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一代偉人怎麼評價諸葛亮的《隆中對》?
文丨姜衛華
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他的好朋友諸葛亮。
諸葛亮何許人也?自稱「臥龍」,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
劉備作為求賢若渴的老闆,三顧茅廬聘請人才,同時也接受人才的面試。
劉備誠懇地說:「我不度德量力,想為天下伸張正義,振興漢室。
由於智術短淺,時至今日,尚未達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
」劉備說這話表面上看是客套話,但也是拋磚引玉的考試題,你諸葛亮到底有幾斤幾兩,看你如何應答?
諸葛亮隨即應答:「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諸葛亮的對策,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形勢,指明了劉備今後的發展戰略,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描繪了三國鼎立的藍圖。
諸葛亮輕鬆通過了劉備的面試,劉備也通過了諸葛亮的面試。
這一年,諸葛亮才27歲。
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發表了千古流傳的《隆中對》,毅然出山,懷著統一全國的政治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軍師。
歷代史家大都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戰略思路津津樂道、讚譽有加,但毛澤東的評價卻獨樹一幟。
毛澤東對《隆中對》確定「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是讚許的。
諸葛亮通過對當時天下形勢的深入分析,區別了各種矛盾的主次,抓住曹劉這一主要矛盾來制定劉備集團的發展戰略,進而明確「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方針。
正是在這一戰略方針指導下,通過赤壁之戰等戰役,促使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毛澤東在讀蘇洵《權書•項籍》中有關評說諸葛亮「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一條時,寫下了精彩的批語:「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
毛澤東所說「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
」指的是關羽鎮守荊州、劉備進攻東吳、諸葛亮北伐中原。
這「三分兵力」依次展開,前兩次分兵都敗得很慘,導致蜀漢元氣大傷,而諸葛亮北伐的本錢也所剩無幾了。
所以,毛澤東嘆道:「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
毛澤東之所以說諸葛亮「其始誤於隆中對」,是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表面上看,荊州、益州兩路出擊是一個頗有誘惑性的方案。
毛澤東通過分析認為,荊州離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失去兵力上的優勢。
荊州,《三國志》說「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
關羽從骨子裡看不起東吳,由於諸葛亮用了剛愎自用、且拒不執行聯吳抗曹戰略方針的關羽,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才有了後來的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悲劇。
安排關羽守荊州是一著錯棋,導致關羽所鎮守的荊州被孫權軍團偷襲得手,結果失去了根據地——荊州,關羽也身首異處。
諸葛亮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蜀漢來說卻是毀滅性的打擊。
鄧小平曾評價說「諸葛亮用人是講手段的,但對關羽就非常遷就甚至不講原則,助長了關羽的驕傲情緒,故後來鑄成大錯」。
《資治通鑑•卷七十一•魏紀三》記載:「初,越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
……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
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
張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
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
收謖下獄,殺之。
」毛澤東讀此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
」認為街亭之戰諸葛亮應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
又在《魏紀四》就諸葛亮出師木門道殺張郃事,作了眉批:失街亭後,每出,亮必在軍。
毛澤東認為,這是諸葛亮接受了教訓,所以街亭之敗,諸葛亮也是要負重要責任的。
附:《隆中對》一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第九篇:欣賞一篇 隆中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
諸葛亮為什麼不能一統三國?毛主席一針見血指出其問題所在
說起諸葛亮,很多人就會想起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一些如今耳熟能詳的典故。如果我們只是這樣簡單的看過去,似乎諸葛亮是一個神人般的人物。然而我們的毛主席卻不這麼認為,毛主席開會時,經常會說起...
大家還記得上學時必背課文隆中對嗎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隆中對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
劉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啟用諸葛亮,《隆中對》完全是錯誤的方略
《隆中對》把荊州作為蜀國北伐中原的一個戰略據點,忽視了「荊州在揚州上游,關係吳國的安顧,孫權對荊州是勢所必爭的,否則便不能有吳國」。劉備、諸葛亮在夷陵之戰以前,對此始終無深刻認識,從而反覆同吳...
《隆中對》有個致命錯誤,使劉備不能統一中原,毛主席如何評價他
諸葛亮之才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其輔佐劉備,從四處流走的困境,到割據一方,同曹劉三足鼎立,著實不易。而這一切,誠如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隆中對》的一番規劃。可見當時候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並不高明:定位過於模糊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