報仇。
現在,見甘寧已到自己的船下,看得真切,舉刀從上向下朝甘寧頭上直劈下來,怒喝一聲:「呔!劫江賊看刀!」罵他的人,並不知道甘寧過去在長江里做過強盜,正好罵中。
甘寧慣於水戰,在船上如同站立平地。
加上吳兵平日操練有素,兩條板槳在水中一插,這隻小船停得穩穩噹噹。
這樣,甘寧在船頭上,兩隻腳上也可借一些力。
聽得上面在罵他劫江賊,且刀風嗖嗖,甘寧不慌不忙起手中兩柄短戟「十」字花一架,向上用力一梟,叫一聲:「且慢!」
蔡新腳里不穩,武藝也及不上甘寧,用出的力氣又不足,只聽得「噹啷」一聲,大刀被梟了上去。
不等他收還傢伙,甘寧趁勢一個箭步躥上了大船,人未著船,手中兩柄短戟已朝蔡新的兩腳上一勒,頓時鮮血直流,人跌倒在船上。
甘寧腳著船,對蔡新飛起一腿,把他連人帶刀踢入水中,又「轟隆嗵」一個水花,已人影不見。
周圍的曹兵又是一片囉唣之聲:「不好唻!蔡新將軍又送了命哉!」
眼睛一眨,弟兄雙雙被甘寧結果,激怒了頭隊蔡勛,心想二將乃是我蔡家兄弟,未建大功先捐性命,此仇不報,更待何時!待我上前與他交戰。
因此在船上等待甘寧。
哪裡知曉,今日甘寧殺二蔡弟兄就是要去其羽翼,殺你蔡勛。
甘寧殺了蔡新,跳回小船,吩咐朝蔡勛那隻大船划去。
兩船靠近,大家使的都是短兵器,無法交手。
蔡勛自以為武藝高強,他從船頭退到艙口,對小船上大聲喊叫:「劫江賊,你來……來也!」
甘寧也不客氣,回答一聲:「來也!」就兩足一蹬,縱身躍上大船,身體立定,兩戟直刺蔡勛肺部,來一個「二虎奪食」的架勢。
「嗖」傢伙到,聲音也來:「去罷!」
蔡勛見他短戟刺來,將身子一縮,起板斧招架上去:「且慢!」來一個「大開轅門」之勢,只聽得「鏘鏘」之聲,把兩把短戟左右分開,趁勢對準甘寧攔腰一斧:「劫江賊去罷!」這叫「玉帶圍腰」。
甘寧只覺得陰風淒淒、寒光閃閃的板斧齊腰而來,他連忙來一個「大鵬展翅」之勢,用短戟招架上去,「鏘鏘」,梟開板斧,連手起戟望蔡勛頭部兩面太陽穴中直刺而來,此名謂「雙龍戲珠」。
就這樣,兩員戰將你來我往打作一對,一時勝敗難分,兩家小兵在四周連連喝彩叫絕。
曹兵叫「蔡將軍厲害啊!」吳兵喊「甘將軍威風啊!」大船上兩將打成一團,四周圍小兵攪成一堆。
真箇是:將與將敵,兵與兵戰,兩軍大顯身手。
到底吳兵個個訓練精壯,雖則只有三千,卻是以一擋十,加上小船靈活,既可集中,又能分散,一百二十隻小船一擁而上,把十幾隻大船圍得水泄不通。
曹兵雖然依仗大船的威勢,但長期以來缺乏操練,個個人惰志懈,無心苦戰,再說他們水戰的本領都不及吳兵,故而不堪一擊,被吳兵似砍瓜切菜相仿,一陣亂劈亂殺,頃刻間死傷無數,血染三江。
江面上旗子、號衣、號帽飄滿。
不少曹兵想潛水逃跑,一個個向長江中跳下去,要想一口氣游回赤壁。
豈不想長江如此之大,從江心到對江至少有十里之遙,哪裡逃得回去?好多小兵游不到一半路已經精疲力竭,向江底沉下去。
殺的殺掉,淹的淹死,大船上餘下的小兵見大勢不妙,紛紛舉械投降,所以大船上一片哀求之聲:「願降哎!願降啊!」吳兵就把這些投降的船隻一一送往三江口。
西山上的周瑜見甘寧片刻工夫連斬二將,驍勇無比,非但不高興,反而暗中埋怨道:甘寧啊!誰要你這般勇猛,我與諸葛亮暗中鬥法,要殺他的頭,你快於我敗下陣來。
