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看歷史,為何羅貫中要這麼寫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飛則是一黑臉大漢,「百萬大軍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的存在,那歷史的事實確實如此嗎?讓我們掀開歷史的一角,看看演義故事背後真實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的。

桃園三結義

先說「桃園三結義」,現在提起劉關張人們就會想到兄弟情,但實際歷史上並無此記載,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是這樣說的:「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張飛傳》中記載:「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只能說三個人的關係特別好,像兄弟一樣,但並沒有結拜之說。

再說「三英戰呂布」,演義加上這一情節其實是為了表現劉關張的忠勇義,但是現在被很多人拿來證明歷史上呂布為「天下第一勇」證據,那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其時,劉備確在公孫瓚處,但當時參與討伐董卓的時候公孫瓚也確實沒有去,更不存在三英戰呂布一說,但真實的呂布也確實是足夠勇猛的,關於呂布的故事我們明天細講。

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有三絕:智絕諸葛亮、義絕關雲長、奸絕曹孟德。

羅貫中先生在突出這些人物的特質時為他們改寫了很多故事,就說關羽,在突出關羽武力方面:成名戰「溫酒斬華雄」中,真正殺掉華雄的其實是東吳孫堅,至於溫沒溫酒就不得而知了;「斬顏良、誅文丑」,《三國志·關羽傳》中「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顏良確實是關羽為報優待之恩殺的,但「誅文丑」這一功勞卻被記在了曹操的名下,至於究竟是誰並無明確記載。

另,文中記載關羽殺顏良用的是「刺」,可見關羽的兵刃並非大刀;「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南下奔汝南投劉備而去,並沒有功夫殺那麼多人;「斬蔡陽」,《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實乃劉備所為;「長沙戰黃忠」,劉備征荊南,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韓玄同降,關羽與黃忠並沒有發生戰鬥。

述關羽之勇:「單刀赴會」,其實是魯肅邀關羽赴會,但是將兵馬遠離,不止關羽,赴會將軍都只攜佩刀,更不存在什麼伏兵;「刮骨療傷」,事是有這麼個事,但一定不是華佗刮的,因為那時候華佗死了也有兩年了。

寫關羽的大義:「華容釋操」,實際上是劉備去截,去晚了,讓曹操跑了,羅貫中先生就順便把這個人情賣給了關羽。

「麥城凌然拒降」,這個史書未有記載,也有說關羽詐降的,這段無從考究。

關羽

智絕諸葛亮,陳壽曾評價諸葛亮「將略非所長」,很多人認為這是他對諸葛亮的偏頗之見,畢竟《三國演義》的描述,諸葛亮已經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了,那麼演義里的諸葛和歷史上的諸葛究竟有何不同?像演義里諸葛首戰「火燒博望坡」,這個其實是劉備乾的,那時候諸葛亮還沒出山,包括「征漢中」也是劉備的總指揮,諸葛亮那時負責的是後政。

不得不說《三國演義》在突出諸葛亮智慧的同時也矮化了劉備,對於劉備的描寫更側重於他的「仁德」,以示「明君」。

像「鞭督郵」這種事直接讓張飛接下了,劉備這種仁慈之人怎麼能做這種事呢?再說赤壁之戰,可以說這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了,諸葛亮的智慧在這一戰役中發揮到了極致,智激孫權、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連環計、借東風、草船借箭。

在羅貫中先生的筆下,每一場智斗都讓人熱血沸騰,精彩至極。

但實際上歷史的記載中,只有親身前往東吳說服孫權一事屬實,至於真正的戰鬥,並無明顯的記錄有諸葛亮的參與。

他在這過程中參與的應該是後勤工作,著名的「草船借箭」一事還是孫權的謀略;「三氣周瑜」,這個已是眾人皆知的文學創作,歷史上的周瑜「智儒之士雅量非凡」,加上兩人在周瑜病死巴丘之前並沒有見過面,何來氣死一說。

再說「空城計」,這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經典的戰役描述,可惜並非事實。

這段故事的出處是根據裴松之《三國志注》中「郭沖三事」改編過來的,但裴松之在引文之後隨即給予辯證,認為這是子虛烏有的,街亭之戰時兩人並不在一處,何來一戰之有?

諸葛亮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對於故事的描寫、人物的刻畫可以說非常成功,以至於很多人分不清楚故事的真真假假,拿「故事」當「正史」來討論。

我們不能因為《三國演義》的虛構而否認它的文學地位,畢竟其根本就是小說;也不能因為將一個歷史人物去掉「神化」之後而貶低他當時的貢獻和成就。

歷史河長,滾滾洪流中總會有遺失,也會裹上不真實的泥沙,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正視歷史,去看那些真實的片段,感受來自遙遠時空中存留下來的智慧和在文字間流淌的情緒。

你還知道什麼有關於真實三國歷史的故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幾個比較典型的張冠李戴的錯誤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許多人都對其耳熟能詳,對其中的典故也都能如數家珍的列出來,但是演義畢竟屬於小說,許多情節都是為了劇情需要而編造的,更有一些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情節。筆者本次...

只可信三分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以為書中寫得皆...

《三國》中被誤讀的幾個歷史人物

世人熱捧的三國故事,主要來自演義。本文盡力溯本清源,呈現一個個豐富而細膩的歷史人物。1、關羽 一介武夫 剛愎自用從「溫酒斬華雄」的豪邁到「千里走單騎」的忠義,從遍布世界的關帝廟到香港影視劇里警察...

三英戰呂布是否確有其事?

《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道「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這也是小說最經典的片段之一。話說華雄被關羽斬殺後,董卓起兵二十萬,與呂布等守虎牢關。袁紹等八路大軍前往虎牢關對敵,在交戰中,呂布英勇無敵,幾路大軍都打...

《三國演義》里哪些情節是虛構的?

虛構是指凌空構作;憑空捏造;虛幻之實化體現。捏造創造,並不代表不存在,人知曉也是一種存在。對於文人來說,在寫作的過程中,根據行文的需要,憑藉自己的聯想、想像合理地虛構出一些故事、情節或有關細節,...

看了《三國演義》講三國歷史的朋友,糗大了!

很多朋友想必都看過《三國演義》,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刻畫鮮明。諸葛亮未卜先知,成智慧的化身;關羽威猛神勇,忠義的化身。小夥伴們每每說起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都是朗朗上口。其實這跟正史相差甚遠。是不是糗大了!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不同的諸葛亮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不同的關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在三國演義中被魯迅先生評價為「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字孔明)。在演義中諸葛亮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用兵如神,但歷史上的諸葛亮卻善於內...

最歷史 還你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