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課外書的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肖源源老師

孩子進入高年級了,學習進度和難度明顯提高。

就拿語文方面來說,一年級最主要是認字和詞語等基礎方面的知識。

到了二年級上學期,在認字的基礎上,增加了看圖說話,造句和寫短文等為將來寫作打基礎的知識。

寫作向來是學生們最頭疼的事,這部分向來是語文方面的難點和薄弱環節。

而這方面能力的突出決不是一天兩天能有飛躍的,這是靠日積月累不斷地積累才有所提高的。

肚子裡的墨水多了,自然而然也有東西可寫了,最關鍵的是什麼呢?光靠語文書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書的閱讀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

」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

不過,要想讓二年級的孩子大量的看課外書,特別是只有文字,沒有圖畫和拼音的書一開始是難以承受的。

剛開始時,孩子對於沒有了解故事情節的一本新書不大願意自己看,怎麼樣提高孩子看書的興趣呢?個人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選好第一本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於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來說這一點特別關鍵。

做得好,孩子會一下子就被書給迷上了,走進書的海洋。

做得不好,孩子可能會從此對讀書產生不愉快的體驗,以後再要彌補,就是花數倍的氣力效果都未必好。

這裡有一些講究。

剛開始時選薄一點的,字體大一點的,裡面有些插圖書。

這樣對孩子的第一印象就比較好,而且第一本書一定要讓孩子讀完,不要淺嘗輒止——一本好書如果不讀完可就體會不到它的妙處;家長最好安排相對完整並連續的時間,否則,即使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也會因一次次中斷而對它興趣索然。

引導孩子看書。

孩子第一次拿起書看到幾乎沒有圖畫的時候,心裡肯定會有些擔心和害怕。

這時,可以陪孩子一起看開頭部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再給他解釋一下,一開始不著急,要引導孩子慢慢進入故事情節。

等孩子對故事情節有了個大概的了解,他就會饒有興趣地看完。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

童話神話類的書籍向來是孩子麼的最愛。

根據自己孩子喜歡的小動物或人物選一本有趣生動的書一定會有好的開始。

最好挑選一個系列的書,讀完了第一本,他會纏著你給他買剩下的幾本呢!這時還要注意,不要一次買很多書。

太多的好書擺在面前,他的讀書慾望說不定反而沒有了。

如果孩子能讀完一個系列的三四本書,他的閱讀興趣基本上就有了。

之後,家長千萬不可急於求成,比如馬上教他一些讀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既要順其自然又要以賞識的態度鼓勵他。

這樣去鞏固他的興趣和成績感。

如果孩子能靜靜地沉浸在書中,你根本沒必要去提醒他要從中發現什麼。

這時他正在享受讀書的樂趣,一定會從中領略地書中所蘊涵的智慧。

善於營造閱讀氛圍。

所謂書香門第多才子,原因之一是他們的家庭讀書氛圍好。

比如,雙休日常帶孩子逛逛書店、圖書館,就是一個好辦法。

這些地方特殊的讀書氛圍就像氣功的「場」,孩子去的次數多了也就產生了「場效應」。

我們班主任董老師在網上會定期推薦一些適合孩子們看的書,我們幾位家長就聯合起來一起購買這些書,孩子們在學校有時也一起看書,互相交流,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愛看書的習慣。

我們還可以互相交換著看,這樣可以看的書更多了。

家長有空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看有意義的書,全家人融入書的海洋中,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感覺到看書的樂趣。

適當摘錄書中好詞好句。

我們班有一本摘錄本,董老師要求孩子每天回家看書後把書中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

一開始,我讓孩子一邊看書一邊把好詞好句抄在本子上,但發現這樣做的效果不好,孩子看書被打斷了,看書的興致提不高,而且摘好詞好句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已。