周瑜在生悶氣,旁邊的魯肅看得得意洋洋,他想,孔明啊!想不到你陸戰有雄略大謀,神鬼莫測,而水戰又如此機謀多變。
今日甘寧幫了大忙,你可以下令收兵了,免得節外生枝,勝後復敗。
孔明在將台上居高臨下,從瞟遠鏡中把江面上的戰事看得一清二楚,親眼目睹甘寧確是江東一個將材。
孔明想,甘寧非等閒之輩。
我與周瑜今後肯定要交戰,到那時,甘寧豈不是我家主公的大敵了?只有讓我來鎮服他,日後必要之時,叫他在戰場上見了我就膽顫心驚,聞風而逃。
——今日是十月三十,諸葛亮已經有了這個打算,到十一月初二,周瑜夜探曹操營頭,諸葛亮便鎮服了甘寧。
這次鎮服後,等到火燒赤壁,甘寧奉周瑜之命去攻打曹操的糧台,孔明派毛、狗兩將去偷米。
可憐甘寧打得吃吃力力,反被毛、狗把米偷得乾乾淨淨。
甘寧咽不下這口氣,就從後追上去。
不料,諸葛亮早有安排,命文官孫乾改扮成他的模樣。
甘寧見到諸葛亮,轉身就逃。
這回書名謂「假諸葛嚇退真甘寧」。
再到後來六出祁山時,有回書謂「死諸葛嚇退活司馬」。
可見諸葛亮這人物是何等厲害!不要說他的本人令人生畏,就是他的一領衣服都是鬼驚神怕的。
此時,甘寧與蔡勛已經戰了六十餘合,勝敗還未見分曉。
甘寧想,今天我定要戰勝他。
我們兩人的本領,大家心中有數,在船上與他交戰,恐怕一時還不能戰勝他。
蔡勛他水中功夫要比我差一些,與其這樣無休止地打下去,還不如設法誘他下水,再想別法。
甘寧想到這裡,立即收轉雙戟,對蔡勛喊一聲:「賊將聽了,大將軍去也!」說罷,他兩足一蹬,一個箭步往長江中竄去,然後一個鯉魚翻身鑽入水中,影蹤全無。
蔡勛也在想,這劫江賊的本領一向不錯,今日為何不肯與我決個勝負?大概他剛才殺了蔡立、蔡新,力氣不加,經過這幾十個回合,他已經難以招架了,因此下水脫逃。
倘是這樣的話,我怎肯放他逃走?故而蔡勛把手中的板斧丟進艙內,從腰中抽出一口腰刀,大叫一聲:「劫江賊慢走,蔡勛來也!」說罷,他一個旋風竄入江中。
其實,甘寧並非逃走,而是潛在離江面三丈多深的水中,憑著自己一身好水性,瞪著一雙大眼盯著水面上,他想,蔡勛若然不來,是他的運氣;倘然下水,就要他的性命。
而蔡勛根本不知道甘寧用的是計,水面上風大流急,更看不清江里的動靜,一味只知道窮追猛打,尾隨而去。
就在甘寧這樣想的時候,只聽得「轟隆嗵」一聲水響,見蔡勛的人鑽進水中,向下潛來。
甘寧以為他也要下來,作好了交戰的準備。
不料,蔡勛下水一丈多尺深就將身體一橫,一手執刀,一手划水,兩足一屈一伸,在東張西望,四處尋找甘寧。
甘寧見他不下來,便抬頭換了一口氣,人從水裡浮起來,與蔡勛處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也將身體一橫,在蔡勛三丈左右遠的地方跟隨。
甘寧明白,蔡勛在水中的功夫比起自己來要打一個八折,二丈五尺外,自己還能看見,可是蔡勛就看不到了。
因此,甘寧在後足足跟蔡勛在水中兜了半里路左右。
蔡勛不見甘寧,以為他已無能為力了,雖然沒有找到他,心中倒也十分高興。
他想,如果在船上與他交戰,要取勝於他,亦非容易之事。
