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機妙算為何讓蜀國最終滅亡?毛主席指出其三點重大失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的記載中,諸葛亮擁有無與倫比的智慧,總是在談笑間擊敗敵人,打得司馬懿抱頭鼠竄。

在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確實是一位卓然超群的政治家,蜀國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他的統軍、內政、後勤、外交水平都極高,然而直接率兵打仗卻並不是那麼的優秀,和演義描寫的相差較大。

很多人心中以為,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三國第一,只是受到蜀國太弱小的拖累,真的是這樣嗎?

毛主席一生酷愛讀書學習,尤其喜歡鑽研政治、軍事、歷史等,他對於諸葛亮曾經有多次客觀公正的評價,直接指出諸葛亮在軍事策略上的失誤,是導致蜀國最終敗亡的一大原因。

對於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諸葛弩、屯田制、以及民族政策提出肯定,但卻基本否定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主席提出了三點理由。

第一是用人不當。

諸葛亮留下關羽鎮守荊州是一大敗筆,關羽的性格自大驕傲,對外看不起東吳不能執行聯吳抗曹的戰略。

對手下又極為嚴苛無情,直接導致身為元老的糜芳叛變,動搖了內部根基。

最後的苦果是失去了荊州,自己身死麥城,蜀漢遭受重大打擊,這不能不說和諸葛亮的用人不當有關。

而任用馬謖守街亭,就因為相信了馬謖平時的誇誇其談,導致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所有戰果前功盡棄。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時,可能是想起了劉備的評價「言過其實」,而心生悔恨吧。

這兩次關鍵崗位的用人不當,直接導致了蜀漢兩次重大失敗,後果不可謂不慘痛。

第二是戰術不當。

主席軍事思想的精髓是「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

」要求指揮員關於把握戰場全局和局部的變化,注意敵我強弱形勢,創造並利用有利的時機,一舉殲滅對手。

當劉備去世以後,魏國軍事焦點轉移到長江地區,和孫吳發生多次激烈交鋒,在蜀魏邊界只留有少量衛戍部隊。

蜀軍擁有兵力優勢、先發優勢,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集合大軍一舉拿下關中,從而直接威脅曹魏的都城。

然而諸葛亮將部隊一分為三,不能集中優勢兵力,使魏軍能夠從容應對,也導致了街亭失敗。

第三是戰略失誤。

《隆中對》中提出的戰略思路,歷來為很多人欣賞讚譽,但毛主席卻有獨特見解:「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主席心裡很清楚,荊州和益州相隔太遠,兩地分兵只會讓蜀軍實力更弱,兵力更加分散。

所以當諸葛亮提出這個策略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關羽領兵占據荊州的失敗,也證明了這點。

在主席看來,由於諸葛亮的三大失誤,導致蜀漢接連受到重大失敗。

認為他是優秀軍事家的錯誤言論,在事實面前也不攻自破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軍事才能如何?毛主席指出三大失誤

千年來,《三國演義》是民間影響非常大,但並非正史,魯迅先生曾批評「狀諸葛之多智而似妖」。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政治家,治理蜀國非常有辦法。那麼,軍事造詣頗深的毛主席是如何評價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