後來了解到,可以讓孩子一邊看書,一邊隨手把好詞好句划下來,這樣既不浪費時間,又養成隨時做筆記的好習慣。

另外,孩子一開始不懂得什麼樣的才是好句,覺得沒有可摘的或隨便劃了幾句,後來陪著孩子看了幾次書,並向她解釋什麼樣的才是好句,描寫生動的,有比喻,擬人等的。

慢慢地孩子不在把什麼句子都胡亂地抄下來了。

與孩子交流書的內容。

孩子有時會把書中看到的故事情節和我說,一開始我對小孩的書不怎麼感興趣,也不翻看這些書。

但這樣一來,她和我談的時候,我無法和她交流書中的內容。

於是,我有空也挑選了幾本她看的書作了一番閱讀,從中也體會到孩子的心裡,有時也會和孩子一起談書中的內容,了解孩子對故事是怎麼看的,從而更多知道孩子的心理。

總之,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可以通過閱讀和各種名人對話,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就會終身受益。

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

培養孩子閱讀課外書的方法

要學好祖國的語言,就要從小培養孩子多看課外書籍的習慣。

要讓孩子看懂課外書籍,就要教會她正確的讀書方法。

到底如何教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呢?

首先,教孩子在看書前,先看看這本書的序或前言。

讓孩子先簡單的了解本書作者的簡況及寫作的時代背景。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了解及掌握本書的主要內容、它的作用及意義。

如《小布頭奇遇記》是孫幼軍創作於1961年的作品,它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童話,曾經影響了幾代孩子。

書中寫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苹苹。

苹苹得到一個布娃娃,名字叫小布頭。

小布頭膽小,害怕爆竹聲,因而受到小朋友們的嘲笑。

從此,小布頭決心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但小布頭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勇敢。

他一次、再次地從醬油瓶上跳下來,結果打翻了苹苹的飯碗。

苹苹生氣了,批評小布頭不愛惜糧食。

小布頭不接受批評,生氣地從苹苹家逃了出來。

以後,小布頭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事情。

經歷種種奇遇後,小布頭終於又回到了苹苹的身邊。

其次,讓孩子從前言或序中了解該書在文字上的特點及抓住故事的主線。

使孩子在閱讀前做到心中有數,更有助於他的閱讀。

最後,為了幫助孩子們真正讀懂並從中吸取知識及精神食糧,可以讓孩子摘錄一些好詞好句做些積累以便用於自己的寫作中,或者讓孩子寫一篇讀後感,談談閱讀此書後的一些感想。

學好語文,一是多讀多看,二是多練多寫。

而多看多讀是基礎,它能讓孩子從廣泛的閱讀中吸取豐富的營養,為學好祖國的語言打下紮實的基礎。

如何培養孩子愛讀課外書

結合網絡學習及自身實踐,對如何培養孩子愛讀課外書,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培養興趣

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會樂此不疲,因此培養閱讀興趣是學生能自覺讀書的前提。

我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時分三步進行:(1)利用課堂培養興趣,在閱讀教學設計中考慮學生的興趣點,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傳遞語言信息,孩子體會語言的精彩魅力,便會鍾情於文本文字。

(2)利用活動發展興趣,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鍛鍊的機會,我在部分活動設計中加上「一分鐘」,如「一分鐘朗讀」、「一分鐘即興發言」、「一分鐘表演」……孩子覺得時間匆匆,機會難得,課前儘早準備,精心對待這「一分鐘」。

我驚喜發現,孩子們在 「一分鐘朗讀」里展現的都是精髓,大多數是從課外書里找一段精彩的話,學習困難的就從課本中挑選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部分,人人熱情參與;「一分鐘即興發言」以抽條的形式,現抽現準備,內容涵蓋課內外知識,但一定是學生能夠即興完成的;在「一分鐘表演」中學生可以把課外學到的笑話、詩歌、腦筋急轉彎、童話故事等等帶入活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演,展現自我。

這些活動的評價方式簡單民主,除了表演者,其餘的都是評委,掌聲熱烈就算優勝,用「紙星」代表獎盃,活動後在紙星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貼在學習園地上。

這樣讓每個孩子在公平、公正、民主的氛圍下感受集體的溫馨,為參加活動而努力吮吸課內外知識。

尤其是學困生視其為上榜的契機,激起了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3)利用親子閱讀來拓展興趣。