今日甘寧他自認失敗,潛水逃跑,使我能輕而易舉得此一勝,總算在大敗中還有小勝,挽回了一些損失,回去交令時,尚可將功補過。
他這樣自我安慰了一下以後,便把頭向上一仰,整個身子就豎了起來。
人在水裡,頭是方向。
頭向上,人的身體也向上;頭向下,人也向下。
不懂水性的人的頭在水裡是抬不起來的。
現在蔡勛把頭探出水面,兩腳用力一蹬,半個身子冒到水面上,從嘴裡吐出一口水,換上一口氣,腳在水裡使勁踩,單手執單刀,觀察著四周水面上可有甘寧的人影。
倘然甘寧躲在附近的水底下,只要他在水中吐氣,便能看到水面上有水泡浮出,也就可以斷定他就在這裡,我便躥過去把他一刀結果。
不料,這時的甘寧在水中見蔡勛露出水面,便悄悄地游到他的身底下,然後換了一口氣。
甘寧知道,水面上看到水下面不滿三尺,自己換氣,被他雙腳亂蹬,早已攪混了,根本不可能發覺自己腳下有人。
甘寧看得清楚,雙腳在水中拚命一蹬,人好象被水推上去一般,起手中雙戟對準蔡勛的肚腹之上戳進去,直把蔡勛從血海中刺出來,整個死屍頂在雙戟之上。
此時,蔡勛大船上的小兵和吳兵都在緊張地觀看著這場驚心動魄的惡鬥,只要看見誰露出水面,便能斷定是誰取勝了。
起初大家見蔡勛從水中鑽了出來,大船上的曹兵個個雀躍歡呼,慶幸自己雖損兵折將,但最終還是得勝了。
頓時一片叫好之聲:「好啊——蔡將軍厲害啊!」
就在曹兵叫好之際,甘寧的短戟雙雙刺進了蔡勛的腹部,一股血水直冒,然後在蔡勛的腹下露出了雙戟,甘寧跳出了水面,戟上頂著蔡勛的死屍。
甘寧吐出口水,不覺揚聲大笑:「哈哈!哈哈!啊哈……」
吳兵本來發了呆,想甘將軍死得好慘。
現在見甘寧跳出來,就象出現奇蹟一樣,弟兄不約而同齊聲喝彩:「甘將軍厲害啊!」隨即一隻小船飛馳過去。
甘寧甩去戟上的死屍,跳上小船,準備前進。
至此,可稱初戰大獲全勝了。
孔明在將台上見甘寧力斬三將,大振軍威。
他想,代理周瑜指揮可告段落了。
他準備傳令收兵。
哪裡知道,今日要代理到底了。
原來,對惕!⒄旁始范右話塗地,連人帶船無一生還,小蔡瑁氣急敗壞忙將手中紅旗招,命令文聘率領船尾炮殺上前去。
早已說過,一、二隊不勝,蔡中、蔡和的第三隊也不必上前送死了。
所以把船都閃在兩旁。
金槍將文聘見紅旗揮舞,知道前方失利,蔡瑁要用船才轟擊了。
文聘口不開,忙把手中的金槍播急,號令大船快速前進。
頓時,三十一艘巨艦向江心駛去。
大船出,被曹操將台上的徐庶看得明白。
起初徐庶以為江東水軍精壯無比,天下第一,更兼周瑜足智多謀,蔡瑁非他對手,何況諸葛亮從中相助,如虎添翼,曹兵失敗是理所當然。
現在,見赤壁江邊排出巨艦數十隻,船尾都有大炮裝載,倒使他大吃一驚。
他知道,這是當年劉表造的船尾炮,威力無比。
今天蔡、張兩賊初敗受挫,便不顧一切地用此厲害傢伙,江東恐有危險。
他想,今日一仗可以定大局,要是江東失敗,曹操肯定親率百萬大軍殺過江去,一舉平定江東。
那劉備何能成天下?怎麼辦呢?只有讓我上前,給曹操掮一個木梢,把他們調回來。
所以徐庶從旁閃出:「丞相。
」
曹操看得水戰一肚皮的氣。
他想,我以為蔡、張兩人久征慣戰,是水戰的內行,哪知同我外行也差不多,一隊、二隊敗得一乾二淨。
因此,氣得他鬍鬚亂抖,腦袋亂搖。
見徐庶踏出,招呼道:「元直公。
