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數三國時期幾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對蜀國,往往取得勝利;蜀國對魏國,往往取得勝利;魏國對吳國,往往取得勝利。

一言以蔽之,魏蜀吳三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實力相對均衡,誰發動戰爭誰失敗,且往往都是以弱勝強,這可算是一條定律。

從早期袁紹發動的官渡之戰開始,曹操就以弱勝強,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之後曹操發動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態勢;曹操發動的關中之戰,劉備雖立足益州未穩,但苦戰兩年仍然拿下了關中;孫權發動的合肥之戰,張遼威震逍遙津,打的領軍十萬的孫權差點被擒;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雖威震華夏,但是到底兵敗身死丟了荊州;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陸遜以逸待勞,火燒連營直接導致了蜀漢的元氣大傷。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明白一點,那就是軍事只是政治的延續或手段,如果背離了天下大勢和政治平衡,單靠軍事或某某大將,很顯然最終的失敗是一定的。

而襄樊之戰,恰是最好的範例。

從戰術上講,關羽北襲樊城圍攻襄陽,也許是配合了劉備的關中之戰,似乎也符合了諸葛亮當年隆中對里定下的「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呼?」 這一戰略決策。

但是,前提是,一,待天下有變;二,蜀漢自足自立。

那麼我們看看,當時的政治格局和三方勢力是怎樣的呢?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著手內部治理和解決西北問題。

足可見赤壁之敗,曹操元氣並未大傷,並仍然掌握著政治上的主動。

而劉備自入川到奪取漢中則連年在打仗,並沒有得到相對充足的休整。

而關羽在鎮守荊州這數年裡,幾乎沒有戰爭,與各方可以說相安無事。

可以說關羽有點憋得慌,但是除了馬良沒有幾個得力的文臣武將了,自保有餘出戰則危險。

而孫吳在西擊合肥失敗後也在養精蓄銳,靜待時機,尤其是在呂蒙接掌帥位之後已是蠢蠢欲動。

最關鍵的還是劉備,諸葛亮說的「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這個將軍應該是劉備,出於秦川,應該是指攻向長安?還是奪取漢中?關羽北攻襄樊,可能以為劉備奪得漢中之後,乘勢北進長安,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奪得漢中後劉備沒有接著打,而是回成都進位漢中王去了。

這就造成了關羽獨當一面的態勢,並且一打就不可收拾,在政治和軍事上孤立了自己也使荊州成為危城。

但即使如此,劉備那時可以派謹慎持重的趙雲,勇猛異常的張飛,亦或是諸葛亮本人去支援荊州,但遺憾的是沒有。

當然,可能性有兩種,一是劉備深信關羽能勝,因為關羽先期打的確實捷報頻傳;二是關羽的自傲可能沒有料想到呂蒙的偷襲,後期敗的也很快,劉備即使想救援也來不及了。

最終關羽兵敗被呂蒙偷襲得手後被殺。

當然,在這中間,我們不能否認關羽的狂傲和大意確實也是軍事上失利的原因之一,久攻襄陽不下可以撤軍啊,但是關羽也同樣一意孤行,在荊州後方已然危險的情勢下孤注一擲,並且之前還大大的羞辱了孫權一番。

但歸根結底,還是劉備權欲日盛,能用諸葛之策,卻在執行上大打了折扣,並且未能一直重用趙云為大將,接二連三的政治失策直至剛愎自用到自己發動夷陵之戰也戰敗身死,所以可以這麼說,關羽的忠勇成就了劉備人生的巔峰,但也從某種意義上斷送了蜀漢的未來。

但是可悲的是,劉備後來也同樣藐視陸遜,這與關羽藐視呂蒙何其相像?所以,往小了說,輕敵,往大了說,這哥倆都是敗在了自己的剛愎自用上了,為何這麼自以為是?還是缺少對敵方政治實力的了解和對時局敏銳的洞察。

至於孫吳是否背盟,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自古以來亂世稱雄,都是各憑實力,「兵者,詭道也」,也許在軍事上可以靠計策占有一城一地,但是,真正的詭道其實是政治的博弈,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孫權可謂一流的政治家,他在這方面玩的是最溜的,無論對內對外,只要能夠保住東吳的利益和自家的權位,拿回本來就屬於自己的荊州,也許也不算什麼。

殺了關羽,也算報了羞辱之仇。

但是,對於政治態勢他還是很清醒的,不僅將關羽的人頭送到許昌,且在之後劉備夷陵戰敗後還將繳獲的武器輜重等全部還給了諸葛亮,由此可見,孫權的想法是結盟沒問題,但是我也不能讓你做大,從這一點而言,識人善任長於權衡時勢的孫權在政治氣量和謀略上略勝劉備一籌。

赤壁之戰荊州被「三分」是前奏,襄樊之戰才是大戲,真正決定了三國後來數十年的發展和格局,而後來的夷陵之戰則是尾聲,三國至此開啟了孫權獨霸一方,而諸葛亮與司馬懿角逐中原的時代。

張鋒 2017年1月31日寫於巢湖無為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之死真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嗎?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建安24年即219年冬,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在臨沮被殺,結束他的傳奇的一生。章太炎和朱子彥的觀點一出,很多人都趨炎附勢,一時間把關羽之死歸結於劉備和孔明的...

客觀分析關羽的三大死因,有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不管這些事是真是假,但關羽在世人心裡肯定是德高望重的,比劉備有地位,並且有一夫當關之勇,官方記載: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為什麼諸葛亮不等「天下有變」時再北伐呢?

隆中對選自陳壽的《三國志》,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向劉備表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

蜀漢關羽守荊州是錯誤

荊州據後漢書地理志有七個郡。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魏蜀吳瓜分了荊州。曹魏占:南陽郡、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東吳占: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蜀漢占: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公元210年劉備向...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你的任性,要多少人為你買單?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但也有人說,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掐架,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三分」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尾聲。而真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