鼓勵孩子給家長講故事,還可以適當獲取勞動報酬,把掙來的錢又用來買書。

既讀書又掙錢,孩子能體驗有勞有獲,家長用一筆財富換來孩子另一筆財富,這也算是教育的投入。

但需注意這筆「專款」必須專用。

這樣一來,便會形成良性循環,孩子讀的書就會越來越多。

二、創設條件

農村孩子不比城裡的孩子,可以逛書店、蹲圖書館,面對圖書陳舊、數量稀少的圖書室,他們望而卻步。

我盡力為孩子們創設閱讀的條件:一是書籍的準備,建議孩子們利用壓歲錢買自己喜歡的書交換著讀,或把自己積累的美文摘抄合裝成習作集,掛在圖書角,讓他們能最大限度閱讀到有限的書籍。

二是營造讀書氛圍,除了讀書活動,還建議孩子在家把書放在顯眼處,空時便讀讀,也可以利用周末邀朋友聚在一塊兒讀,或者與家人一起讀。

三、引導制定計劃

飯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書一本本讀,我引導孩子寫好讀書計劃,實施時可以適當調整。

但在數量、質量、閱讀方向上給學生合理的建議,力求切實可行。

四、強化督促落實

把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寫的方式可以是讀書筆記,讀後感,摘抄積累等等。

定期檢查學生讀書情況,以交流討論、展示活動成果的方式了解閱讀進展。

評價時以激勵為主,讓學生保持對課外書的閱讀熱情。

另外,老師也要做閱讀的力行者,這樣可以給學生以示範,與孩子同奮進,共成長,讓孩子的課外閱讀行程不再孤單。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智力和思維發展的源泉,通過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乃至情感、審美基礎。

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特強調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他認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學好教科書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他說:「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連教科書也讀不好。

」(149頁)學生課外讀書多了,不僅能學好正課,還會滿足其他的學習興趣。

他說:「在一個善於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的時間,大約有1/3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2/3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

」(210頁)學生思考習慣的形成,決定於課外閱讀。

正因如此,他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稱為「學生的智力生活」,並說:「除了平常的學校活動、觀察和興趣範圍以外,學生還應當有一種豐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

就是指學生的課外閱讀,特別是在少年期。

」(67頁)。

中國語言文字學家呂淑湘先生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

現在我國教育界的領軍人物——教育專家王金戰先生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發現:所有的優秀學生的童年都是在大量閱讀中度過。

孩子在14歲以前是閱讀的黃金時期。

14歲前孩子的智力發育已經完成了人生的95%。

14歲前的孩子可塑性大,這正是引導孩子進行大量閱讀的黃金時期。

一旦錯過了,將無法彌補。

王老師還講到,課外閱讀越豐富的孩子,他在離高考愈近時後勁愈足,對孩子的終生髮展都將從中汲取無窮的營養。

所以他提倡讓孩子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孩子大量閱讀將讓孩子終生受益。

從我自己教育孩子實踐來看,我也非常認同王金戰先生的觀點。

我孩子現在省實驗中學東校上高一。

他初中就讀于山大附中,2010年中考時是以山大附中年級第二名的成績進入省實驗中學的,當時他的班主任就告訴我孩子很有潛力,上高中會比初中表現還要好。

果然,本學期期中考試,孩子總分在東校年級第一。

從小學到現在,孩子沒上過任何文化課輔導班,我做的工作就是引導孩子在小學階段大量閱讀課外書。

大量的課外閱讀提高了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我想孩子成績比較好的原因其中也與小時候大量課外閱讀是分不開的。

巧合的是,東校高一年級第二名劉爽也是我在原來單位教的一個畢業生,她的特點也是自小就閱讀了大量課外書。

很多事實也證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教師、家長指導下,靠學生課外自學、自修而成。

只囿於課本里的幾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語文能力的。

只有在長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文化的積澱,逐步建構自己的文化。

特級教師錢夢龍在談到自己少年時代的經歷時就曾說到:「是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一度被老師認為是低能兒的他奇蹟般地改變了命運,進入了優等生的行列。

」可以說課外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是一條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捷徑。

二、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具體做法

從事教學以來,我一直非常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

我曾在三-六年級做過實驗,發現孩子課外閱讀的潛力非常大,大到我們老師和家長無法估量的地步!比如說,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高年級課外閱讀不少於100萬字,而實踐表明只要老師、家長引導好孩子,點燃孩子的閱讀興趣之後,孩子一個月就可以閱讀二百多萬字,甚至更多!

