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長大意失荊州,到底是誰的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民間有句俗語叫「關雲長大意失荊州」。

說的是三國時期大將關羽據守荊州力攻樊城時被東吳呂蒙白衣渡江襲了荊州,而自己也被迫敗走麥城,最終遭擒被殺。

那麼,荊州之失,僅僅是關羽一人之過嗎?或又是誰的錯?

1

關羽是守衛荊州的主要將領,荊州之失,關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明知荊州是戰略要地,東吳對荊州早已虎視耽耽,屢次索要被拒,孫權與劉備之間關於荊州之爭早已激化,盟友關係開始出現破裂,理應與東吳交好,緩和矛盾。

然而關羽卻十分傲慢,不僅不願結好孫權,言辭拒絕了孫權為其兒子的求婚,而且破口大罵「吾虎女豈可嫁於犬子」,公開對東吳蔑視,實在是說不過去。

這不但破壞了來之不易的孫劉聯盟,促成了孫曹的短暫聯合,而且更加堅定了孫權奪取荊州的決心。

駐守荊州時也不注意搞好與下級的關係,在呂蒙攻打荊州時守城的將領很快就叛羽歸蒙。

在劉備率軍進攻益州時,關羽處於曹兵和東吳的北面與東面的夾攻之中,他本應全力據守荊州這塊大本營。

但關羽卻先取襄陽,後攻樊城,分兵把守,造成兵力分散。

關羽被東吳的將領調換所欺騙,被陸遜的致信稱讚和大灌迷湯所迷惑,根本不把陸遜放在眼裡,竟把荊州守軍主力調往樊城前線。

結果吳將呂蒙毫不浪費時間,迅速將戰船偽裝成商船突襲江陵,很快就得手。

關羽父子也因部下的分崩離析而敗走當陽、麥城,被呂蒙的部將擒殺。

3

那麼作為關羽的上級劉備、諸葛亮在荊州之失問題上就沒有過失了嗎?不,有的,而且是重大過失。

調走主力。

諸葛亮在為劉備提供的《隆中對》戰略預想中曰「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取關中」,再由關中出擊中原,分進合擊,必能得到中原百姓的歡迎與擁護,重新振興漢室。

因此,當劉備完成奪取了荊州這第一步之後,乘著曹操出兵關中威脅漢中張魯、益州劉璋時,受劉璋邀請,立即率數萬兵馬西進,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守荊州。

實際上,當時曹操在降服了張魯後,主力已經放在了東部前線。

劉備進軍益州,反客為主地進攻劉璋,劉璋後悔,但已經晚了,他的部將紛紛投靠劉備,他只有死守幾個城市。

因此劉備的進攻並非一帆風順,在攻打雒城時花了近一年的時間還未攻下,不但損兵折將,連軍師中郎將龐統也陣亡了。

因此劉備不得不令諸葛亮帶張飛、趙雲等將領統荊州援軍參戰。

結果雒城被克,威脅成都,劉璋不得不出城投降。

劉備自領益州牧,奪取了益州。

劉備在進軍益州時起先以主力留守荊州,可出現頑抗後不得不調動荊州主力及諸葛亮援助,荊州只剩下關羽一人駐守,荊州之軍成為一隻孤立的偏師,已經對東吳構不成威懾,孫權得以從容對付關羽。

這一點是劉備、諸葛亮所沒有想到的,也是最大的錯誤。

0

進軍襄陽、樊城。

實際上,主力調走,如果關羽一心一意的守衛荊州,也可能不會出意外。

但是他卻在孫曹的雙重威脅下進攻樊城,不能說不是一個錯誤。

但是,進攻樊城的命令是劉備與諸葛亮授權的。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以漢中王的名義,「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假節鉞」是當時帝王給臣下的一種權位極重的待遇。

假節鉞者擁有代帝王旨意、掌握生殺的特權。

當時關羽正積極準備北進襄陽,此時給他這種待遇,正是讓他在戰役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指揮作用。

