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丨諸葛亮的「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隆中對」是《三國志》中劉備三顧茅廬如願「面基」之後,諸葛亮做的第一個「工作報告」。

諸葛亮先是分析天下大勢,然後提出一統天下的總方針,最終確立「取荊、益二州,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戰略構想。

原文如下: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這也許是自古以來最牛的工作報告——領導聽完就夸「善」,然後「情好日密」,讓結拜兄弟都羨慕嫉妒恨。

讓我們看看諸葛亮的報告到底牛在哪裡?他分析局勢,並沒有拘泥於劉備一家,而是從全局入手,分別對曹操、孫權、劉表(荊州)、劉璋(益州)加以分析,進一步得出曹操、孫權太厲害暫時不能動,而劉表的荊州和劉璋的益州有機可乘的結論。

選自《超級個體專欄》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MECE原則實踐課 ,用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的方法,對問題分類歸組、推導結論:

1.從個性中抽象出共性,形成主體架構;再填充具體個性加以完善,形成一個窮盡的脈絡

無論曹操、孫權,還是劉表、劉璋,都各有特色。

比如,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的「據有江東」、「國險而民附」,劉表的「不能守」,劉璋的「暗弱」。

諸葛亮以劉備的利弊為衡量標準,迅速把這些人劃為對劉備有利或有弊兩類。

然後,再把他們分別劃入不同的類別之中。

2.明確你關注的問題或核心目標,這將直接驅動後續分解的方法

諸葛亮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劉備匡扶漢室、成就霸業,短期目標是壯大自己、削弱敵手。

所以,他關注的重點是,在各方諸侯中,哪些是可以惹的,哪些是暫時還不能發生衝突的。

因此,在他的類別細分中,只會出現軍事力量對比、統帥強弱、地勢險要與否,而不太可能出現風景好壞、文學成就等因素。

因為後者跟霸業無關。

3.從大局出發,不要從一開始就陷入細節

諸葛亮沒有一上來就問劉備有多少兵馬,糧草是不是充足;而是以終為始,關注天下局勢。

這種看問題的角度,就像「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和「從森林中挑選一棵你喜歡的樹木」的區別,效果肯定是不同的。

使用MECE原則能讓你在橫向上看清、看全,進而進行清晰且全面的思考。

另外,相比憑經驗出方案,經過MECE原則的思考有可能發現更多解決方案。

MECE是任何一個職場人都應該學習的一種思維方式。

隨著職務的提升,對這種縱觀全局的結構思考力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高手們都知道: 要做到看似毫不費力,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理想破滅,難道是隆中對錯了?

(加盟作者秦風1978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隆中對》,是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可以這麼說,蜀漢集團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構想進行發展、擴張的。但是,後來遭遇了重大挫折,這個戰略構想後...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隆中對》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強並起,軍閥割據,沒落皇親劉備空有蕩平天下之抱負,無奈勢單力薄,只得輾轉依附公孫瓚、曹操、袁紹、陶謙、呂布、劉表等人,奔波流離,年近半百,一事無成,劉表看在宗親份上,許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