」
徐庶說:「丞相,長江大敗。
」
曹操想,我不是瞎子,全都看在眼裡,恨在心上。
你看見我軍大敗,又要以擲禍,觸觸我的霉頭了,因此淡淡地回答道:「老夫看得清楚。
」
「勝不足喜,敗不足憂,勝敗乃兵家常事。
」
曹操聽了,不知徐庶動什麼腦筋,心想,他算來安安我的心。
所以也不在意地問道:「爾看怎樣?」
「丞相請看:船尾大炮。
」說罷,徐庶把手向江邊一指。
曹操和文武都看得清清楚楚,江邊確有許多船尾大炮。
曹操想,這是劉表的家產,被我搜到赤壁。
今日蔡、張二人要用它一用,不知你想些什麼,讓我問問他:「元直公,船尾大炮用之,爾便怎樣?」
「此乃不利之物,定要山窮水盡方可啟用。
今日長江初次水戰,丞相所轄又是堂堂的皇師,豈可輕率用此船尾大炮。
即使把對江打個乾淨,天下人也要指責你丞相。
這是蔡、張兩都督欺你丞相水戰是外行。
」
徐庶這最後一句話一針見血,刺痛了曹操的心。
不懂得指揮水戰,確是曹操的一個心病。
明知自己對水戰一竅不通,但他從不承認是外行,因此也最怕別人提到此事。
現在徐庶揭了他的傷疤,勾起了曹操的心頭之火。
他想,蔡瑁、張允這兩個匹夫,膽敢在這點上欺我曹操。
我身為丞相,奉旨征伐,親統百萬皇師。
稱到皇師,哪有一敗就用這不祥之物而遭天下人笑罵!元直的話有道理。
對!讓我下令收回來。
因此叫道:「來啊!」
小兵忙應道:「小的在!」
「傳老夫將令,到江邊把船尾大炮調回來。
」
「是!」
徐庶暗暗高興,好極了,幸得我這麼一激。
曹操收回船尾炮,江東無虞,劉備太平。
不過這小兵聽說調回船尾炮,他想,傳令要有令箭,單憑一句話蔡、張兩都督不會相信,尤其在這兩軍對峙的情況下。
故而又開口說:「請丞相付一支將令。
」
「將令?」曹操聽到小兵討令,他頓了一頓,對邊上的徐庶看看。
心想,你的說話聽來很有道理,到後來總是上你的當。
這種苦頭我也不止吃過一次,讓我仔細來辨辨味道,其中可有木梢讓我扛。
往常我總是聽了就做,從來不想的,因為今朝的事情的進出實在大,不用船尾炮不可能戰勝東吳。
照元直的說法,這是不利之物,不可用的,用了要被天下人指責的。
那末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盡用些地雷火炮,把我十萬人馬燒一個乾淨,也未見得天下人笑他、罵他,反而稱他用兵如神。
看來只有我不能用火,別人都可以用。
我倒有點象窯內的泥坯一樣,只燒自己不燒別人。
被曹操這麼一想麼,倒想出點名堂來了。
他再對徐庶看看:對不起,今天這木梢我不掮了。
別人可以燒我,我也可以燒燒別人。
萬一燒了之後,真正被人咒罵那怎麼辦呢?那也不要緊。
船尾炮為何不能用,就是因為這種傢伙太厲害。
既然厲害,穩打勝仗。
打了勝仗,蔡、張二人我也用不著了,我就寫一張罪狀,說他們未奉丞相將令,擅用船尾大炮,殺此二人以平民怨。
這樣一來,我既收復了江東,又斬了兩個小奸,民心肯定大悅,稱我丞相賞罰分明,美譽流傳,而劉備便不日可破。
這樣一舉數得的事情,我為何不干呢?想到這裡,曹操對徐庶笑笑,然後對小兵說:「快與我退下了。
」
徐庶一看曹操不上當,心想,不好了,用這船尾炮,即使東吳不亡,定然大傷元氣。
