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敗亡於諸葛亮戰略規劃的失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縱論天下大勢,為劉備成霸業、興漢室做了頂層設計亦即戰略規劃。
亮曰:「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富,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後來劉備基本是按照此戰略來經營的。
這個戰略的弊端是偏居一隅尚可,欲經略中原、圖謀天下則有戰線過長、兵力分散之憂,而且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吳若保持強大的水軍優勢,必圖荊州。
蘇洵《項籍》曰:「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圖所守。
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
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劍門者可以不亡也。
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大意是,古代有志於奪取天下的人,最先考慮的往往是如何防守。
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我就知道他最終不能有所作為了。
諸葛亮其實沒有見過真正的大險要,他以為憑藉著劍門之險就可以不亡國了。
我曾經仔細考察過蜀中的各處險要,結果發現:割據蜀中,實際上就陷入了一種守不可出、出不可繼的困境之中。
兢兢業業尚且不能自保,遑論經略中原!」
毛澤東就此補充分析道:「三國時代,劉備終不能取天下,首先是因為誤於諸葛亮初出茅廬時的《隆中對》,其為劉備設計的戰略本身就有錯誤。
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
荊州固然重要,但也是是非之地。
劉備占據荊州後,派關羽領重兵把守,自己率軍取西川,這是毛澤東說的『』二分兵力」。
占了漢中、成都後,諸葛亮又長期領兵經營漢中,這是毛澤東說的「三分兵力」。
魯肅死後,呂蒙代之與關羽對峙。
這時關羽正在攻打曹魏占據的樊城,呂蒙上書孫權說:「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
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
」呂蒙雖讀書不多,但計謀出眾。
後來關於果然中計,抽調後方大量兵力趕赴襄陽、樊城前線,呂蒙隨即輕取荊州,關羽在回兵時,也遭擒殺。
關羽失掉荊州並殞命,劉備極為悲痛和憤怒,於是傾國之兵伐吳,又大敗而歸,蜀漢鼎盛時期就過去了。
之後,儘管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勞而無功,只不過是勉強維持罷了,最終蜀漢滅亡。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文丨姜衛華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他的好朋友諸葛亮。諸葛亮何許人也?自稱「臥龍」,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劉備作為求賢若渴的老闆,三顧茅廬聘請...
魏晉:陳壽《隆中對》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亮...
劉備未能統一天下,不是漢朝氣數已盡,而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失策了
三國初期,劉備勢單力薄,只有皇室後裔的名義,而無建功立業的資本。諸葛亮認為他是一個正宗的明主,跟著他干名正言順,便給他搞了一個復興漢室,完成帝業並被後人稱之為「隆中對」 的完美策劃案。而恰是這個...
關羽的這句話,毀了劉備一統的大業,諸葛亮卻早就算到了
自桃園結義之後,關羽不離不棄跟隨劉備闖北走南,一直到荊州之後,劉備才有了一份安定的基業,從而劉備對關羽信任有佳,加上關羽一生武力,成為劉備軍中的二號人物。
劉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啟用諸葛亮,《隆中對》完全是錯誤的方略
《隆中對》把荊州作為蜀國北伐中原的一個戰略據點,忽視了「荊州在揚州上游,關係吳國的安顧,孫權對荊州是勢所必爭的,否則便不能有吳國」。劉備、諸葛亮在夷陵之戰以前,對此始終無深刻認識,從而反覆同吳...
劉備的惡夢:決定蜀國滅亡的三次戰役!
三國時期,劉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創建了蜀漢政權。可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族歸為一統,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未能獲得成功。蜀國為何失敗,這裡說說決定蜀國成敗的三個重...
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並不高明:定位過於模糊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中原,毛主席如何評價他
諸葛亮之才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其輔佐劉備,從四處流走的困境,到割據一方,同曹劉三足鼎立,著實不易。而這一切,誠如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隆中對》的一番規劃。可見當時候的...
揭秘劉備為什麼不去救關羽,是驚天駭人的大陰謀還是有心無力?
因為《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較大差異,三國事跡的是是否否總是有爭論,會有學者認為關羽是劉備害死的,有的認為關羽是諸葛亮害死的,甚至有人說是諸葛亮和劉備合謀害死的?三國就這樣變成了一部陰謀史嗎?...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天下,千年來唯有毛主席看透
《隆中對》太有名了,不論在歷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它都是一部重頭戲。創業屢遭失敗的劉備,拜訪茅廬里待價而沽的諸葛亮,諸葛亮為他分析天下形勢和未來的戰略規劃,聽得劉備陶醉不已。把諸葛亮請出了茅廬...
諸葛亮給劉備提出的隆中對,直到千年後才被這個人實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出了臥龍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投桃報李,給劉備提出隆中對的戰略,也就是占據荊州,而後向西入川,以荊州、益州之地,分別出兵中原進而統一天下。
諸葛亮隆中對只因未記一人 導致無法中興漢室徒勞而終
諸葛亮早在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提出了心繫天下的《隆中對》,然而,最終還是在第六次北伐出師未捷的情況下抱憾而逝了,他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彼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和隆中對誕生時大不相同,二來是因為《隆...
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歷數三國時期幾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對蜀國,往往取得勝利;蜀國對魏國,往往取得勝利;魏國對吳國,往往取得勝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吳三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實...
三國中,劉備如果主動放棄荊州,天下大勢會怎樣?
三國中,劉備的蜀漢政權是最晚的一個。而荊州是劉備起家的根據地。但是荊州這塊地盤並不安靜。其東邊有東吳,北面有曹操,一旦陷入戰事,就有被前後夾擊的態勢。
關羽之死:他究竟中了誰的借刀殺人計?為何必死?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