今年我擔任一年級三班的語文教學,我又在一年級三班就課外閱讀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證明,一年級學生若我們家校攜手,學生的閱讀潛力同樣深不可測。

先看一組數字:

從2010年11月24日到12月29日,我和家長攜手努力,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

我每天就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數據統計。

在家長的配合下,5周的時間,一年級三班學生的課外閱讀讀的多的同學如孫艷茹閱讀了130多萬字,馬新宇閱讀了22萬多字;張昊、趙子越、楊若梅等同學閱讀了十幾萬字;還有李雅琪、姚佳一、張洪瑋、李然、李享隆等同學閱讀了5萬字左右;讀書少的也少則上千、上萬的閱讀量;全班平均閱讀63966個字!就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剛入學一年級的學生就達到了或超過了國家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量!這不能不令人震撼!

我們國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低年級學生能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課外閱讀量不少於五萬字。

實踐表明,只要我們點燃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激情,我們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遠遠大於這個數字的。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呢?

(一)家長首先得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身示範,給孩子以積極的引領。

(美)吉姆·崔利斯是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他在研究關於家庭閱讀的時候,選取了30名出身於相似的社會環境,而且家庭也相似的工人階層的男孩子作為他的研究對象。

最後有15人成為大學教授,15人仍在工人階層。

他們長大後命運如此不同,研究人員發現差異在於他們童年時代與閱讀方面的經歷有關。

15名教授中,12人有聽父母給他們讀書後講故事的習慣;15名工人中,只有4人有這樣的經歷。

15名教授中,14人小時候家中有很多圖書和印刷品 ;15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書。

15名教授中,13人父親或母親經常閱讀報刊雜誌;15名工人中,只有5人父母親經常閱讀。

15名教授中,小時候都受到大人在閱讀上的鼓勵;15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勵。

美國總統布希的母親也極力鼓舞父母與孩子共同閱讀,她說:「我總是儘可能多地與孩子們一起讀書,有時我也讓他們讀給我聽。

我的一些孩子直到很大後,還保持著與我共同讀書的習慣。

當他們放假或有空閒的時候,我們就會輪流地讀一本名著。

有時,還會就精彩的部分進行討論。

孩子喜歡模仿,而且模仿的對象往往是大人。

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從樹立良好的榜樣開始。

父母讀書多的家庭,孩子也愛讀書,這幾乎成了規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言行自然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父母本身喜歡閱讀,閒暇時一卷在手,陶醉其中,孩子便耳濡目染,油然對書本產生一種喜愛之情。

假如自己守在電視機旁而下令孩子去看書,或者難得摸上幾回書,則會造成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如何能讓孩子產生閱讀的想法呢?

喜歡讀書的人一輩子不寂寞,不愛讀書的人一輩子不知所措。

二、家長配合老師完成督促孩子閱讀的任務。

我要求孩子天天閱讀課外書,家長在語文大本或家庭作業本上天天要簽字,寫清孩子在家裡進行課外閱讀的情況。

包括閱讀的書目、閱讀的故事名字、閱讀的時間、閱讀的自主性等,我們班李雅琪、李冠志、田家旺、孫艷茹、邱禹涵等許多家長總是每天將以上這些項目寫的很具體,而且不厭其煩,同時還經常在大本上寫下鼓勵、讚美孩子的語言!

可別小瞧家長的簽字,教師根據家長的簽字可以了解到同學們閱讀的進度、表現、興趣,在評價時便及時、具體、真實,有針對性,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其認可與讚許是其如其分恰如其時的,感受到當之無愧!增加一份自豪感成功感!