那怎麼辦呢?看來只有把最後一線希望寄托在江東的指揮官身上了。
要是將台上是諸葛亮,那就有辦法。
要是周瑜上將台,料他無此智謀,必定大敗。
諸葛亮助江東,這是徐庶早已預料到的,但將台確是諸葛亮指揮,這點徐庶還吃不准。
直至草船借箭,孔明到此赤壁,那末上至曹操,下至兵卒方才知道諸葛亮在相助周瑜,龍虎相聚。
這裡在說曹操與徐庶的事情,而江面的大船已駛至江心,向對江進發。
三江將台上的諸葛亮正準備收兵,只見江面上隱隱約約由遠而近又有一排戰船,不問可知,曹操吃了敗仗不肯罷休,下了這麼大的血本要與江東決一勝負。
因此不能收兵,倘然一收兵,曹操後面追,好象我們打不過他們而逃跑。
一定要殺得敵人暫且不敢出動,方始可以收兵。
諸葛亮想,甘寧連斬三將,威震敵膽,還有哪個不怕死,再敢前來較量?來者不善,絕不能輕敵,讓我再仔細觀察一下,以作判斷。
孔明想到這裡,舉起瞟遠鏡向江面上定睛一看,船已駛近,江面上共有三十一隻大船,船與船分得特別開,船頭翹起,船艄下沉,唯有中間一隻大船十分平穩。
諸葛亮想,船再大,行駛時總是平的,為何這些船如此異樣?再說,剛才來了幾百隻大船,好幾萬兵也無濟於事。
現在,吃了敗仗,反而來的船少了,好蹊蹺啊!諸葛亮把手中的藍旗插好,兩手摸著自己的額尖。
將台上的小兵見諸葛亮突然有這樣的舉動,一個個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因此,都用目光盯著他。
其實,當時孔明正在想,出兵時,我雖然深思熟慮,把各種意外的事情都想到了。
但是,現在果然有這種事情發生,三十尊大炮確是個棘手的問題。
這一點恐怕老牌主帥周瑜難以預料到。
孔明早知劉表製造過三十尊船尾炮,一直到現在沒有用過。
後來劉表的家產全被其小子劉琮送與曹操。
這船尾炮肯定在赤壁江邊,而且水軍主帥又是劉表的小舅蔡瑁。
此人胸無大志、卑躬屈膝投靠曹操。
見甘寧英勇無敵,他就用這火炮了,企圖挽回敗局。
由於炮在船艄上,故而船頭翹、船尾沉,前高后低。
他們的船與船間隔的距離大,為的是可以打的面積廣。
孔明經過這麼幾方面的分析,已經完全明白了蔡瑁、張允的險惡用心。
所以要以手加額,慶幸自己早有準備,不致於手足無措。
接下來如何部署兵力呢?諸葛亮想,大船過來還有一段時間,炮火在二、三里之間才能奏效,是不是先傳令收兵,再重新布置各路人馬迎上前去呢?不能。
如果甘寧一退,再排列陣勢,非一時半刻所能準備完畢。
相反,曹營大船就可以趁虛而入,一無阻擋。
大船到三江口,向江邊轟擊,這裡的營盤都要被他們打得不可收拾,水軍何能出擊!所以,首先要把甘寧這路軍隊穩紮在江心,不讓大船過來。
然後再見機行事。
諸葛亮對西山望望,心想,周瑜啊!我料定你定在西山觀戰,你可曾發現船尾炮麼?倘使你也料及此事,那又如何處置呢?孔明又對江面上的水軍看看,心中暗暗叫道:甘寧啊!千萬不可再向前了,大船上的船尾炮你們不一定看得出來,再過去要挨打了。
諸葛亮迅速在旗架上拔出一面小黃旗,擎在手中——黃旗表示停隊——四個打旗號的旗手,不懂得諸葛亮為何要這樣做。
他們一邊想:甘將軍打得漂亮,為什麼要傳令停隊?
