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落後的農村教育,指導孩子閱讀有妙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背景:

當今社會發展迅猛,隨著農村城市化腳步的加快,農村在學習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時,原本農村人的特點在逐步消失。

由於年輕的家長外出打工,對孩子管照無能為力,所以只好滿足小孩的「吃」「穿」,孩子變得放縱。

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只有「給」的溺愛,孩子逐漸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還有的孩子寄養在他人家中,無人管教,變得放縱。

所以,農村的孩子出現許多普遍的問題:學習意識薄弱,行為上變得懶惰,心理上變得焦躁,性格上變得偏激。

這無疑給孩子的教育帶來困擾,給農村孩子的閱讀指導帶來困難。


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

農村孩子除了課內閱讀外,很少有課外閱讀的習慣。

就當下文化而言,「娛樂」已贏取我們這個時代「元媒介」的地位。

尤其在大眾文化語境中,由印刷機開創並延續經年的所謂「闡釋時代」已然讓位於由電視機開創的「娛樂業時代」。

娛樂電視的興起,4G手機的應用,我們大人都很熱衷,何況農村孩子大多有無人監管,所以,放學回家孩子不是打遊戲就是看電視。

有的連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都不做,哪還談得上看課外書籍。

農村孩子家中課外書籍少,有的甚至沒有。

近期,每年我都有建立班級圖書角,為了擴充班級圖書量,我都會讓學生捐獻圖書到班上。

可往往只有部分孩子能為了班上的圖書角出力,一部分孩子家中根本沒有課外書籍。

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往往閱讀面比較片面。

一般只看作文類、故事類的,少數有科普類的。

他們一般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導向,沒有系統地指導。

農村孩子的閱讀方法幾乎是一張白紙,全靠課堂上老師的指導。

本來「親子閱讀」在學生課外閱讀中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但農村父母外出,親子閱讀也顯得無能為力。


如何指導農村孩子閱讀呢?

教師指導農村孩子閱讀極其重要。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可見,古人對閱讀的情有獨鍾。

其實,對於任何人而言,閱讀最大的好處在於: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

對於正在學習的農村孩子,閱讀顯得更為重要。

何況,我們的部編教材已經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可見課外閱讀在學生語文素養形成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重視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實,農村的語文教學就更難落實。

作為農村的教師在培養孩子閱讀上是需花大力氣的。


1、集思廣益,籌集圖書。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如果沒有課外書籍,我們將無法談論閱讀。

所以,農村教師要如「班主任」一樣做學校、學生、家長的溝通者

建議學校的圖書對學生長期開放,建議家長少給學生零花錢,多花點錢買課外書籍。

建立班上圖書角,倡導學生進行圖書分享,把看過的好書捐到班級,讓大家一起閱讀。

教師還要成為圖書捐贈的帶頭人

農村的家長閱讀意識薄弱,小農意識強,生怕老師將捐上的書籍占為己有。

所以,老師要帶頭捐書,以消除家長的這種擔心。

教師要成為班級圖書制度制定的參謀者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對於「野」慣了的農村孩子來說,規矩更為重要。

圖書借閱按制度行事,這樣讀書活動開展才能有序進行。


​​

2、釐清教材,培養習慣。

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大多缺失,所以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幾乎依賴於教師的課堂教學。

湘教版、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一般有「精讀」「略讀」「選讀」的課文安排,部編版的教材有「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課文結構。

以部編版的語文為例,我們的教師就要釐清教材課文類型

教讀」課教師要講得多一點、精一點,主要就是舉例子,給方法。

自讀」課就是讓學生使用「教讀」課給的方法,更加自主地閱讀,教師不必精講,適當指點。

課外閱讀」是學生把老師教給的方法進行運用,教師只要檢驗便可

只有學生掌握了「認識—實踐—運用」螺旋上升的學習規律,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和習慣才能得到有效培養。


3、精挑細選,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讓孩子對書感興趣,選對適合孩子的書是關鍵。

選書要選「優質的書」,即通俗易懂,有意思的書。

小學一二年級應選繪圖類書籍和拼音版的書籍,重點「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

小學三四年級開始重視敘事性作品的閱讀,要選意義深遠的童話寓言故事和科普科幻性故事。

小學五六年級對閱讀水平的提升又有了新的要求,應閱讀敘事性作品,如人物傳記、歷史故事、哲理智慧故事、中外名著等。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和課標對孩子的不同要求給孩子選書。

對於農村孩子,我們還得降低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在讀懂書本的基礎上有興趣繼續閱讀。


4、指導方法,精準閱讀。



一般閱讀是以是否讀出聲音為標準,分為朗讀、默讀視讀三類,前兩類也稱為音讀,後一類一般稱為速讀。

朗讀(有的稱誦讀)即發出聲音的閱讀,這類閱讀多半低年級識字、讀書背誦時使用;而默讀則是表面沒有發出聲音,而大腦中仍然在默念閱讀時的文字或符號讀音的閱讀,這種閱讀在農村一般要求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使用視讀即速讀,它則是指完全由人的視覺器官眼睛識別後直接由大腦發生知覺的閱讀方式,它的特點就是由眼睛識別後直接作用於大腦產生意義理解的閱讀,整個過程極少有發生音讀現象。

這個方法一般是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帶問題讀書的方法。

讀書方法還有「轉換閱讀」法、「師事」閱讀法、「吐嘈」閱讀法、「快速閱讀」法、「跳讀」法等,在農村小學只稍作介紹便好。


5、組織活動,分享樂趣。

要想讓孩子喜歡讀書,就要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當孩子在認真看書的時候,我們不要去打攪他,更不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對孩子提出一些要求。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沉浸在享受讀書的樂趣中,你要做的是分享這種樂趣,而不是破壞孩子的心境。

所以,我們也要與家長進行溝通,告訴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當孩子讀書時,我們不能在一旁玩手機、看電視,更不能打牌喧鬧。

同時,我們還應定時在班級或家庭中進行「手抄報」「講故事」「猜謎語」「辯論賽」等讀書活動,分享孩子的閱讀樂趣。

這樣,孩子就獲取了閱讀的成功喜悅,進而繼續閱讀。



如果我們把閱讀指導做成「精品」種子,播進學生的心田,那麼,我們的農村孩子一定會養成課外閱的習慣,收穫燦燦的明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讓課外閱讀助推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自教育改革以來,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注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畢竟課外閱讀是小學生擴展知識面,開拓新視野的極佳途徑,同時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如何指導...

如何指導農村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145萬,對一個農村小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擺在我們農村每位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經過幾年的...

課外閱讀: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

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名家偉人,都有喜好讀書這一習慣,書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在教學中,大量的閱讀能使學生吸收和儲備大量的語彙,拓展知識面,提高閱讀理解分析能力,具備較好的語文素質。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