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成功?魯迅毛澤東竟這樣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神州日知 樂兒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

「鞠躬盡粹、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朝野之間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成為很少發生非議的一位歷史名人!

諸葛亮當年揮毫而成、令人盪氣迴腸的《出師表》,以及僅有幾十字的《誡子書》,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

他也僅以這幾篇文章,在中國文學史占有了重要地位。

對諸葛亮評價最低的,可能當數魯迅先生,「狀多智而近妖」,從這句評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諸葛亮不那麼感冒!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

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

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

若用現代語言來總結表述,諸葛亮的一生,是久經考驗的一生、與人、與天奮鬥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更是充滿智慧的一生。

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但是,稍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其實這:一是傳說,二是小說演繹的結果。

其實,如果把《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對比著看,可以說有兩個諸葛亮存在,而且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當然,作為史書的《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更客觀真實些,更接近歷史上的諸葛亮本人。

客觀講,在歷朝歷代的宰相中,諸葛亮無疑能位居才華出眾之列,這是無疑的,也是比較客觀公允,當之無愧的。

但是,諸葛亮絕不是《三國演義》經過藝術包裝處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也不是被美化、神化到了無以附加。

在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下,諸葛亮已經由凡人變成了神,變成了民間百姓樂於接受的神,成為了公認的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

但是,倘若撥開披在諸葛亮身上層層華麗的外衣與耀眼奪目的光彩,平心靜氣地審讀三國時代那段歷史, 才能發現一個更加真實的諸葛亮!

做為謀士、師爺、軍師、丞相的諸葛亮,為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打出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建立了蜀國,戰功赫赫,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 諸葛亮畢竟是人,更非百戰必勝的常勝軍師。

歷史上,他在戰略與戰術上的失誤比比皆是

千百年來被人們擊節讚賞、每每稱道的那場空城計之戰,其實根本不是發生在真實的諸葛亮身上。

就是以《三國演義》的描述,空城計實際上是一場戰略上重大失誤、戰術上僥倖取勝的戰爭範例。

「兵聖」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果是一般統帥,做不到這點也就罷了,但是,作為傑出軍事統帥,即不知己,又不知彼,顯然是不可以的。

而諸葛亮顯然犯了這個錯誤,不僅部署不力,而且,錯估敵人形勢。

再說,倘若當時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相,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為魏軍的俘虜。

空城計之戰,是諸葛亮失算而又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招險棋。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則又是諸葛亮的又一次重大戰略失誤;

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之戰,皆無功而返,排除天時地利等不利因素,做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其失誤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當數蜀國的徹底滅亡。

劉禪的被俘、蜀國的滅亡,雖然是在諸葛亮死後發生的歷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應付有相當責任的!

當代管理學上將,一個管理者,不能僅看他在任是怎麼樣,也是看他離開管理崗位企業會怎麼樣。

這樣,才是全面衡量一個管理者成功與否的標準。

以這個標準,諸葛亮顯然也是不成功的。

更令人思索責問的是,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神機妙算、傑出的丞相兼軍師、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為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宏願,最終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悲劇結果呢?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後,再一統天下的遠大恢宏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為一場空夢,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頃刻間煙飛灰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劇!

從這點看,諸葛亮與歷朝歷代很多名相的成就無法比擬。

如諸葛亮之前的姜子牙、管仲、商鞅、呂不韋、張良,同時期的曹操、司馬懿,之後的王猛、趙普等,

倘若諸葛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會做何感想?不知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前是否曾預見到蜀國的滅亡?他是否占卜到自己與蜀國的徹底失敗?

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毛澤東曾有個精闢的分析。

毛主席認為諸葛亮的所犯下的失誤和蜀國滅亡有著很大的關係。

毛主席用簡單的三句話就總結了諸葛亮失敗之原因。

第一:錯選將才。

關羽大意失荊州,馬謖失街亭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第二:不懂得主帥應當在關鍵時刻親臨調度。

在毛主席眼裡,能否守住街亭和整個北伐的成敗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毛主席認為,街亭之戰時諸葛亮應當親臨調度,率領大軍前進。

第三:戰略錯誤。

雖然很多人認可隆中對的政策,但是毛主席卻獨樹一幟地指出《隆中對》的戰略錯誤,導致兵力分散,而最終導致失荊州的失敗。

毛澤東在讀蘇洵《權書•項籍》中有關評說諸葛亮「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一文時,寫下了精彩的批語:「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當然,在滾滾向前轉動的天意巨輪面前,任何人的謀略、智慧的力量,都是渺小可憐的!