一邊按照孔明的指揮辦事,把一面大黃旗換下藍旗,牽動繩索,黃旗高飄。
江面上小船上的一百二十個舵手見將台上扯黃旗,立即傳令下去:「我的哥噯!將台上黃旗飄,命我等弟兄停止前進。
」
頃刻間,一百二十隻船在江心停下。
此時甘寧果然被孔明料到,他贏了一陣已殺出性來了,恨不能一下子殺往對江赤壁。
現在小船突然停下來,真使他心癢難搔。
只見敵人的大船已到眼前,三千弟兄也是猜疑紛紛。
將台上的孔明他不失時機地布置陣容。
他起手從旗架上重又拔出一面小旗,將小黃旗插回原處。
這時,將台上所有的小兵都大吃一驚,卻原來孔明拔的是一面血噴大紅的紅旗。
水戰中的紅旗象徵著炮火,根據紅旗顏色的深淺,可以判斷出炮火的多少。
現在孔明取出的這面紅旗,意味著敵人將有猛烈的炮火。
小兵們對敵船再仔細看了一看,還是看不出敵人有炮火的跡象。
因此,一個個交頭接耳,鄖運接:「沒有?火。
哪有什麼炮火啊?」老實說,這種細小的跡象被他們看得出,何用諸葛亮上將台指揮?所以,這四個小兵將信將疑換下大黃旗,挑出一面大紅旗,扯動繩索,紅旗高飄。
江面上的舵手剛傳令停船完畢,又見將台上豎起紅旗。
他們也同將台上的小兵一樣感到十分奇怪。
他們想,我們與敵船面對面,距離這麼近,尚且沒有發現有什麼炮火,怎麼將台上倒已看到了呢?雖則他們還不怎麼相信,但從剛才一仗上看來,諸葛亮確是非同一般,管它有沒有炮火,我們還是有所準備為妙。
因此,舵手們傳令道:「弟兄們,將台上大紅旗飄動,敵船之上有大的炮火,我等宜速作準備。
」
甘寧聽說敵船上有炮火,抬頭朝前一看,清清楚楚三十一隻大戰船,船上光禿禿,哪裡有什麼大的炮火呢?他打起瞟遠鏡回頭向將台上一看,將台上確實扯的是一面大紅旗。
看到大紅旗,甘寧方才開始有些著急了。
因為這一百二十隻小船正在敵人大炮的射程之內,炮聲一響,三千水軍統統粉身碎骨,葬身火海。
三千弟兄同樣心急如焚。
他們都在想,水戰不似陸戰,發現埋伏可以自由躲避。
我們水戰,一切行動都要聽從主帥的指揮。
倘然敵人真的開炮,我們怎麼辦呢?
當然,孔明有的是辦法。
傳令停隊是有道理的。
這時,孔明又取出一面小皂旗,換下了小紅旗。
四個小兵忙把大皂旗飄出將台。
江面上的舵手也馬上看到了這面黑旗,所以也都比較定心了,立即傳令下去:「弟兄們,將台上皂旗挑出。
」
諸葛亮又把皂旗左右舞動,四個小兵同樣牽動大旗,江面上的水兵忙將一百二十隻小船向左右分散開來。
長江一瀉千里,排這麼些小船算不了什麼大場面。
諸葛亮再把手中小黑旗上下揮動,這一下四個小兵看傻了。
他們對諸葛亮看了一看,意思是,我們跟隨周大都督到鄱陽湖操兵,各種旗號都掌握得十分嫻熟,從來沒有這種把黑旗上下揮動的信號,你這種指揮算什麼意思?老實說,我們四人看不懂,江面上的弟兄更難理解。
孔明見這四個旗手光看著自己,卻不把旗子揮動,知道他們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因此把兩眼一彈,意思是,你們只管照此辦事,他們不懂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與你們無干。
四個小兵見孔明彈眼睛,知道他不是拔錯旗號,因此不敢違拗,立即把皂旗上下揮動。
他們想,我們依樣畫葫蘆,沒有錯,吃了敗仗,責任在你軍師身上。
江面上的弟兄看到大黑旗上下動,個個兩眼發直,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他們都在想,諸葛亮起初指揮得十分得當,我們很欽佩。
現在弄出了外行來了,這種指揮法我們從未看見過,叫我們怎麼執行命令呢?好多舵手還以為自己記性差,忘記了這種旗號的意思。
因此,各只船上的舵手都在向別的船上看,看他們有什麼行動。
不料大家都一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人人搔頭摸耳,方才知道不是忘記,而是諸葛軍師發出的特殊信號。
這些水兵經過了鄱陽湖的操練,都具有一定的知識,尤其在這性命攸關的關鍵時刻,這些舵手就更展現出自己的才智。
