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讀書體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意思是如果你能熟讀萬卷書,自然能寫出神采飛揚的好文章。

然而,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稱2016年我國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僅為7.86本。

以這樣的一個平均值來計算,一個人讀完一千本書大概需要127.62年。

很多人看到這個數字估計都放棄了。

這簡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

可是巴菲特一年能看500多本書,比爾蓋茨一年能看一百多本書。

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是因為他們異於常人嗎?不是也是。

在身體構造上,他們和我們並無太大的區別。

而且,讀過書的人都知道,讀書最耗費的其實是時間,他們和我們同住地球,自然都只擁有一天24小時,不會比我們多出哪怕一分一秒。

那我們和他們那麼大的差距緣自何處呢?他們和我們許多人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們擁有讀書的體質。

什麼是讀書體質呢?又要如何打造讀書體質呢?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一書中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說明。

《高效能閱讀》的作者原尻淳一每年都能輕鬆閱讀三百本書,還不包括雜誌。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小時候的語文成績很差,以至於都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直到一個同學給了他一份讀書清單,他從這份清單的閱讀中第一次獲得了讀書的快感,從此走上了讀書人生,通過閱讀百餘冊讀書類書籍,總結出了培養「讀書體質」的一套方法,涵蓋在了89個技巧中。

這89個技巧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培養讀書體質。

所謂培養讀書體質簡單的說來就是讓你愛上讀書。

第二,學習讀書技巧。

無論做什麼事光有滿腔熱血是不夠的,還要學習匠人精神,不斷的打磨自己的技巧,才能在讀書這條路上有更多的收穫。

第三,構建自己的知識庫。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輸出。

因此,我們要構建自己的知識庫,以備為日後的輸出做準備。

培養讀書體質

培養讀書體質具體來說可以從三步著手。

首先是不讀。

不讀不感興趣的書,不讀不感興趣的章節,不讀看不懂、太難的書。

這樣做是為了給我們的讀書思維解綁。

我們總是認為一本書一定要從頭看到尾,我們通常把這種讀書叫做「啃書」。

今天啃不動,就明天吧,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而培養讀書體質卻是要激發自身的內在動力,完全從興趣出發。

《哈利波特》風靡全球的時候,那些字都認不全的小學生廢寢忘食的看,就是因為興趣。

所以聽從內心的需求就是培養讀書體質的第一步。

其次,就是和喜歡的書談場戀愛。

當你戀愛的時候你會想要了解對方的想法,傾聽他的聲音,和他近距離的接觸。

讀書也一樣,你可以搜索作者的生平和軼文趣事;聽作者的演講,座談;還可以去參加作者的簽售會。

通過這種線上線下,2D和3D的轉換,可以增進你對作者和他的作品的了解,強化你的內在動力。

最後,就是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孟母認為讀書環境是可以促進讀書的。

在這一點上,原尻淳一和孟母的看法正好不謀而合,他認為有必要打造一個能夠促進自己讀書的環境,比如在家裡改造自己的書房,在咖啡館讀書,在美麗的書店邂逅好書,或者直接搬到大學或圖書館附近去吧!

總而言之,培養讀書體質就是讓我們在愉悅的氛圍里看著想看的書,充分的體會和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當你愛上了這種讀書的感覺,你的讀書體質就打造的差不多了。

學習讀書技巧

有了讀書體質,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修煉讀書技巧了。

第一,提高閱讀的速度。

這裡的閱讀速度並不是所謂的一目十行。

而是一些實用的小技巧,例如通過目錄了解書的構架;通過閱讀黑體字輕鬆的完成一本書的略讀;通過設定關鍵字和利用便利貼迅速的找到需要尋找的內容等。

藉由這些技巧可以快速的從一本書中獲取你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類比讀書」。

類比可以分為垂直類比和水平類比。

垂直類比就是同一主題的書,放在一起進行主題閱讀。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深入的了解一個領域,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也更容易在這一領域內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思想。

另外一種水平類比,就是對眾多領域都有所涉及,卻都是淺嘗輒止,必竟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

