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席話決定了三國歷史的發展軌跡,但為何最終無力回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軍武次位面】 作者:書劍為酒

近期熱播的三國題材影視劇《軍師聯盟》算是近年來一部少見的現象級,首次把主要視角對準曹魏,對準司馬家算得上是一項創舉了。

片子播了上部,下部《虎嘯龍吟》則在造勢,聽著名字就知道,主打的是冢虎對臥龍,蜀漢對曹魏的大戰。

這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濃墨重彩的地方,也是歷代兵家熱於論及的地方。

▲ 軍師聯盟劇照

即使諸葛丞相六出祁山,姜維數次北伐依然是勞師襲遠無功而返,最終蜀漢被曹魏所滅,成為三國之中最早亡國的一個。

▲隆中對

那麼原因究竟如何呢?是真的蜀後主昏庸無能?還是曹魏實力太過強大?還是姜維志大才疏?今兒咱就來聊聊三國為何蜀漢首先撲街。

從宋明以來,曹操被描繪成白臉奸臣,捎帶著曹魏集團也沒什麼好名聲,在民間反而是愛哭哭的劉皇叔成了正統,民間孩童聽說書,說道曹操敗了歡天喜地,說到劉皇叔敗了則痛哭流涕。

這是正統思想使然,民間尊劉反曹情緒嚴重,那就拋卻這種論調。

▲曹劉孫三大勢力

01、隆中對中的巨大漏洞

劉備集團真正的發軔時機在劉表敗亡之後,也正是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劉備同志動情地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魚水之歡的原因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隆中對,這個戰略計劃給一生輾轉流離的劉備指明了戰略方向,占領荊州,奪取益州,攻占漢中,結好孫權,兩路出兵,攻取中原,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隆中對時的天下形勢

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秉持著這項國策也確實實現了巨大發展。

隆中對直接改變了當時整個漢末群雄的格局,從公元207年算起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隆中對直接改變了三國歷史56年,時間跨度占了此後整個三國時代的77%。

是隆中對給了劉備集團絕處逢生的機會,隆中對也直接改變了三國時代。

▲蜀主劉備

劉備集團在這項對策的指導下,迅速從荊州的一隅之地,聯合孫權打敗了曹操,之後又在三家對荊州的角逐中占得優勢地位,取得了荊州七郡中的四個郡,在進攻益州之前又向孫權借來了南郡,這五郡之地的兵馬錢糧支撐劉備奪取了益州。

奪取益州之後,劉備集團再次發力,北上奪取了漢中,這是劉備集團到達的勢力頂點,打的曹操步步敗退,採取守勢,隆中對的戰略目標初步實現。

▲蜀主劉備

劉皇叔的江山可不只是哭出來的,還是靠假仁假義和陰謀詭計真刀真槍打出來的,不過劉備的實力暴增讓孫權感到極為不安,兩家一度鬧得刀兵相向,最終,湘水劃界孫劉兩家一家三郡平分荊州,但是政治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一定得靠血琳琳的刀兵相向才能得以解決。

孫劉聯盟的隱患圍繞著荊州歸屬問題一天天坐大。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戰勝曹操拿下漢中,並且自封為漢中王,之後關羽率領荊州士兵北攻樊城,發動襄樊戰役,關羽在此戰中,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史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關羽威震華夏

曹魏集團凡是能打的都上了前線,去抵抗關羽。

坐不住的曹操還派人過江與孫權結盟,兩家一拍即合,隨後東吳呂蒙以白衣計襲取荊州三郡,關羽失去後方,之後敗走麥城兵敗被殺。

到了這兒,隆中對戰略最大的問題出現了,跨有荊益,但是此時荊州失去,怎麼辦?並且再次奪回荊州的可能性有多大?保有荊益二州有多少可操作性?對於蜀漢集團而言,荊州的戰略地位不言自明,沒有荊州蜀漢就沒有爭雄天下、進取中原的資本。

