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變成益州疲弊誰是罪魁禍首?諸葛亮十個字道出了問題根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這似乎已經是歷史定論,但是不知道當時的西川老百姓贊不贊成這個說法。

而諸葛亮自己制定的「隆中對」和他寫的《出師表》就有不同的說法,證明是在自己手裡,把一個「天府之國」治理得「益州疲敝」。

我們來看隆中對時候諸葛亮是怎麼說的:「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這省略號後面的一句話除了用在暗弱的劉璋身上,用在劉備和諸葛亮這兩位「仁君」和「能臣」身上也很合適。

因為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當上漢中王,到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上《出師表》誓師北伐,短短的八九年功夫,已經是「益州疲弊」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

按理說,劉備在三國群雄中,是一個比較仁慈的君王,而諸葛亮人品也很高尚,還有老成持重直言敢諫的趙云為老百姓說話。

再加上諸葛亮搞農田基本建設也很有一套,現在漢中地區還保留著諸葛亮修建的七十多處水利工程,有的現在還能用。

可是老百姓怎麼就變窮了呢?而且這種窮可不是諸葛亮危言聳聽或者自謙之詞,到了蜀漢後期,連吳國的使臣薛珝也說益州已經是「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把個天府之國的老百姓餓得面有菜色,但是對外戰爭卻一直沒有停止。

而且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都是興師動眾主動出擊,或者說主動挑起戰端——這似乎也不能完全歸咎於諸葛亮姜維窮兵黷武。

諸葛亮《後出師表》裡面的十個字道出了諸葛亮姜維的終極目標,也道出了益州人民苦難的根源:「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說白了,就是誰都想當皇帝。

而要當上皇帝,就必須「一將功成萬骨枯」,於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們知道,益州範圍最大的時期包含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以及湖北河南小部分,甚至包括緬甸北部,面積達到一百多萬萬平方公里,但是最多的時候人口卻只有九十二萬,而常備軍卻要超過十萬。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里也無奈地表示:一年之間「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

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有官職的武將損失了一千多個,其中絕大部分死於戰場,劉備挖空心思找來的四方精銳,就這麼被打沒了。

不管諸葛亮在農業上的發明有多實用,但是土地總得有人種。

十五次大規模戰爭,打的是糧食和人口,精壯男子常年征戰,不但耽誤了農事,也耽誤了「人事」——沒有時間繁衍生息。

筆者一直不明白「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十個字的真正含義,特別是分不清誰是漢誰是賊。

因為按照正史記載,在漢獻帝還活著的時候,除了曹操表面上尊奉之外,劉備和孫權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割據軍閥。

也是在漢獻帝活著的時候,曹丕、劉備、孫權紛紛先稱王后稱帝。

也就是說,曹孫劉似乎都是「漢賊」,所以所謂的「漢賊不兩立」,實際是三個漢賊在互相爭鬥,而真正的「漢天子」,卻在當一個上山採藥治病救人的「山陽公」。

如果真問漢獻帝劉協:「到底誰是漢誰是賊?」漢獻帝一定很淡定地把草藥放進背簍:漢早就沒有了,只剩下三個漢賊在掐架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諸葛亮的隆中對到底「對不對」?

劉玄德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說了自己日後的戰略規劃:咱們先把荊州占了,再把益州占了,跟孫權搞好關係,收益州民心。一旦有了機會,派一上將帶領荊州部隊攻取洛陽,劉備親自帶領益州部隊攻取長安...

前出師表無人懷疑,後出師表就有點假了

諸葛亮那篇《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在讀者中是最熟悉的了,流傳後世,體現了諸葛亮的高風亮節,這篇《出師表》在《三國志》以及《諸葛亮集》裡面都有,真實性不容...

後出師表是孔明所寫嗎?

出師表分前後,但《後出師表》的作者史學界有爭議.不過較多歷史學家認為《後出師表》非諸葛亮所做,我個人也認為《後出師表》為後人假託的.這很明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或稱《前出師表》)寫的十分懇...

白話論史:歷史上最被高估被神化的智多星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人物被後世演義成了神,你說他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貢獻有功績?那是肯定的。但是把他們演義成了神,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這就有點過了。今天咱們就說說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在歷史上做出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