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劉禪敗光蜀國基業?三大先天缺陷決定蜀國不能長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國歷史上,對蜀後主劉禪的評價一直不高。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劉禪描述成一個昏庸無能的昏君,自諸葛亮死後就無力支撐國政,導致蜀國滅亡。

《三國志》中陳勝對劉禪的評價是「素絲無常,唯所染之」,把他形容成一張白布,聽信宦官讒言而荒廢朝政。

然而事實是,諸葛亮死後,蜀國在劉禪的治理下還延續了近30年,可見並非由於劉禪無能而導致蜀國敗亡,而是有更深層的原因。

一、蜀國內部權力結構矛盾重重

自劉備入蜀之後,實際上整個權力中心分為三個派系,分別是東州派系(劉焉,劉璋)、荊州派系(劉備舊部)、益州派系(本土派系)。

這三派人馬在劉備在時表面上一團和氣,但實際上三者之間存在等級高低之別,一開始跟隨劉備的荊州派系地位最高,其次是東州派系,而本地的益州派系處於被排擠的地位。

劉備死後諸葛亮在時,還能依靠個人能力壓制住三個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

諸葛亮死後,三個派系之間的矛盾就爆發出來。

鄧艾滅蜀時最後力主投降的譙周就是被壓制許久的益州派系人物,這也就不奇怪了。

二、蜀國窮兵黷武耗盡根基

根據《三國志》和《晉書》記載,蜀後主劉禪即位時期蜀國僅有人口90餘萬人,但軍隊竟有高達十萬之多,加上全國大小官吏4萬人,國家平均每6個人就要養活一名官兵,而這還沒有除去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兒童,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比例。

儘管蜀國歷來被稱為「天府之國」,物產豐饒,但是如此竭澤而漁的做法,絕非長久之計。

而這些,都是在諸葛亮在時蜀國的戰略決策。

三、六出祁山不勝蜀國已無退路

上面說到的這兩點弊端,諸葛亮也不是不知道。

只是魏國實施屯田制以來,產出富饒,人丁興旺,如果和曹魏打持久戰的話,蜀國必敗無疑,所以把光復漢室的所有希望都孤注一擲在了戰勝魏國上面。

儘管國力不及曹魏,諸葛亮也只能不停地發起對其的進攻,一方面可以轉移國內矛盾,另一方面只要吞併魏國,上面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但正由於是孤注一擲,最後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失敗已經宣布了蜀國的滅亡。

筆者認為,劉禪能夠在這種情況下苦苦支撐了幾十年,就算不能稱作是雄才大略的明君,也不至於被評為昏庸無能的昏君。

但由於劉禪在當時的種種限制之中沒有創造出父輩一般的偉業,加上《三國演義》的大肆渲染,劉禪從此就成為世人眼裡「扶不起的阿斗」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後主劉禪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才導致亡國悲劇

劉禪的性格應該是單純,懦弱無能和毫無責任感的樂觀。說他的單純,這一點從寵信黃皓就可以看出了。黃皓能被劉禪所喜愛,能取得劉禪的歡心,無非是他善投其所好,他對劉禪的百依百順,讓劉禪有一種做皇帝的滿足...

扶不起的阿斗,事實真是這樣嗎?

扶不起的是阿斗,扶不上牆的是爛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也是一個意思的!「扶不起的劉阿斗」形容軟弱無能,沒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劉禪,小名阿斗,是 三國 時期 劉備 的長子。劉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