在曹孫兩家面前只能低頭做小,於是劉備興舉國之兵,討伐東吳,誰知東吳死了周瑜又跳出來一個陸遜,在夷陵大戰中擊敗劉備,劉備又急又怒,乾脆在白帝城撒手西歸,到了這兒,荊州這塊地盤算是和蜀漢集團徹底說了拜拜。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秉國,蜀漢元氣大傷,益州地區騷亂,南中地方叛亂,自顧尚且不暇,自此之後蜀漢方面在沒有對荊州提出任何要求。

實際上這就是隆中對中最大的謬誤,先取荊州為家,跨有荊益,兩路出擊,平定天下。

▲漢末州郡圖

實際上,荊州和益州在地緣上並不是一體的,而是分割開來的獨立單元,並且荊州地處長江中游,與位於下游的江東才是一體的。

而江東方面對荊州一直是勢在必得,如江東集團和劉表集團的鏖戰,所以無論是蜀漢集團如何慫恿孫權去爭奪江淮地區,孫權也不會忘了江東。

荊州對江東的低位實在太過重要,占據荊州順江東下便可直取江東,並且江東方面的長江天險對於來自於荊州方向的敵人而言意義不大。

而在兩路出擊這個說法上可以看出,其實也是美好的計劃,荊州益州,相距千里,如果從荊州出兵,成都方面無法兼顧,從益州出兵攻擊雍州、關中地區,兩者也很難做到合兵一處和協同作戰,荊益二州首尾無法相顧,這也就能解釋為何關於兵敗,劉備沒能做出反應,不是劉備不想做出反應,而是勞師襲遠,完全沒可能,等到劉備到了荊州,關羽的人頭都到了許昌一年了。

所為的兩路出兵計劃,一方面兵力分散沒法攥成拳頭,另一方面,首尾呼應困難,一旦孫吳方面產生不測,蜀中根本來不及做出應對,只能坐看自斷臂膀。

▲三國州郡分布圖

之後,服從於現實的蜀漢集團乾脆開闢南方,擴大自己在南蠻地區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這也是無奈之舉,而徹底失去了荊州的蜀漢也只能以攻為守,屢次進攻曹魏集團,從諸葛亮到姜維都是如此,只能依靠不斷地向北進取來保持自己的正統地位,最終迎來了滅亡。

02、本土政治勢力反叛送掉蜀漢江山

蜀漢集團的另一問題是,益州集團始終無法為劉備所用。

劉備的老班底是在徐州帶出來了,如孫乾、糜氏兄弟、趙雲等人,得以安身立命的飛黃騰達的是荊州集團勢力,如諸葛亮、馬良、馬謖等人。

益州集團在法正、張南、劉巴等樂與合作的人相繼過世之後,再沒有什麼特別優秀的人才,如李嚴,他是益州集團的代表人物。

劉備在臨死託孤時不止託孤諸葛亮,還託孤了李嚴就是考慮到李嚴在益州本土氏族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但是諸葛亮最終選擇殺了李嚴,但是卻沒能讓益州集團為蜀漢政權安心賣命,他們在等待,等待更強勢的政權。

蜀漢集團是三國志中,文臣武將最出名但是卻最少的,無論評書歷史,形容曹操得是,謀臣如雲,猛將如雨,也有所謂的五子良將,孫權方面也有江東士族集團的支持,唯獨到了劉備這兒,人才實在太少。

到了諸葛亮死後,更是面臨這「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境地。

這直接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蜀漢集團始終沒能收復益州本土勢力的人心,蜀漢集團人才斷代嚴重。

江東的基業除了有孫策、孫堅父子的打拚之外,還留著很多老底柱,比如韓當、周泰等人,魯肅周瑜這些又是江淮地區的世家大族,之後江東本土的張、顧、陸、朱等家族政治勢力也貢獻了不少人才,尤其是陸家,除了魯迅官拜大都督之外,陸家出了兩個丞相,五個侯爺十幾位將軍,且且陸遜、陸抗、陸機這三代人物都是統兵的著名督帥,始終扼守著西部防線。

以此類推,江東集團存在諸多這種家族勢力集團,並且和孫吳政權血肉相連,孫家充分融入了江東本土政治勢力並納為己用,這是江東實際上江山穩固和經濟繁盛的最大原因。

▲蜀漢集團

而劉備在這一方面先天不足,劉備生前,他的集團內部有極高的核心競爭力,並且劉備為人極端聰明,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努力和當地豪強建立統一戰線,任用地方人士,廣收地方人心。

