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蜀同盟為何消滅不了曹魏?名為同盟,實則各懷鬼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司馬歷史觀: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成為群雄割據最後的勝利者,三人建立的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便多了一段三國時代的記載。
三國之中,魏國占據半壁江山,實力最強;蜀國和吳國結成同盟,商議聯合抗擊曹魏。
可最終繼承曹魏力量的西晉完成了一統霸業,蜀吳同盟也沒能夠改變滅亡的命運。
按理來說,雙拳難敵四手,蜀國和吳國領土、人口加在一起比魏國差不了多少,為什麼還是阻擋不了北方政權一統天下的趨勢呢?今天司馬老師就和大家來一起分析分析這一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孫權、呂蒙以及陸遜這些東吳的高層領導需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從他們奪取荊州開始,吳蜀聯盟就已經失卻了共同對抗曹魏、消滅曹魏的希望。
怎麼理解這個觀點呢?我們看西蜀和東吳的北伐軍事行動,蜀國在諸葛亮和姜維的前後領導下進行了十多次北伐,每次都是出祁山直取涼州、再下長安。
由於蜀國只有這一條進攻路線,所以曹魏即使每每在前期遭遇敗仗,也能夠化險為夷,將蜀人趕出魏國。
反觀東吳,孫權、陸遜發起的軍事行動都是從江東北伐,向淮南一帶進攻。
結果逢戰必敗,進攻端從來沒有占到過便宜。
這就讓人十分奇怪了,為什麼孫權和陸遜不商討從其他地區發動北伐呢?比如荊州,當年關羽在此北伐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一度逼得曹操都要遷都避其鋒芒。
只是,在歷史上東吳從來沒有於荊州之地發動過北伐,這些領導人究竟打的什麼注意呢?其實,孫權和陸遜不是不想在荊州北伐,而是不敢在荊州北伐。
曾幾何時,蜀國大將關羽在此鎮守,他發起的北伐連續擊敗了曹仁、于禁、龐德等魏國名將,可謂是威震華夏。
可後來呂蒙偷襲荊州得手,聯合徐晃一起擊敗了關羽軍,關羽父子也落入東吳之手,為孫權所殺。
後來張飛、劉備都間接直接死在東吳的手上,吳蜀名義上雖然同盟,可實際上兩國已經是死仇一般的關係。
因此,陸遜如果調動荊州之軍北伐,蜀國有兵來犯怎麼辦?江東之兵需要提防張遼,根本沒有援軍可以馳援荊州,到頭來就算北伐順利,拿下了曹魏一些地盤。
後路已失的吳軍也不可能在兩國夾擊下守住這裡,最終導致偷雞不成蝕把米。
更何況,吳軍此前發動的幾次針對襄陽的戰役並未成功,東吳軍隊的戰鬥力無法在淮南突破張遼的防線,也別指望他們能夠在當時荊州都督司馬懿的手上占便宜了。
其實,《三國志》中陸遜之子陸抗的一番話便給我們提供了論據:「西陵、建平,國之蕃表,既處下流,受敵二境。
……此乃社稷安危之機,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
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夷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
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
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
對東吳來說,荊州是護衛江東的重中之重,絕不容失。
東吳想要北伐成功的話,唯一的道路就是向淮南進兵。
只可惜,孫權軍事能力實在太差,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如果換了他的哥哥孫策,說不定還有些希望。
他是吳國的功臣,最後卻被孫權活活罵死,這究竟是為什麼?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國能人輩出,在孫吳裡面,就有一個人,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文韜武略,為孫權的得力重臣,當上吳國丞相,在和蜀國的戰鬥中,他先建功立業,開疆擴土。誰能想到,他最後竟然是被孫權罵死...
呂蒙殺死關羽,本是大功一件,為何孫權卻把呂蒙毒死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中央的皇族勢力衰弱,有好幾代皇帝都被外戚或者是宦官控制著,任由他們把持朝政。中央的疲敝,也導致天下百姓的困苦。在那時,貪官污吏橫行無阻,甚至官官相護,矛頭一起指向窮苦的百姓。於...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為何說關羽一個人扛起了蜀國的半邊天
蜀漢有關張馬趙黃五虎上將,個個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皆勇冠三軍,可是這五個人中,能獨當一方的堪稱國家支柱的唯有漢壽亭侯關羽關雲長。五虎上將之中,張飛有勇有謀,可是脾氣暴躁難聽人言,故被...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武成王廟供奉的72位名將中,三國大將一共8位,沒趙雲也沒呂布
唐高宗在唐朝設置了一個武成王廟,裡面供奉的有72位名將,有一位主神是姜子牙,在他的兩邊一邊有五位名將,除此之外,在唐朝以前還有62位名將入選,凡是能夠入選到武廟的名將,都代表他有資格有能力擔任這...