春秋無義戰,其實三國時代的連綿戰爭,也是無義之戰,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為爭奪領地城池,所發動的連綿不斷的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其巨大的災難與痛苦,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成了三國時代的民意象徵。

諸葛亮一統中原的雄心壯志終成空夢,脫離了客觀實際的良好願望,不可能達到預期的良好結果。

諸葛先生壯志未酬,英年早逝,飲恨黃泉,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大悲劇性人物,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是一種必然結果。

拋開天時地利,其實,諸葛亮統一天下的機會還是存在的,但是,由於他的失誤,喪失了大好時機,令人不是唏噓。

其實,不僅在做事上,就是做人上,諸葛亮也不是很成功。

雖有《誡子書》傳世,說的也頭頭是道,他的兩個兒子,雖不如他,但也不是孬種,他做然最大敗筆、也是攸關他事業能否成功的、對劉禪教育的失敗。

劉備白帝城託孤辭世,諸葛亮以相父身份,輔佐幼主劉禪,治理蜀國,

此時的諸葛亮雖為相父,實為蜀國不是皇帝的皇帝,攝軍政大權於一身,獨步於蜀國政壇上,縱橫馳騁,頗為得志。

失街亭後的自貶,也是做做樣子,權力絲毫未減,仍在蜀國政壇上叱詫風雲,威風不減當年。

客觀地看,諸葛亮治理蜀國那些年,把蜀國治理得還是相當不錯的,提高了國力與軍力,政績輝煌卓然。

但諸葛亮此時也出現了重大的失誤,埋下了蜀國亡國的禍根——完全忽視了對劉禪從政素質的培養與鍛鍊。

子不孝,父之過!

劉禪日後的腐敗昏庸無能,身為相父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

當諸葛亮五丈原突然歸天后,蜀國的權利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真空。

劉禪無能罷了,但是蜀國竟然出現「無大將」的慘景。

培養人也很失敗。

劉禪這位昏庸無能只知縱情享樂的一國之君,便開始把蜀國一步步推向了亡國的深淵。

蜀國有劉禪這樣胸無大志的昏庸皇帝執掌朝綱,焉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焉能不成為亡國之君?

天意便自然轉到雄心勃勃、軍力日盛的魏國頭上了。

滅六國者,非秦也;滅蜀國者,非魏也,乃蜀國自己也!乃劉禪自身也!

翻開東、西方的軍事戰爭史,不難發現,東方軍事發展的核心是重在一個「謀略」上;而西方軍事發展的核心始終是在發展實力(武器裝備)上,其明顯差異不言而喻。

此種差異,在中國古代軍事家們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受孫子兵法和諸葛亮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其災難性的後果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頻頻發生。

實際上,諸葛亮給後人做了個不好的示例。

只有在擁有實力的基礎上,運用好謀略,方能常勝不敗!

一個歷史人物、政治人物是不是聖明,是不是偉大,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兒女追封的,更不是靠權勢脅迫別人承認的,歷史終歸會給以公正的評價,沒有人能例外。

每個人都會受到生活環境和所處時代的局限,即便是偉大人物也不能例外,因此,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政治人物就要充分考量生活環境和所處時代對他們的影響。

對於諸葛亮而言,我們褒獎太多,而客觀的、實事求是地少了些。

但是,我們客觀實事求是評價,一點也掩飾不了其本身的偉大。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20字,到不失公允,大功大過都講清楚了!

關注日知錄(微信號:dirizi001), 讀典,品典,用典;新解世間事, 知人,敬人,做人。

重逢神奇,再見驚艷,快樂天天。

喜歡,就關注一下呦。

好東西當然要分享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領袖評價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誰更勝一籌

眾所周知諸葛亮足智多謀是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三國演義》寫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罵死王朗...都凸顯出來諸葛亮的大智慧形象。上方谷一戰中,差點要燒死司馬懿等等,莫非諸葛亮真的比司馬朗更...

「每日一位歷史人物」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相信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個關於諸葛亮的典故來,什麼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影視劇里也大量描述了諸葛亮完美人設的形象,那麼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有這麼完美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還原歷史上真是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