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國東吳為何連一個沒謀略的皇帝都打不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中,我們都知道,蜀國最終還是敗給了魏國。
但是,蜀國並不是沒有機會贏,只不過事情往往不如他們所願。
在與魏國交戰中,蜀國向盟友吳國發出了求助,讓他們幫忙攻打魏國。
吳國也答應了下來,並且派出了陸遜統領大軍。
陸遜是誰?就是那個設計取荊州,將關羽擒獲,後來又大敗劉備,火燒蜀軍之人。
論謀略,雖然不敵諸葛亮,但是,也不至於連當時的魏國皇帝都不如吧?要知道,當時魏國的大腦,司馬懿正全力對抗著諸葛亮。
可是,看似強大的吳軍,還是敗給了一個小皇帝統領的魏國。
這讓人很難理解。
要不是有什麼不正當的交易,怎麼會有如此敗仗呢?
其實,吳軍一直都沒有要和魏軍做對的想法。
吳國的人,上至老大孫權,再到那些大臣,都不希望打仗,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夠了。
所以說,這兵敗,其實也怪不得吳軍。
只不過,蜀軍一直想要攻打魏國,應該說的諸葛亮要攻打,是要承先帝劉備的遺志。
只不過,諸葛亮再厲害,也抵擋不住歲月的流逝,人終究會老,腦子也會漸漸的跟不上。
再加上司馬懿正值壯年,他就用「耗」的計謀,來耗死諸葛亮。
最後諸葛亮死了,那麼蜀軍還有誰能與魏國抗衡的呢?指望著姜維?姜維真的不行,說句實在話,還不如魏延呢。
只是,諸葛亮看中的人,怎麼能改呢?所以說,這蜀國的強大,可以歸功於諸葛亮,但蜀國的失敗,也全在諸葛亮。
那麼蜀國到底是怎樣敗給魏國的?
蜀漢的滅亡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劉禪投降只是蜀漢滅亡的象徵,實際在阿斗投降之前,政治、軍事、經濟等各種因素已經註定蜀漢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1、軍事上,劉備彝陵大戰的失敗就已經為蜀漢的失敗埋下了伏筆,或者往前說,關羽丟失了荊州是蜀漢最終失敗的緣起。
荊州失陷前,蜀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基本上達到了《隆中對》中諸葛亮設計的戰略態勢:「……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這一戰略構想的關鍵實際上在於荊州,因為巴蜀是是典型的「天牢」地形,道路難行,「外人不得入,內人不得出」。
如果以巴蜀作為戰略基地進攻曹魏,就必須有另一路兵力進行策應,或者本身就作為策應軍出現。
但是,劉備與孫權聯合的基礎是「聯合抗曹」,重點在於「抗」字,而不是「攻曹」,否則力量的均衡會打破。
所以才有「關羽得志,吳必不喜」,孫權會看著劉備坐大而不聞不問嗎?再加上關羽外交上的幼稚,所以只要劉備軍一勝,孫權立刻就抄了他的後路。
荊州雖失,蜀漢當時的軍事實力仍然十分強大,如果陳兵吳蜀邊界,孫權恐怕也會乖乖的將荊州還給劉備,繼續保持原來的均衡,事實上孫權也就是這樣想的,所以派諸葛瑾到蜀國談判,但是劉備昏了頭,非要滅吳。
要知道,當時三國各自的實力任誰要想憑一己之力滅掉另一家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彝陵大敗是必然結果。
彝陵大敗是蜀國損失慘重,一大批老成宿將或病死或陣亡,一大批久經戰陣的士卒或被俘或戰死,據估計損失精兵4萬多人,軍事上實際已經失去了本錢。
之所以沒有立刻滅亡,還要得益於魏吳兩家的制衡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在軍事上實際上也只是以攻為守,禦敵於國門之外。
但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飲鴆止渴,但是蜀國的國力使然,諸葛亮明知道是毒藥也只能硬著頭皮喝下去了。
而且,諸葛亮和後來的姜維對魏國不斷的騷擾也有利於吳蜀同盟的穩固,使魏國難以騰出手來收拾吳國。
但是到了後期,隨著魏國越來越強,原來的均衡已經被打破,魏國(或說司馬父子)已經擁有了消滅兩個國家的實力。