其中有一個舵手,他把諸葛亮舉黑旗的一系列動作聯繫了起來,被他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他想,我們江面上的一舉一動,將台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何不自己做出一些樣子來讓軍師來指點,若然我們做對了,將台上的旗號就會重新再換;要是不對頭,這大黑旗必定會繼續招下去,直至我們做對了為止。
這樣,總比呆著不動好。
因此,他立即同自己船上的小兵說:「我的哥們,皂旗上下動,就是叫我們上下檢點。
」
給他這麼一說,這隻船上的小兵馬上全身扎束好,把腰間的鑼鼓重新結牢,把十根毛竹片緊握在手裡。
一隻船上這麼做,其他船上也都學他們的樣,不消片刻工夫,一百二十隻小船上的三千弟兄很快地檢點了一下,等待號令。
孔明看了,心裡十分高興,心想,江東的小兵聰明得很,我這種旗號在操練中是學不到的。
第一個謎你們能猜到,接下來可以迎刃而解了。
諸葛亮連忙把手中的小皂旗一側。
四個小兵又是一頓,他們想,水戰中發號施令總有一定的規定,怎麼軍師今日發出的信號總是不規則的新花樣?大概他看到剛才下面準備得不錯,所以又來一套新花樣。
因此他們不敢遲疑,忙將大旗按孔明的要求一側。
水面上掌舵的小兵經過剛才的一次考驗,已知諸葛軍師的號令是要我們動一些腦筋後才能執行,因此他們也不以為奇,都在思考。
結果,還是被剛才那個舵手想了出來。
他說道:「弟兄們,軍師號令我們都把船向皂旗那樣側,等會兒交戰可以便當得多。
」因此,一百二十隻小船同時向一邊側了過去。
西山的周瑜見自己弟兄的船隻在江面上不進不退,小兵們都在手忙腳亂,一點不知諸葛亮發些什麼令,下來要發生什麼事情,兩眼直盯著江心。
其實,孔明的發令與敵船上開的炮是在同一時間內進行的。
曹兵大船上的小兵,從瞟遠鏡中看到後面的紅旗停止舞動,就關照文聘將軍停船。
文聘將手中金槍停止抖動,傳令三十一隻大船向兩邊拉開,然後停船。
見吳將甘寧所率小船在自己面前約有二、三里路的江面上,心想,為何他們不進又不退?如果我這裡炮打過去,正好可以把他們打一個船破人亡,一乾二淨。
看來他們還沒有發現我們船上的大炮,那好極了。
正想到這裡,後面傳來號令:「文將軍可以動手了!」
金槍將聽到「動手」二字,就起手把長槍向上高高舉起。
這就是準備放炮的信號——三十一隻船之中,除了中間文聘的船原地不動,其餘三十隻船頃刻間把船頭掉了個方向,船頭對赤壁,船尾對三江口,船艄上的大炮口,門門正對甘寧和三千吳兵,同時,大船上點燃火藥線,頓時,青煙縷縷飄搖直上。
文聘收轉金槍,槍尖朝下向船頭甲板上一插,剎那間,炮火打了出去。
孔明在將台上一眼不眨地盯著敵船。
見江心中的大船掉了頭,藥線燒,諸葛亮忙把手中的小皂旗朝將台外一丟。
其實,只要把皂旗向下一沉就可以了,因為諸葛亮指揮水戰還是第一次,能夠指揮得這樣傑出,也非容易的事了。
恐怕江東都督未必能做到。
在這關鍵之際,他生怕江面上的舵手來不及看清將台上旗號的變化,也由於諸葛亮的心情略有些緊張,故而就把手中的皂旗丟下了將台。
四個小兵看到諸葛亮丟旗,也學著他的樣,把那面架在旗架上的大黑旗用力一推,一小一大的兩面旗飄飄忽忽地掉了下去。
不等旗子落地,炮火已經打了出來。
再說孔明丟去小皂旗,把手中的瞟遠鏡放在台上,兩隻手在台上一撐,知道這三十尊大炮的聲音響亮無比,自己又無腳力,不要被炮聲驚了一跤,所以兩眼緊閉。
就在這個時候,只聽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轟——」從三十門烏洞洞的炮口中竄出三十條火龍,直向吳軍飛去。
西山上的周瑜和魯肅,被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一大跳,震落了手中的瞟遠鏡。
但周瑜反應很快,驚魂稍定,他便放聲大笑。
他想,孔明啊!這數十炮把甘寧等三千餘人全部炸光,看你如何向我交令!今日不殺你孔明還待何時?魯肅當然著急,他想,諸葛亮啊!