那麼哪種方法更好呢?原尻淳一給出的建議是,70%的垂直閱讀加20%的水平閱讀,還有10%分配給完全未知的書籍。

這樣是「營養最均衡」的一種讀書方法。

這種方法更利於職業和專業的發展。

第三,「解剖讀書」。

所謂「解剖」並不是簡單的把書分為幾個部分,而是把書中的內容按照自己的需求分門別類收入自己的素材庫,並且對每個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清楚他們之間的關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構建自己的資料庫

在我們大量的閱讀後,如果只是翻一翻書頁,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樣的讀書無異於浪費時間。

早在還沒有電腦出現的時候,許多作家就利用卡片等各種方法將自己積累的素材進行分門別類,台灣作家李敖更是直接把書裁剪下來放到相應的文件夾里來打造自己的素材庫。

到了信息化的時代,我們能夠使用的工具種類繁多。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讀書的同時打造屬於自己的資料庫。

《論語》中說道: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份獨一無二的資料庫的建立可以方便我們日後「溫故」,並且在不斷的學習中「知新」。

這不僅僅是一個資料庫,更是自己知識體系的建立。

讀書不能只局限於投入的讀書,而是要改變成以創造價值為目的的產出型讀書。

原尻淳一就在書的最後提出:讀書的終極目的在於著書立說。

這也可以說是他最大的「內在動力」了。

如何擁有讀書體質,其實一點都不難。

只要你還有好奇心,只要你還有需求,然後找個舒適的環境,調整一下座姿,就可以開始你的《高效能閱讀》了!只要持之以恆,「讀書破萬卷」指日可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讀書,才能加速成長

你有多久沒看完過一本書了?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只要讀書,就一定要通讀全書,讓自己獲得一種完整的滿足感?也因此讀書的速度特別慢,有時候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由於戰線拉的太長,終於看完書的那天,有一...

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才是高效能閱讀

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連續看了幾本相關的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本《高效能閱讀》。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因為讀完之後並不能使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有任何改變,就如同網上經常有人說,懂了那麼...

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成為閱讀量很大的人?

最近看完了一本《高效能閱讀》,作者告訴我們,想要從書中得到什麼,你得先愛上閱讀。學富五車出自《莊子 天下》,稱讚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惠施學識淵博,古人的書為竹簡,極其貴重,若一個人...

如何讀書,才能加速成長?(下)

前文連結:如何讀書,才能加速成長為何要多讀書?在短短几個小時裡能夠掌握作者幾十年的經驗整理,模擬體驗別人做事的模式,花很少的錢買到別人的教訓,提高自己做事的成功機率,這是多讀實用型書籍帶來的最大...

怎樣讀書如山倒

不知道什麼時候,「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句話開始廣為流傳。看著書架上那一本本整齊排列著的書,有幾本是我們可以對內容娓娓道來的?看過的公眾號文章,我們能有個大概印象的有多少?書架上的,手機里的...

高效閱讀的89個技巧,你GET到了嗎?

從小到大,我們都是被動式的填鴨灌輸,缺乏主動思考和探究的能力。雖然讀過很多書,提及哪本書,卻沒多少印象。二三十年,原來我們竟不會讀書不會學習。雖然之前看過很多關於閱讀的書,但大部分書都是僅僅介紹...

高效能閱讀,提高工作的專業能力

公眾號:簡一的西樓過完年沒多久,我辭職了。順利交接好後,開始投簡歷,找工作。找的過程,其實並不順利,不是因為崗位經歷過於豐富,就是可替代性太強,沒有特長,面試一次次被刷下來。雖然最後的結果是好的...

養成高效能的讀書體質究竟有多賺?

未來學家凱文·凱利在《必然》裡面曾經說過,「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在資訊發達的現在,各種信息唾手可得,如果不加甄別地接收,很可能就被信息的洪流淹沒。而培養自己的閱...

如何高效能閱讀?看看這本書就夠了

《高效能閱讀》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作品。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他與其他作者合著有《「職業未來地圖」的畫法》、《整理的藝術3》等作品。他在研讀了市面上100多本閱讀類書籍後,總結了...

為什麼你一定要為了寫作而讀書?

畢淑敏說過:現代社會是一隻飛速旋轉的風火輪,把無數信息強行灌輸給我們。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你要麼被別人影響,要麼影響別人。你也許在想:怎樣把各種信息為自己所用呢?怎樣寫出原創的內容,繼而影響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