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計戰》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百戰奇略---第一卷--計戰》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
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
計料已審,然後出兵,無有不勝。
法曰:「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語出《孫子兵法,地形第十》)
漢末,劉先主(劉備)在新野(河南南陽市新野縣),三往求計於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諡號忠武侯,)。
亮曰:「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漢獻帝劉協)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今長江蕪湖江段以東地區,亦稱江表),已歷三世(指東吳經歷了孫堅(孫權父)、孫策(權兄)、孫權三世。
),國險民附,賢能為之輔,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荊州:漢武帝時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
轄境約為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一部。
治所在漢壽即今湖南常德東北,今日荊州地區為湖北省的一個地級市)、淝(今日漢水,古稱淝水),利盡南海(泛指南方沿海一帶,即今廣東、廣西一帶),東連吳、會(吳、會:東漢時分會稽郡為吳郡、會稽二郡,合稱「吳會」,其地轄今江蘇、浙江地區。
),西通巴、蜀(巴、蜀:即巴郡、蜀郡,轄境在今四川省)、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其主:指荊州刺史劉表)。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益州:漢武帝時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
轄境約當今四川全境以及雲南、甘肅、湖北、貴州部分地區。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高祖:劉邦廟號高祖)。
劉璋暗弱(劉璋:漢光武帝劉秀之子中山王劉焉的後代,字季玉,繼其父職為益州牧。
後劉備率軍入川,奪劉璋益州。
),張魯在北(東漢末天師道(五斗米道)教祖張陵之孫,天師道第三代首領,為益州以北的漢中郡守),民阜國富(阜:殷實,《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原作「殷」;《百戰奇略》作者因諱宋太祖趙匡胤父名(弘殷)而援引時改「殷」為「阜」。
),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覽英雄(覽通攬,收取,招攬),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古代中原人對西北少數民族的泛稱之一),南撫夷越(我國古代對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總稱),外結好孫權,內修政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宛、洛:指今河南南陽、洛陽地區),將軍身帥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古地區名。
泛指今陝西、甘肅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因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簞(dān)食壺漿:簞,古代用來盛飯食的竹器,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民眾慰勞所愛戴的軍隊時用竹筐茶壺裝來食物和就以犒獻士卒)?誠如是,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
」後果如其計
編者按:本篇所舉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討論天下大勢而聞名天下的《隆中對》,乃是我國古代戰爭謀劃發展史上的經典案例之一。
當時,諸葛亮依據對曹操、劉備、孫權三方以及劉表、劉璋、張魯等方的政治、軍事、經濟、地理諸種條件的精闢分析,為劉備的生存與發展制定了「據守益荊,聯孫抗曹」的總戰略。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計劃,諸葛亮提出首先要向薄弱方向發展,奪取荊、益二州以建立穩固基地,安撫西南各族,聯合孫權,整頓內政,加強實力;爾後待條件成熟時,從荊、益兩路北伐曹操,奪取中原,統一中國。
顯然,這是一個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既穩健而又有進取精神的戰略構想。
劉備後來雖因條件所限而未能實現統一中國的計劃,但他恰是依據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謀劃,而建立了蜀漢政權,成為三足鼎立者之一。
同時期,大約在《隆中對》出現前七年,東吳魯肅也有與《隆中對》相似的言論闡述,後人謂之《塌上策》。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記載:「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紛紜擾亂),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桓文之功:桓:齊桓公小白,文,晉文公重耳,桓文之功指王霸功業)。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竊料之:私下預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卒除:短時間內除去)。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釁:爭端,裂縫,意同孔明的「天下有變」)。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嫌:嫌棄,拋棄。
亦自無嫌:意指東吳有很大的規模,自然不會被別人嫌棄輕視)。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北方,指曹魏政權,多務:指曹魏政權面臨眾多棘手問題)。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黃祖:江夏太守,在長沙之戰中孫堅死於黃祖,後被孫權所殺),進伐劉表(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
)人。
漢魯恭王劉余之後
,東漢末年名士,漢末群雄之一。
他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
後為荊州刺史),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建號:古帝王登基時建年號以使自己區別於前朝),此高帝之業也(高帝之業:漢高帝劉邦的帝業,此指開創一個朝代)。
」權曰:「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冀:希望,輔漢:輔佐漢朝,孫權虛偽的說話),此言非所及也。
」張昭非肅謙下不足(張昭: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
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三國時期孫吳重臣,是孫策臨死時的託孤重臣,非:指非議指責。
肅:魯肅,全句指張昭指責魯肅對下屬不夠謙遜),頗訾毀之(訾(zǐ):非議,頗訾毀之,指多次非議詆毀魯肅),雲肅年少粗疏(云:說,粗疏:指人粗陋做事不精細),未可用。
極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二子: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cóng)),軍中諸將,各有彼此(指軍中各將領各自支持劉表的兩個兒子)。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吊表二子:以追悼劉表的名義去見劉表的兩個兒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用事者:決策管理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備:劉備,表眾:劉表的部下眾人),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權即遣肅行。
可見當時的時局確如諸葛亮所說,而魯肅與諸葛亮也是英雄所見略同。
《計戰》是《百戰奇略》的開宗首篇,它取義於《孫子兵法•始計第一》,著重從戰略高度闡述戰爭錢的全局謀劃對於贏得作戰勝利的重要性。
這裡的「計」指分析、判斷敵我雙方實際情況的意思。
戰爭是敵對雙方在一定客觀條件下,運用主觀指導的一種以武力解決勝負的鬥爭活動。
戰爭雙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戰勝對方,必須首先分析和研究敵我雙方的各方面情況,並根據這種客觀實際,實事求是的制定出正確的作戰計劃和軍事部署。
只有使正確的主觀指導與客觀實際科學的結合,才能較多地爭取戰爭的勝利。
(圖片來自網絡,謝謝原作者,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
《三國演義》最被低估的人是他!有勇氣、有眼光還最忠誠
在《三國演義》中被低估的人很多,但是最被低估的人應該是魯肅。雖然《演義》給他足夠多的戲份,但演義把他的形象大大貶低了。《三國演義》里魯肅的形象就是個老好人,沒有主見,耳根子軟,被諸葛亮玩弄於股掌...
說三國話權謀(21):孫策的戰備眼光與諸葛孔明的隆中決策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曹操和孫策是最有戰略眼光的人,孫策這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戰略眼光非常厲害。從袁術手下要回了自己父親的一些舊部兵馬,然後就能夠憑藉這個而占...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隆中對的經典決策不只劉備之於諸葛亮,你知道他們的「隆中對」嗎
對諸葛亮的了解,最深刻的應當數《出師表》,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
荀彧,孔明,周瑜,魯肅誰的戰略最高明?
荀彧先安定兗州發展,再聯合呂布滅袁術,再屠徐州解決側翼威脅,最後與袁紹決戰。諸葛先取荊州,再聯東吳北抗曹操,之後入蜀取西川。天下有變之時,再劍指宛洛魯肅聯劉表(後改為劉備),與劉備平分荊州,之後...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3:隆中對
劉備和諸葛亮開始談到天下大事。諸葛亮為劉備全面分析當前的形勢:曹操擁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坐擁江東,國險民附,可用為援而不可圖。劉表、劉璋庸碌無能,荊州、益州正是現成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