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諸葛亮卓越超群政治軍事才能,為何未完成復興漢室而一統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一生嘔心瀝血為劉備謀生存,鞠躬盡瘁為國家求發展。

諸葛亮諸葛亮治理有方,成就卓著,把當時最為弱小的蜀國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諸葛亮以其忠君愛國的品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後世萬代學習的典範。

人們談到諸葛亮的時候,往往都是他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

千百年來人們不禁會思考: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何未能完成復興漢室而一統天下,終其一生,三國還是那個三國,在他離世後不到30年蜀漢國滅亡,面對這些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

一、在戰略指導思想上,犯了企圖用戰爭手段解決競爭中衰退的問題

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為什麼不能北伐成功、復興漢室?卻演出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歷史悲劇。

諸葛亮的北伐失利首先就是他在戰略指導思想上的失誤。

因為他過於依賴運用戰爭手段解決己方在競爭中衰退的問題。

所以,諸葛亮制定的以攻代守的軍事策略,缺乏對當時蜀漢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民心向背等因素在治國平定天下中所發揮作用的正確認識,表現為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這樣,不僅決定了諸葛亮北伐戰爭的失敗,而且註定了蜀漢的最後覆滅。

二、在軍事鬥爭的實施上,犯了戰略制定、軍事指揮和用將三個失誤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渲染的用兵如神,民間對諸葛亮奉若神明,認為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軍事天才,並紛紛為其最終的失敗找來「不得其時」等的藉口。

諸葛亮的失敗的根源在於其軍事戰略與實踐的屢次失誤。

在軍事戰略上,諸葛亮的失誤始於隆中對,諸葛亮提到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表面看來,荊州、益州兩路出擊是一個似乎不錯的方案。

但是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很清楚,荊州益州相距千里,古代交通和通訊不便,信息堵塞,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失去兵力上的優勢。

這個戰略實施的結果就是,劉備、關羽、張飛、黃忠等戰死,丟失了荊州之地。

可以說隆中是蜀漢的建立基礎,也是蜀漢的衰亡禍根。

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進攻東吳、諸葛亮北伐中原都是根據這個戰略計劃,三分兵力依次展開,前兩次分兵失敗很慘,導致蜀漢元氣大傷,而諸葛亮的北伐將蜀漢國的本錢耗費殆盡。

在軍事指揮上,首戰沒有做到臨陣指揮,又犯了分散兵力的失誤。

諸葛亮北伐之際,蜀漢的總體實力弱於曹魏。

諸葛亮沒有採納大將魏延集中兵力攻取關中的建議,而是分兵一部攻打箕谷,另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軍駐足祁山,不能集中優勢兵力戰勝攻取,把本已相對強勢的蜀漢兵力進行分散,變強勢為弱勢,致使馬謖兵敗街亭。

在張郃圍困馬謖之時,諸葛亮當親率主力揮師進擊街亭,與馬謖內外夾攻,展開決戰,戰勝張郃。

但是諸葛亮偏偏走錯了這關鍵的一步,造成了不可扭轉的局面。

諸葛亮要對街亭之敗承擔指揮不當的責任。

在選用將帥上,犯了疑人也用的失誤。

劉備入蜀,諸葛亮留守荊州,劉備急調諸葛亮入川,諸葛亮錯用關羽守荊州失守,也失掉關羽,蜀漢遭毀滅性的打擊,局勢從此無可逆轉。

馬謖失街亭是為紙上談兵,不得已揮淚斬馬謖。

失去街亭,使唾手得到的南安、安定、天水不得不拱手相讓,不得不撤軍,使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毀於一旦。

三、在天時地利人和上,蜀漢犯了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綜合實力,先發制人的失誤

在天時上,曹魏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占儘先機,充分占有天時。

且兵多將廣,後方安定。

而蜀漢後天草創,想後發制人,並不占先機!在地利上,中原地闊人廣,物力充沛,有戰略縱深,有迴旋餘地,且關中地區易守難攻,這些情況對曹魏極為有利;而諸葛亮率軍北伐,補給線太長,從漢中到關中,崇山峻岭,道路艱險,補給困難,一旦斷糧,不戰自退。

連年北伐征戰對國力耗損過大,已不堪重負。

在人和上,曹魏善待士人、「唯才是舉」,既求賢,又用才。

因此是猛將如雲、謀士若雨,。

真是人才濟濟、源源不斷。

而蜀漢早期有關劉備和五虎上將,實力頗佳,到了後期,竟然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艱難局面。

不得已諸葛亮事必躬親。

外交上,由於關羽拒不執行聯吳抗曹的戰略,大意失荊州,父子戰時;劉備率軍在夷陵被孫吳統帥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自己病死白帝城,五虎損三,蜀漢的力量消耗得過大過快,根本來不及補充。

四、在政治組織路線上,犯了分地域用人和不培養人才的失誤

在劉備三顧茅廬以後,諸葛亮是青雲直上,春風得意,其一直置身於政治軍事鬥爭的風口浪尖。

劉備是對諸葛亮有很大程度的依賴,可見諸葛亮不一般的能力。

諸葛亮在用人思想上有局限,帶有一種地域色彩。

荊州人士是他們依靠的中堅力量,國家不任賢達而認老鄉,對待益州原有人士則是採取恩威兼施、戒備打擊的用人方法,如此導致了人才的匱乏。

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託孤輔助劉禪,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做法斷不可取。

一個領導者如果不懂得授權分權,養成屬下懶惰,不動腦筋,事事依靠的習慣,當出現問題時他們只會請示,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樣如何培養得出人才呢?諸葛亮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用人法則,導致了即使有人才,他不能也不敢放開手腳去大膽工作,盡情施展才能。

這樣,在諸葛亮死後也沒有合適的接班人,蜀漢存活不到30年被滅。

五、在意識形態上,犯了封建血統論、對君愚忠和唯心主義的失誤

諸葛亮是封建官僚地主階級的代表,其行為帶有濃厚的封建思想。

諸葛亮認為劉備的養子劉封不是正滴血統,不能擔任繼承人的位置,於是就千方百計的限制並處死他。

劉禪性格懦弱,諸葛亮為了扶植他,盡人臣之道,竭股肱之力。

諸葛亮是愚忠之臣,不敢觸動天子,劉備起兵伐吳,沒有死諫阻止,以致於使蜀漢傷筋動骨。

諸葛亮是唯心主義者,相信天地神靈,他認定魏延腦後有反骨就一直壓制,這樣就嚴重摧毀了蜀國人才。

諸葛亮有嫉賢妒能的思想,魏延出計策他不用,作為輔政大臣李嚴卻沒有一點實權,廖立楚之良才被廢為平民,這些都是對人才的扼殺,從而造成蜀國人才的嚴重匱乏,這是蜀國最先滅亡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的以上五條失誤值得我們吸取和借鑑,諸葛亮在中國百姓心目中處於神聖地位,但他的這些失誤也是客觀存在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諸葛亮,不是嗎?

閱讀 11 ·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台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