三國中東吳陣亡的大將排名,排第一的當然是他!
三國時期東吳最強的武將是誰?東吳將領的排行,估計很多人很模糊,沒有個清晰的認識。反而,大家心有所屬的蜀國,還有魏國都很熟悉。蜀國有五虎將,魏國有典韋、許褚、龐德、張遼、徐晃、張郃等。
誰說三國東吳沒有大將?這七位名將,足以讓吳國鼎立於天下!
一提到三國的名將,不是什麼蜀國的五虎上將就魏國的五子良將。那麼三國的另一國東吳呢?難道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嗎?非也,吳國能成為三足鼎立的其中一環,怎麼可能少得了能征善戰的大將呢?只不過可能吳國的...
陸遜: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能哭······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陸遜火燒連營的事件是怎麼發生的
電視劇《新三國》是根據原著《三國演義》改編而成。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到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然後被司馬懿攛掇政權之後天下歸晉的故事。精彩的劇集,獲得了首爾國際電視劇亞洲電視劇大獎等等知名獎項。...
武廟七十二名將,魏國兩人,蜀國三人,吳國四人,你能猜中幾人?
自古名將以配享武廟為榮,進入武廟既是人們對其能力的肯定,也表達了對他們的喜愛。漢末三國時代戰事頻繁,名將輩出,大放異彩,有九位傑出人才進入武廟,分別是魏國的張遼、鄧艾,蜀國諸葛亮、關羽、張飛,吳...
陸遜深陷八陣圖不得出時,為何卻被諸葛亮的岳父救出?
陸遜是東吳孫權的」社稷之臣「,他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他與呂蒙襲荊州,致使關羽潰敗逃亡被殺。又親自指揮抵禦劉備前來報仇的傾國之軍,最終火燒連營七百里,大勝劉備使蜀...
漫談三國:夷陵之戰的分析(2):時機的選擇
在上篇文章中分析了劉備出師伐吳的動機,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意在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劉備舉兵伐吳的時間是公元221年,這期間有兩年的時間,劉備在幹什麼呢,他在等待合適的出兵時機。
白衣渡江,真乃吳蜀之禍,夢三國呂蒙所犯的罪孽
東吳的前三任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都是死於壯年,周瑜、魯肅的早逝確實很可惜,如果他們晚死幾年,一定會有更多作為,或許會改變三國的歷史也說不定。而呂蒙的死卻實在是太晚了一點,那怕他早死一年,三國的...
我是孫權,我為渣男代言
文/三國文藝范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其實從寫第一篇文章開始,就本著不黑任何一個人的初衷。「鳳雛」龐統喜歡品藻當時的人物,可是他的評價多是高於被評人的能力。時人問他問什麼要這麼做,他說當今天下世風...
中國一地方,戰略位置很重要,孫權搶奪後,緣何諸葛亮不敢再奪?
三國之後民間有一句諺語,這句諺語就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一開始荊州便不屬於劉備,而是屬於吳國,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吳國絕對不能放棄的一環,於是劉備才會用借這個字來占領這片地盤,否則他們時...
蜀國發動襄樊戰役時,孫權為何不響應關羽北上攻合肥?
我們都知道,曹魏占據最為富庶的中原地區,國力、人口、資源遠超西蜀和東吳聯合起來的聯盟。川蜀和江東只有聯合起來對抗強者,才是生存之道。兩弱相互攻伐,曹魏只會更強,孫權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明白這點。...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讓蜀國和魏國都吃了大虧的吳國,為何最後沒有統一天下?
司馬歷史觀:三國鼎立之勢大成之後,我們時常關注的都是魏國和蜀國的大戰,似乎只有這兩個國家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可吳國比較也是有過赤壁大戰、夷陵之戰這樣大勝利的國家,可以說蜀國和魏國在東吳的手下都吃...
孫權為何殺關羽搶荊州,劉備為何不立即出兵伐吳,他們最大區別是
孫權為何殺關羽搶荊州,劉備為何不立即出兵伐吳,他們最大區別是說到關羽因被呂蒙偷襲,丟失了荊州,被孫權所殺,而在這之後,劉備是否該出師征討東吳?這是一個值得思考與千古都在討論的話題。而小編在此,也...
謀關羽,敗劉備,一人之力打殘蜀漢,他卻出將入相
江東四英將,各有所長,功勞各異,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收復南郡,魯肅力促孫劉聯盟,力主抗曹,確定江東發展戰略,呂蒙奪取荊州,使得東吳取得戰略優勢,陸遜呢,陸遜有什麼功勞,能夠跟他們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