如劉備集團為何不立刻救援關羽,一個說法就是劉備被益州當地爆發的叛亂纏住了,甚至一度失去控制。

所以趙雲在進成都的第一件事是勸劉備臥薪嘗膽,而不是立刻分封官位和給老部下後賞,因為趙雲的評價是嚴謹持重,他最明白,對於益州集團的人,應當是分果果,親者疏,疏者親。

但到了劉備死後,諸葛亮就只能用嚴刑峻法讓蜀漢內部保持安定了,但是這兩代掌舵人彼此都很清楚,蜀漢內部始終有一股強大的反對力量,只是他在暗中。

▲臥龍先生

而蜀漢的滅亡則把這個內部反對力量直接抬到了前台上。

曹魏滅蜀之戰,本身確實是實力對比懸殊,一方面蜀漢確實是實力最為弱小的一方,

但是蜀漢的地理優勢也是他國不能比擬的,但是抱著這大好河山,險峻山河,卻被鄧艾偷襲得手就宣布投降,前方姜維還在浴血奮戰,在其他重鎮也有羅憲等人堅持抵抗,況且川蜀大地之後還有雲貴高原,大有迴旋之餘地。

這就得說道一個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土力量的代表人物,譙周。

鄧艾偷襲成都得手時,朝中爆發了激烈爭論,一種是投奔吳國,一種是後撤南中,以圖恢復,但是獨獨沒人提據城死守,等待救援。

這時候光祿大夫譙周站出來說話了,他認為撤到南中沒有準備,投吳還不如投魏,吳早晚都得被魏滅,我們還得二次受辱,還不如一次性降魏的好。

後主本想撤到南中,繼續抵抗,徐圖恢復,但是這位大夫又威脅到,南中地區不穩,陛下要是去了,必定爆發叛亂,沒準你都到不了就死了,還是投降吧,投降必能裂土封王。

於是後主劉禪就在這位「忠心耿耿」的譙周大夫給逼的投降了。

▲蜀漢滅亡

這個時候,在成都之外的將士還在浴血奮戰,姜維為了復辟開始套路,南中都督堅守南中不降,巴東太守羅憲堅守白帝城抗擊東吳的趁火打劫,前方將士得知後主自縛請降無不以劍擊石,但無奈大勢已去。

蜀漢集團在三國之中實力最為孤弱,也註定會亡國,但是他在亡國時候的輕易,卻絕不應該,蜀漢完全有實力繼續抵抗和周旋,卻因為益州本土政治勢力的出賣及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而提前壽終正寢,而本土勢力盲目排外終究也在後來的一百多年裡遭到了歷史的懲罰。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內部鬥爭激烈?蜀漢為何會走向覆滅

蜀國為何會走向滅亡?有人說是姜維的戰略失誤,有人說是鄧艾圍困成都,劉禪不能堅守,也有人說諸葛亮應該占主要責任。那麼蜀國滅亡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1、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爭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漢朝...

寒硯三國:季漢北伐與隆中對戰略的放棄

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的關羽北伐,試圖在本應戰略防禦的時期將西線的勝利拓展到整個漢水流域,莽撞地衝破了曹孫劉三方在漢水、湘水地區形成的短暫戰略平衡態勢。關羽北伐,在招致以關羽為首的劉系荊州方面軍全...

蜀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諸葛亮作為三國劉備集團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人物,對於劉備創業的持續成功及其後續的鞏固有著重要的影響,期重要性主要是以下幾方面:首先,諸葛亮被劉備三請茅廬後走出南陽,開始將自己在《隆中對》中的宏圖進...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諸葛亮:蜀漢沒能問鼎天下,是因為他錯了麼?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諸葛亮初次登入政治舞台就是以《隆中對》給劉備描述了一個戰略遠景。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成就蜀漢大業規劃了一條明確而又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和軍事路線,相當周詳地描繪出...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

「隆中對」其實是千古失策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劉備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諸葛亮躊躇滿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戰略,劉備遂開創了蜀漢一方霸業。千百年來,這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人們被諸葛亮的曠世奇才所折服。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