三、教師針對家長的簽字情況天天進行統計並在班裡及時進行過程性評價。

狠狠地大張旗鼓地表揚自覺讀書的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學生、讀書有進步的學生、閱讀時間長的學生、主動背誦經典詩文的學生等!這種評價包括語言激勵、也包括物質獎勵——發成長記錄卡(愛讀書卡、進步卡、背誦卡、主動讀書卡。

同時,一周一次匯總表彰。

對堅持課外閱讀的同學上台領獎,給他們以堅持課外閱讀的成功感、自豪感、幸福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幾乎所有人都具有一種希望別人肯定、稱讚自己言行的心理,尤其是對於正在求學階段的青少年學生,這種心理更為強烈。

這種心理一旦得到滿足,便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便會使這些言行迅速得到強化。

因此,我們老師會想方設法從家長的簽字中從孩子的課堂表現中找出學生言行中值得肯定、讚許的東西,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以形成良性教學循環。

同時,表揚大多是在學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時進行,所以不光是被表揚學生,就是其他學生也能從教師的表揚中體會到教師對他們提出的教學要求並儘可能按照教師的教學意圖去學習,能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

所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習慣,家長的支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三班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培養起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與一年級三班的家長的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可以說他們都是智慧型的家長!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要有責任心和耐心。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對於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講。

因此才開始引導孩子閱讀課文書時,家長可以先給孩子念書,與同孩子同讀一本書,還可以調節家庭氣氛,使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父母之愛,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才開始可以一次閱讀時間為10分鐘,閱讀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在這方面不可操之過急。

才開始重點培養孩子樹立課外閱讀的意識。

孩子閱讀的慢、或讀錯了很正常,因為孩子剛學會拼音,拼讀不夠熟練,識字量又少,是的確需要家長幫助的。

家長除了鼓勵千萬不要橫加指責。

理想的閱讀境界應該是寬鬆的,沒有太多的精神壓力和負擔。

對孩子點滴的進步尤其是在說話做事時能用課外閱讀中學到的詞語、知識時家長更要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喜悅!讓孩子在賞識中在精神愉悅中進行課外閱讀。

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讓孩子啟動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四、老師在校也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早上、中午學生進校門後,我就在班裡開始與早到的學生一起閱讀課外書。

都說一天之計在於晨。

學生有的7點30到校,到8點10分預備鈴響時,早到的學生已經閱讀了大約40分鐘。

另外,課上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的學生,便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班裡同學之間互相還書看,用一本換40本書,讓學生手中的課外書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愛因斯坦說: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一項長期堅持的學習活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不懈地堅持下去,實現量變到質變,更需要一個周期較長的過程,不能一暴十寒,半途而廢。

只有孩子想讀、能讀、愛讀,才能培養起孩子穩定的、持久的課外閱讀興趣。

想要讓所有學生都真正走進課外閱讀,都喜歡上課外閱讀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老師家長長期的不懈的堅持與努力,更需要家長積極地配合、執著地奉獻。

我今天可以自豪地告訴大家,我們一年級三班大多數已經初步養成了課外閱讀的習慣。

許多家長通過各種方式告訴我,孩子病了,照樣堅持閱讀課外書,孩子家裡來了客人,孩子照樣堅持閱讀課外書;孩子作業多時,也堅持閱讀課外書;就在上周複習時間裡,馬新宇還閱讀完了6萬字的《八十天環繞地球》一本書呢!——這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講是多麼難得啊!

我希望一年級四個班的學生在家長的配合下,從今天開始,每個家長都能注重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因為大量的課外閱讀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可愛!

有人說:培養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培養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孩子習慣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讓我們一起攜著孩子的手,行走在親子共讀的路上,讓我們的家庭充盈書香,讓我們的孩子與書為伴,沐浴在書香的春風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分享|讓閱讀成為悅讀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特教學校 趙淑萍 古人為防蟲蛀在書中放置香草,令書留下幽幽清香,「書香」一詞由此得來。書是心靈雞湯,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從遠古世紀至現代社會,從青銅器到竹簡再到紙張,書從未遠...

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

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 越越是個思維活躍、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在課堂上總能認真思考,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並且在發言時能適時用上一些課外積累的好詞好句,妙語連珠,讓老師們都讚不絕口。和越...

課外閱讀:如何讓孩子的閱讀興趣形成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