2、政治上:客觀上,政治上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蜀漢原來的政治優勢是「漢室正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對「漢室」已經沒有興趣,魏吳在自己的領地統治都非常成功,沒人願意再恢復那個昏庸無能的「漢室」;而且,劉備和孫權死後,他們的繼任者能力都非常一般。
本來吳蜀各自的實力就較魏稍弱,此消彼長,差距就越來越大。
主觀上,劉備死後,諸葛亮雖然很有才能,但是缺少劉備那種籠絡人心的能力,說白了他也就是個軍師的料,原來的老臣們未必都買他的帳,所以他只能在內部通過一連串的政治鬥爭打壓原來的元老派(如魏延),和劉備一度比較器重的益州派(李嚴為代表),對外由於荊州的失去,難有外來人才輸入,只能起用如廖化、楊儀等邊緣人才,遂使國力益衰。
3、經濟上。
巴蜀地區雖號稱天府之國,但實際上蜀中的生產力非常落後,其綜合國力跟本無法和東吳甚至曹魏相提並論,生產力的落後就決定了教育水平的落後。
君不見,蜀中土生土長的人才有幾個?其人才基礎非常薄弱,此時的中原既已平靖,跟本不可能會有人拖家帶口、不辭凶山惡水地來投奔劉備或劉禪。
沒有人才的支持,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就會一塌糊塗,所以,後來的蜀漢政權基本上是坐困蜀中,不得不亡。
生產力的落後也註定了人口的缺乏。
據說,到諸葛亮死後,蜀中差不多每6個人就有1個士兵或官員了,如此形勢,加上窮兵黷武,「要大炮不要黃油」,難怪姜維要自己去屯田了。
同樣因為這種經濟形勢,也註定諸葛亮要以攻為守,禦敵於國門之外,因為,一旦外敵打進家裡,脆弱的經濟可能立刻崩潰,蜀漢可能都堅持不到公元263年。
總而言之:蜀位偏口三少雖四川府諸葛亮六祁山其接班九伐原連爭戰致使蜀更加勢危,失荊州蜀實力失半劉備敗於彝陵主力幾乎全盡,經兩敗蜀沒少根基新貴實際氣數已盡,繼全竭力眾志城或許轉機,劉禪知進取荊益兩派內耗止南蠻患 諸葛亮盡全兵10萬曹真、司馬懿線20萬,更何況諸葛亮死沒敗甚至始終占據戰略主權退萬步能說平手,要說蜀何滅亡實應該找關羽劉備劉禪三算
蜀漢最終滅亡固然是因為鄧艾偷渡陰平關,阿斗倉皇出降,但這只是歷史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鄧艾和劉禪只是歷史大勢下的推動者而已。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原因——內憂還是外患?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葛...
諸葛亮真的不堪一擊嗎?臥龍諸葛的功與過
諸葛亮可以說是被《三國演義》嚴重神化的一個角色,但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首先說《隆中對》。《隆中對》有一個致命漏洞,即荊州和聯盟東吳這兩者是不可能共存的,東吳對於荊州的渴望不亞於...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能力究竟如何?
感謝各位讀者在百忙之中抽空來看這篇文章,新的一年小編會持續更新文章,祝:大家新年快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現在常被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來負責。通過這句話,廖化的名字家喻戶曉,人...
三國最大的遺憾!若用此計,姜維或許真的可以讓蜀國復國!
姜維,後三國時代赫赫有名的蜀國大將軍,號稱天水「麒麟兒」。在諸葛亮亡故後,曾率領蜀軍11次討伐魏國,取得了5勝4平2敗的戰績,堪稱一代名將。景泰四年,司馬昭發動5路大軍滅蜀,姜維在劍閣抵擋住了魏...
三國時期,名將關羽被殺究竟誰是背後主謀?
身為三國歷史上最為知名的武將,蜀漢前將軍關羽,其一生可謂是高光的,特別是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差點逼迫曹操遷都!可他就像天上的流星,在最輝煌,事業達到最頂峰的時候卻戛然而止,瞬...
三國蜀漢的滅亡,誰的責任最大?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其次是被司馬氏取代的魏國,最後就是吳國歸入到晉朝的統治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集團,蜀漢在人口和經濟實力是最弱小的,這是其最先滅亡...
