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如何讀一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book

人之所以讀書,無非有三種目的。

一是為了實際的用途,二是為了消遣,三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和享受。

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符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的漫遊,是在這漫遊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

—— 周國平《思想的星空》

閱讀含四個層次,且層次是遞進的:

一、基礎閱讀

第一階段——閱讀準備階段——相當於學前教育。

第二階段——認字——相當於一年級學生典型的學習經驗。

第三階段——字彙的增長及對課文的運用——四年級讀寫能力。

第四階段——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小學或初中畢業。


二、檢視閱讀(通過系統化略讀了解書內容的整體架構、主題、觀點)

檢視閱讀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1、先看序和書名頁2、研究目錄頁3、檢閱索引)

檢視閱讀二、從頭到尾讀一遍,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依據讀物的性質和複雜程度用不同的閱讀速度

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作者是借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主動的閱讀基礎四個基本問題:1、主題 2、支持論點 3、論點正確性 4、書籍與讀者自身相關性 基本問題的羅列可參考《金字塔原理》)


三、分析閱讀(在檢視閱讀及時間充分的基礎上最好的閱讀,細嚼消化一本書,特意在追尋理解

主動閱讀的核心是在閱讀時需要提四個問題:

一、這本書大體上是在談什麼(主題)——對應分析閱讀第一階段

二、這本書的詳細內容是什麼,作者是怎麼寫出來的(支持論點)——對應分析閱讀第二階段

三、這本書的內容是真實正確的嗎(論點正確性)——對應分析閱讀第三階段

四、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有何意義(書籍與讀者自身相關性)

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主題)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不同類別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簡述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

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不一定是作者原來的架構,也可按自己理解的做(擬綱架構

4)確定作者在問或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支持論點)

5)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關鍵字的字義雙方理解是否一致)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用自己的話解釋)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

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論點正確性)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讀懂前不要說同意與否)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實用性的書:在評斷一本實用性的書時,所有的事都與結果及目標有關。

(注意作者的時代背景,是否有雄辯的成分在),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麼,了解他要你這麼做的目的(為什麼做)。

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怎麼做)

想像文學:要感同身受,變成其中的一員,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試著為你創造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像的作品。

不該反對或贊成,而是喜歡或不喜歡,不只要能說出自己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還要能表達出這本書中哪些地方是最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並說明理由。

慢慢建立起批評的標準。

故事、戲劇與詩:故事書要快讀,以免斷點遺忘情節

史詩要集中注意力,全心參與並運用想像力(經典:《伊里亞特》《奧德賽》《埃涅阿斯紀》《神曲》《失樂園》)

戲劇假裝看到演出的實景(想像自己是導演,告訴演員如何演動作、說話),悲劇的精髓在缺乏時間(時間的緊迫性造成後續決策的失誤以引發悲劇

抒情詩一口氣讀完,理解整體大意,除非一次性讀完,否則無法理解大意是什麼。

然後重讀一次,大聲讀出來(大部分好的抒情詩中,都存在著一些衝突,有時是對立的兩方,「愛與時間」、「生與死」等)。

(以上文學類書籍的閱讀可以參考托馬斯.福斯特的《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記憶、象徵、模式【《聖經》、《莎士比亞作品》】

歷史書:弄清談的是什麼,沒有談到的又是什麼,特別是批評這本書的時候。

分辨作者在章節中談到的經濟、戰爭、宗教、文學等,發現他最重視的部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歷史的前進是各因素合力促成的結果【從個人最基本的生存到整體社會的發展,會因內部——不同人的價值觀(帝王權利,個人生存、普世價值等),及外部——基本生產資料(經濟、科技、環境變化等)】)——【歷史是否可以理解為馬斯洛《Z理論》6個需求下,各個體團體需求博弈的結果,底層X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中層Y理論: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高層Z理論:自我超越的需求】

當前事件:作者是誰,他的寫作態度是什麼(擦亮眼批判性思考,是否存在利益相關)

對於特別專業的書籍如科學數學:讀者的目的不是成為這個主題的專家,而是要去了解相關的問題,這樣閱讀就會輕鬆許多

哲學問題主分類:第一組,關於存在與變化的問題,與這個世界上存在發生的事有關,哲學領域中屬於理論或思辨型的部分。

第二組,關於善與惡,好與壞的問題,和我們應該做的或探尋的事有關,即哲學中的實用的部分,規範的哲學。

哲學問題次分類:

形上學:思辨或理論型的哲學主要探討存在的問題

自然哲學:與變化有關,關於特技與種類的演變,變化的條件與原因。

認知論:探討的是知識的問題,關於我們的認知,人類知識的起因、範圍、限制,確定與不確定的問題。

哲學風格:1、哲學對話2、哲學論文或散文3、面對異議4、哲學系統化5、格言形式

閱讀哲學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要發現問題,或是找到書中想要回答的問題。

找出作者隱藏起來,並未言明的假設,是多麼困難。

就算自己有相反的假設,也不妨看看作者的假設會如何導引下去,假裝相信一些其實你不相信的事,是很好的心智訓練


四、主題閱讀(在橫向縱向上,各書觀點對比,深度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了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有寫論文的感覺)

對於一個特定的問題,牽涉的書會有很多本,所以要知道讀哪些書(通過檢視閱讀分辨)

主題閱讀

步驟一、找到相關章節(在主題閱讀中,你關心的主題才是重點,而不是閱讀的書。

主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本書的內容,而是找出這本書對你的主題有什麼幫助,而這可能與作者本身的寫作目的相去甚遠。

步驟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不同作者不同的表達方式是不是在談一個共同的問題,理解後儘量用自己的詞)

步驟三、理清問題

步驟四、界定議題

步驟五、分析討論

主題閱讀就是面面俱到,而自己不預設立場。

可以先閱讀來自不同作者的一些比較短的章節,可以幫助我們在讀完這些經典著作前先讀進去。


其他

以其他工具輔助閱讀:思維導圖、批判性思維、金字塔原理、各種方法筆記

以思想轉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摘抄+感想+第三方觀點

可以在適合在時間去重讀讀書筆記,或許會因經歷產生新的想法

電子筆記可以建立標籤:信息可包括筆記本編號、閱讀日期、筆記類型、書名、作者、出版社等 在大量筆記中搜索實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論

為什麼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放在原來看到這樣的書名,肯定不會拿起來閱讀,因為覺得自己是會閱讀的。但是後來逐漸發現,閱讀確實是有方法的,而西方教育在方法論的教育上很有傳統。一次和朋友交流,她的孩...

《如何閱讀一本書》導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初版1940年完成,1972年做了比較大的修訂。郝明義和朱衣大約在2004年出版中文的翻譯版本。這本書歷經幾十年,今天讀來,仍然對我們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22分鐘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

據《耆舊續聞》記,朱載上去拜會蘇軾,見蘇軾在抄書。朱載上問他抄什麼書。蘇軾答《漢書》。朱載上說:「以先生的才華,記憶力之強,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漢書》早就爛熟於心,怎麼還需要抄寫?」蘇東坡微微...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太多的資訊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那種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吸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是自我要求的讀者...

讀書方法的整理

一、概述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那就是:越主動、技巧越熟練的閱讀,效率就越高。我把這本書為四部分:1、閱讀的目的與層次;2、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3、分析閱讀;4、主題閱讀。書中還寫道了閱讀不同...

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

閱讀時,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問題呢?●讀書慢、耗時長,不是累死就是耗死●跟作者無共鳴,全程都是尿點●苛求把書里每一個內容都看懂,追求完美又十分辛苦●書看完了,最後書還是書,我還是我●不能把書中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