並且,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劉備攻占漢中,六月底攻占了漢中東三郡西城、上庸、房陵,從而打通了從漢中到襄陽這段漢水,七月初關羽就率荊州軍兵伐襄、樊。

這三次戰役如此地緊密,絕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劉備為跨有荊益的完整戰略安排。

雖然進攻樊城是《隆中對》戰略決策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時候。

因為北方的勢力正處於強盛之時,未出現所謂的「大變」。

況且劉備剛剛占領益州,局勢不穩,經濟尚且不發達,「夷越未撫」,條件遠遠不夠。

進攻樊城除了與曹兵兩敗俱傷外,還給了孫權以可乘之機。

果然事實證明了一切,雖然關羽活擒于禁,迫使龐德自殺,水淹七軍,威鎮華夏,但最終丟失了荊州,兵敗被殺。

2

不援荊州。

從關羽接到進攻樊城的命令到進攻樊城,水淹七軍,再到敗走麥城直到被殺,前後有半年的時間。

在益州的劉備、諸葛亮對荊州的戰況不可能不了解。

並且關羽曾經將擒于禁的戰況及諸官立功之書讓來省親的次子關興帶回成都。

當荊州戰況危急時即使關羽未將消息派人帶到西蜀,西逃的兵將也應該會通過上游的統治地守軍把消息傳過去。

但是直到關羽被殺也未見到來自西蜀的一個援兵。

荊州根據地就這樣無奈地落入東吳之手。

西蜀未能出兵援助,這其中是何緣故,如今已是無人能夠回答,恐怕只有劉備、諸葛亮才會知道吧。

荊州之失,不僅對打亂了《隆中對》的戰略計劃,而且也為後來劉備伐吳埋下了伏筆,更為蜀漢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失敗的開始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我們都很了解。赤壁之戰後,劉表的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進攻益州,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劉備在入主益州以後,將長沙、桂陽...

關羽之死真的是一出骯髒的權力狗血劇嗎?

美人白頭,英雄遲暮,古往今來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此。《三國演義》中最令人悲傷的故事莫過於關雲長敗走麥城,過五關斬六將時如天神下凡的英姿,卻落得敗走麥城時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境地,最後還竟然被一個不知名...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歷史可能將被改寫

論歷史上的武將,無人能及「美髯公」關雲長之「武聖」地位。追隨劉備、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敗走麥城,種種事跡可謂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致於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和諸葛亮並稱神一般的存在。

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責任是誰?

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集團可以說是樂極生悲。這一年的五月,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七月,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聲勢大振。不久關羽出兵攻打襄陽、樊城,先後困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曾經在長坂坡...

「關羽大意失荊州」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荊州,是劉備戎馬半生後好不容易在軍師諸葛亮的謀划下得到的一片重要戰略要地,當時劉備伐蜀,手下大批謀士、將士都開往西蜀,先滅成都劉璋,再戰漢中張魯,退曹操。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鬥下來,終於平定了巴蜀...

讓諸葛亮後悔終生的唯一件事情

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全面勝利而告終,至此,劉備占領了漢中全境,全擁四川之地,並且還有著荊州荊南的一半,勢力達到了其巔峰,大家不難看出,劉備的這些軍事行動都是按照隆中對裡面的來執行的,那麼下一步自然就...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因為《隆中對》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強並起,軍閥割據,沒落皇親劉備空有蕩平天下之抱負,無奈勢單力薄,只得輾轉依附公孫瓚、曹操、袁紹、陶謙、呂布、劉表等人,奔波流離,年近半百,一事無成,劉表看在宗親份上,許新野...

關羽北伐是擅自做主的錯誤行為嗎?

關於關羽丟荊州這件事大概連小學生都會說是驕兵必敗吧?因為丟荊州這個問題,把關羽黑得一無是處者有之,大搞陰謀論者有之。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關羽因為發動北伐而丟荊州的真相。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諸葛亮與司馬懿第一次交手,十人有九人猜錯!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手,是《三國演義》的重頭戲。一談到這裡,有人立馬會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鬥勇。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手,卻並不只是六出祁山。諸葛亮二出祁山時的對手,並不是司馬懿。而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