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責任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集團可以說是樂極生悲。
這一年的五月,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
七月,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聲勢大振。
不久關羽出兵攻打襄陽、樊城,先後困曹仁、水淹于禁七軍。
曾經在長坂坡被曹操追著打、惶惶若喪家之犬的劉備,接二連三在益州、荊州對曹操取得重大勝利,隆中對里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北伐中原的宏偉戰略此時已看到了曙光。
但很快,劉備就笑不出來了。
關羽在樊城前線和曹軍打的火熱之時,孫權派遣呂蒙渡江襲擊奪取荊州,荊州守將投降。
失去後方的關羽受阻於樊城,匆匆回軍之下遭到曹操、孫權軍隊夾擊,一代名將最終敗走麥城,荊州這個戰略要地失去,斷絕了劉備統一天下、興復漢室的可能。
那麼,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的責任是誰?
先看下關羽失荊州的前因後果。
219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假節鉞在漢朝、三國時期意味著有便宜行事之權,被授予假節鉞的武將可以自行決定征伐和處置手下將領,權柄可謂極大。
七月,關羽北上攻打樊城,曹仁困守孤城。
曹操派遣于禁、龐德統帥七路軍馬救援樊城。
八月,漢水雨季來臨,關羽水淹于禁七軍,降于禁、斬龐德。
此戰的戰果可以說是空前輝煌,《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記載 「羽以舟兵盡生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光俘虜的曹軍士卒就有三萬多人。
連曹操所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都向關羽投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于禁是曹操集團事實上的第一大將,當之無愧的五子良將之首。
于禁的官職和關羽很類似,關羽是前將軍、假節鉞,于禁是左將軍、假節鉞。
曹操第一大將于禁投降和曹軍大敗的消息傳來,中原震動了,曹操治下各路豪傑紛紛起事響應關羽。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此時關羽的威名已經廣播於華夏,甚至曹操都要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
就在曹操消極避戰之時,司馬懿、蔣濟建議聯合孫權共同對抗關羽,曹操同意了。
之後的劇情就簡單了,孫權一方先是對關羽示弱,用陸遜代替呂蒙為都督,以此麻痹關羽,關羽輕敵之下將荊州守軍進一步抽調到樊城前線,荊州防守空虛了。
關羽水淹七軍時,滔滔江水不僅衝垮了于禁部隊,也差點衝垮了曹仁堅守的樊城,「城得水,往往崩壞,眾皆恟懼」。
城牆都快垮塌了,有人勸曹仁趕緊突圍,放棄樊城。
此時汝南太守滿寵說:「山洪來的快去的也快。
關羽之所以不敢直入中原,就是擔心樊城會襲擊他的後路,如果放棄樊城,那麼許都以南就都保不住了。
」
曹仁於是決定破釜沉舟,死守不撤,「乃沉白馬與軍人盟誓,同心固守」。
于禁大敗後,曹操繼續調兵遣將、救援曹仁。
曹操先是派遣徐晃,「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
不久又陸陸續續將各地抽調的兵馬交給徐晃,「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這還不算,曹操還召集了張遼,「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
甚至連早已不上戰場的夏侯惇,此時都被曹操叫到了行軍大本營,「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
曹操集團五子三宗,樂進已於218年去世,張合在西線鎮守長安,夏侯淵已在漢中陣亡,剩下的五位都先後派到了樊城戰場,順帶還有猛將龐德、智勇雙全的滿寵。
毫不誇張地說,為了對付關羽,曹操幾乎把手裡最好的牌都拿出來了。
曹操已經是在打決戰了!
曹操得到孫權投靠信件後,聽從手下謀士建議,暗地裡將孫權信件泄露給關羽,此時孫權還沒有出兵。
曹操的意圖是使關羽主動撤軍以解樊城之圍,其次是希望關羽調轉槍口、和孫權打起來。
後方有危險,樊城離攻陷又還差那麼一點,關羽陷入進退兩難,「羽果猶豫不能去」。
最終關羽還是決定不撤軍、繼續攻打樊城,或許關羽是相信以江陵堅城,足夠支撐到自己回軍。
但是,關羽沒有想到呂蒙的狡詐,更沒有想到荊州守將糜芳、傅士仁輕而易舉就投降了。
後方失陷,關羽匆匆回軍,陷入曹操、孫權兩方夾擊,最終敗走麥城,一代名將關羽,就這樣在人生巔峰之際匆匆隕落。
因此,仔細分析關羽的襄樊戰役,關羽總體表現可圈可點,所犯的錯誤是知道孫權將攻取荊州消息卻沒有及時撤軍,這是失荊州的直接原因。
但是對比曹操對樊城源源不斷的救援,和孫權處心積慮的謀劃,不難發現失荊州的根本責任還是在於劉備、諸葛亮。
關羽初期戰果太過豐碩,使得關羽和曹仁兩人圍繞樊城的局部戰役,很快升級為曹操對劉備勢力的決戰、孫權對劉備的撕破臉皮。
長達三個月里,劉備、諸葛亮在獲悉曹操動向情況下,卻沒有及時向荊州增兵遣將支援關羽,以至於關羽以一支軍團的兵力,同時面對曹操、孫權大軍壓境,力量太過懸殊,這是關羽敗走麥城、失去荊州的根本原因。
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責任是誰?