剛才一仗全勝就可以收兵了,現在反被人家打一個全軍覆沒,看你如何收場。
這一陣炮聲震得赤壁江邊兩個小奸心花怒放,得意洋洋。
蔡瑁對張允說:「張大夫,到底我們大炮厲害,把對江打一個乾淨。
」
張允說:「是啊!甘寧憑他本領好,如今粉身碎骨,葬身火海。
好不痛快啊!」
將台上的曹操見江面上火光沖天,不覺揚聲大笑,「哈——」再轉過頭來看著徐庶,心想,聽了你的話,哪能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
孔明在三江口將台上,等到響聲停,睜開眼睛對江面上一看,硝煙瀰漫,煙中還有川流不息的火球在滾動,一切都模糊不清,這濃煙要是在鬧市里,至少要翻滾半天。
江面上風大,空氣流動又急,無多片刻,一陣狂風把煙霧吹散。
只見敵人的大船停在那裡,吳軍的小船一隻都不見了,江面上到處浮動著枯焦木頭,好一番悽慘的景象!
這時,講台上的一隊小兵沉不住氣了,面孔就與剛才兩樣,槓棒繩索都拿在手裡,按照周瑜的吩咐,孔明一吃敗仗就把他繩穿索綁,押往陸營。
因此準備下手。
諸葛亮究竟如何下得將台,且聽下回分解。
此時的魯肅只希望一步跨入帥府,他也來不及照顧孔明
且說張燈的手下前導,一行三人來到都督府。手下人吹熄燈籠火,靠在照牆上,讓主人和孔明進府。 魯肅與孔明來到帥府。孔明想,我對魯肅說周瑜不見,這是為了引其上當,其實是迴避我,倘然等門公出來,看...
甘寧用手指著剛才停車的地方,定睛一看,哪裡有什麼車子
馬忠見甘寧面有嗔色,暴跳如雷,丟了令箭就駕舟而去,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不敢阻攔。呂范俯身撿起地上的令箭一看,貨真價實是都督發出的密令,上面有無法模擬的印記,旁人是不可能偽造的。因此也愣在一旁...
周瑜走到大營門口,見這座糧營與眾不同,營門無數
話說周瑜見勸降不成,頓然心生殺機要將諸葛亮剪除,以絕後患。旁側的魯肅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急得在連連擺手。後來被他想一條權宜之計,要緊對周瑜說:「都督,鋼刀雖快,不殺無罪之人。若然殺去孔明,吳...
周瑜得報劉備派人前來三江犒賞三軍,拍案而起,頓生一計
黃蓋和周瑜坐定以後,手下送茶已畢,黃蓋問道:「都督到此何干?」 「本督在山上見得糧營奧妙,特來拜望。」周瑜說。 「都督,不提糧營還則罷了,提起糧管氣死老夫也。」 老將軍性格直爽,心直口快...
周瑜說:「他們唯恐子翼兄到了裡面要解勸本督歸降,故而不肯退帳
且說李通得知周瑜果真在中艙,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下來。他想,船已追到,周瑜也逃不了,大功告成,江面上又無別的可疑船隻,離開江心還有好幾里路,就是放他周瑜跑,他也逃不了,正似瓮中捉鱉,手到拿來。...
樣樣皆能 真是水上飛,浪里鑽,如掠平地 只因前不久
此番諸葛亮到江東舌戰群儒,上大堂面見吳侯,聯兵伐曹。孫權見先生雙眼微合,以為他昨日到此未曾睡好,對文班中魯肅看看,可是未能好好安置軍師?魯肅知道孔明的脾氣,他是一年到頭這個樣子,有話只管與他講...
荊州兵只要他們說願降,或者做出一個投降的樣子
吃過晚飯,到酉時末,全體人馬集中到西山江邊,一隊隊、一彪彪排得整整齊齊。江邊臨時架起一座篷帳。都督身坐帳中,兩旁文武站立。武將中黃蓋為首,金盔金甲,手執金鞭。韓當手捧雙刀,周泰一手盾牌,一手朴...
這正是:忠心本為君王生,微軀何惜皮肉碎
曹操獲悉蔡中、蔡和回營,頓時心生一計。他想,兵書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要戰勝江東,首先一定要掌握對方的情況。一江阻隔,探子不便,耳目失靈,消息閉塞,怎麼能打勝仗?現在二蔡回來,是個極好的機...
這叫做孔明勞心,巧立鼎足雄勢;公瑾苦慮,智授將台兵符
此時大殿上一片刀槍之聲,殺氣騰騰。雲長想,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大禍將臨。吳兵殺出,我本領再好,總是寡不敵眾,況且還要保護大哥,更無萬全之策。怎麼辦?雲長他雙眼一轉,看到周瑜還在拖住劉備,不讓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