夷陵之戰並非為關羽報仇,但這一戰劉備卻非打不可
大家好,今天開始將用6期的版面對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進行分析。公元221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親率五萬兵馬對吳國發動戰爭,史稱「夷陵之戰」。這場戰爭在實際上鞏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的惡夢:決定蜀國滅亡的三次戰役!
三國時期,劉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創建了蜀漢政權。可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族歸為一統,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未能獲得成功。蜀國為何失敗,這裡說說決定蜀國成敗的三個重...
諸葛亮到底哪些地方不如司馬懿?
無論是歷史,還是演義,諸葛亮都可以視為智慧的化身。他一生最大的敵人司馬懿與他相比,可謂朗星比之皓月。諸葛亮幾乎無所不通,無所不會,可謂是通才。司馬懿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似乎是除了權謀還是權謀,可以...
蜀漢後期除了姜維,為什麼就不出不了名將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是演義對三國後期蜀漢人才短缺的一種寫照,然而,正史之中,蜀漢後期長期以來,除了姜維,也沒有多少獨當一面,力攬狂瀾的名將,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才智過人,為什麼依然無法興復漢室?
在中國歷史上,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化身。他善於治理國家,對兵法研究深入。唐朝大將李靖就十分推崇諸葛亮。他曾說過,自己的兵法就是從諸葛亮那裡學來的。至於像「連弩」,「木牛流馬」,則屬於諸葛亮的業餘...
別看《三國演義》吹噓,三國時期蜀國真正的名將只有這三位
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是明顯的擁劉貶曹,這跟劉備能夠攀上漢室宗親有很大關係。畢竟當時的正朔還是漢室,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之時,只能夠去逢迎當時統治者的心態,不可能去褒揚一個亂臣賊子...
解密蜀國滅亡的原因,到底是誰葬送了蜀漢
在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一個時期,是婦孺皆知的,不講知道多少遍,仍然記憶猶新;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能讓人聽起來熱血沸騰,想要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裡叱吒風雲;也總有那麼一個時期,至今還是人...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蜀漢最後的名將,若他被劉禪重用,蜀漢何至於被滅國
很多人不知道在蜀漢後期,還有一員大將的才幹可比姜維,只可惜他不被後主劉嬋所重用。這個人就是羅憲。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並沒有提到他,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他。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他十三歲時便能...
劉備有五虎將和臥龍鳳雛 為什麼統一不了天下
三國里人才濟濟,文的也有,武的也有。那裡是群雄割據的年代 ,各路大神舉旗占山為王,誰與爭鋒,看各路的人馬互有打殺,誰都想在這個大蛋糕里爭一塊。但拼到最後,三分天下已經越來越明朗,曹操分到了最大的...
三國魏蜀吳三足鼎立,為何蜀漢最先滅亡
東漢末年,由於漢室衰弱導致天下群雄並起,經過赤壁之戰後,中原大地遂分成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其中蜀漢政權是由劉備占據巴蜀創立的,其中更包攬了鳳雛和臥龍兩大謀士,兩位得一可安天下。但為何人才濟濟...
吳蜀同盟為何消滅不了曹魏?名為同盟,實則各懷鬼胎
司馬歷史觀: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成為群雄割據最後的勝利者,三人建立的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便多了一段三國時代的記載。三國之中,魏國占據半壁江山,實力最強;蜀國和吳國結成同...
如果他在,三國歷史會改寫,孫權小兒早被扛去煲了
如果他在,三國歷史會改寫,孫權小兒早被扛去煲了,就算煲不了,也能萌一下他吧。呵呵。如果他在,三國歷史會改寫,這個人被影視忽視了,在新三國這個人物就幾集的數,比路人甲還少個乙!要說的三國人物是法正...
蜀漢滅亡,誰的責任大?劉備第二,諸葛亮第四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其中吳國有地利,魏國有天時,蜀國有人和。可以說各有優勢,然而最先滅亡的卻是蜀漢。雖然蜀漢的人口和經濟最弱,可是也離不開人為的因素。那麼,蜀漢的滅亡,哪些人有責任?誰的責...
此人是蜀漢最後的大將,為救國施展滔天大計,失敗後慘遭剖腹挖膽
司馬歷史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帶給蜀漢不僅僅是忠貞,更是那可遙而不可及的生存空間。諸葛亮一死,蜀漢縱然延續了數十年的壽命,可依舊沒有人能夠阻擋它滅亡的命運。唯一在重複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