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集團可以說是樂極生悲。這一年的五月,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七月,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聲勢大振。不久關羽出兵攻打襄陽、樊城,先後困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曾經在長坂坡...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去營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國是一段波瀾壯闊,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其中湧現了無數英雄豪傑,他們的聲名直到今天依然被人傳頌。而在這些英雄豪傑之中,關羽絕對是一個數一數二的人物,他義薄雲天,於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
三國中晚節不保的3大名將,魏蜀吳各一人,如有來生他們寧願戰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不管是奸臣還是忠臣,都非常注重自己死後的名節。他們一旦功成名就後,寧可死,也不願意毀掉自己的名節!所以自古就有很多為國捐軀的英雄,就是為了名節二字。然而在三國時期,卻有三位名將...
這些原因才導致孫權才要取關羽的性命!
劉備從曹操手中奪下漢中,曹操無奈撤回長安。曹操這邊剛一撤軍,劉備馬上又命令關羽從荊州開始攻打中原。關羽得到命令後,派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自己則率軍攻向樊城的曹仁。
大意失荊州?大家都誤解關二爺了
提到關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作為劉備集團中的頭號大將,關羽在三國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但是,一些蜀漢黑們總是喜歡拿關羽大意失荊州來說事,貶低關二爺的軍事能力。但是,關羽失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嗎?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
三國降將如雲,唯獨此人不受任何人待見,遭千古罵名,為何?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造英雄的同時也難免有人遭殃,想當年關羽水淹七軍,風頭一時無兩,名動天下,這一戰成就了關羽卻毀了一個人,那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角!
此人是關羽的剋星,他發明一成語,延用至今
三國一個揮之不去的歷史時光軸。一個硝煙四起,爾虞我詐,群雄爭霸的年代。一番對決之後,最終形成三國。劉備,曹操,孫權,各占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其他諸侯都已經被征服,說難聽點就是被殺了。子女後代都跟...
失荊州並不是關羽大意,其實關羽早料到孫權會不老實
在劉備攜戰勝之威,還曹操的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自封漢中王后。至於關羽為什麼出兵,可以參見詭異的假節鉞。之前呂蒙打南三郡的時候關羽按兵不動,劉備到公安了指示關羽出兵關羽才出兵,但是戰機已失。這是...
醉夢三國(四十四)揭示于禁投降關羽的真相,其實他是「被投降」
三國時曹魏名將于禁的人生一直讓很多讀者唏噓不已,有的說他虎頭蛇尾,也有的罵他卑躬屈膝,所以很多三國粉對其名將的進行了嚴重的質疑。于禁是曹魏外姓將領中的重要人物,曹操所封的五子良將中的左將軍,而...
關羽兵圍樊城之時,劉備和諸葛亮為何不率軍相助?實在是分身乏術
關羽絕對是三國時期的一員超級猛將,不論是在三國正史中還是在《三國演義》中(但這裡說的是正史);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後在涿郡與劉備、張飛皆為兄弟,開始了征伐天下的歷程。
關雲長大意失荊州,到底是誰的錯
民間有句俗語叫「關雲長大意失荊州」。說的是三國時期大將關羽據守荊州力攻樊城時被東吳呂蒙白衣渡江襲了荊州,而自己也被迫敗走麥城,最終遭擒被殺。那麼,荊州之失,僅僅是關羽一人之過嗎?或又是誰的錯?
勢不兩立的曹操與孫權竟然聯盟了,原來是為了戰勝這個神
劉備漢中稱王,弟弟關羽寸功未立卻被封將,戰神關羽心裡不舒服,於是派糜芳等人留守江陵、公安等郡,自己率領主力北上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龐德等人率七路軍馬支援樊城,可怕的是戰神關羽一把青龍偃月刀橫...
蜀國大將關羽敗走麥城致身亡是怎麼回事
關羽是蜀國大將,是劉備非常信任的人,因為劉備當時召其他人入川支援的時候,留了關羽在荊州獨守。那麼為何在劉備攻占房陵、上庸等地的時候,關羽會攻取樊城呢?關羽既然有信心去攻取樊城,為何最後下場還是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