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被誤讀的幾個歷史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世人熱捧的三國故事,主要來自演義。
本文盡力溯本清源,呈現一個個豐富而細膩的歷史人物。
1、關羽 一介武夫 剛愎自用
從「溫酒斬華雄」的豪邁到「千里走單騎」的忠義,從遍布世界的關帝廟到香港影視劇里警察局供奉的香案,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把關羽當成神去看待。
因《三國志》作者陳壽「尊曹抑劉」的傾向,關羽的傳記不足千字,可以確定的是,關羽是一員勇猛非凡的虎將,但也不過一介有勇無謀的武夫。
關羽確實武藝高強,顏良就是被他「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
〔《三國志·關羽傳》: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不過接下來的「誅文丑」則又屬《三國演義》的發揮。
「誅文丑」出現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關雲長掛印封金」,為製造氣氛鋪墊關羽出場,作者先交代了曹操帳下名將張遼、徐晃等都拿文丑莫可奈何,等關羽出馬,三兩下就把文丑搞定。
文丑是袁紹手下名將,本事也著實了得,他就這般「冤死」了。
按史載,文丑命喪於著名的官渡之戰,而且很可能死在亂軍之中(《三國志·袁紹傳》: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丑挑戰。
太祖擊破之,斬丑。
),和關羽搭不上干係。
細讀《關羽傳》可發現,歷史上的關羽極度缺少政治頭腦。
他不懂得聯吳抗曹的重要性,拒絕孫權的聯姻,態度很不友好,辱罵求婚的使者,得罪了東吳。
孫權謀取荊州後,將關羽父子斬殺於臨沮。
如果說缺少政治頭腦葬送了蜀漢的前程,那麼「頗自負,好凌人」就是關羽個人最大的性格缺陷。
建安十九年(214年)馬超來降,關羽致信諸葛亮探問虛實,虧得諸葛亮知道他的那點「小算盤」,說馬超雖與張飛棋逢對手,卻難與關羽為敵。
關羽這才放下心來,並沾沾自喜。
〔《關羽傳》:(諸葛亮)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
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陳壽的《三國志》記載這個事情本很簡單,但到了《三國演義》那裡,因為羅貫中把關羽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也當成是優點來寫,甚至出現了關羽不顧駐守荊州的軍職,一心要入川與馬超決鬥的情節。
等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他更是居功自恃起來。
看不起糜芳、傅士仁等搞後勤的軍官。
後來,眼看關羽出軍乏糧被困,掌握著糧草用度的糜、傅二人以牙還牙,不準備出手相援,關羽哪裡受過這等氣,揚言「還當治之」,準備回來治他倆的罪,逼得二人反叛。
最終,關羽敗走麥城。
2、諸葛亮 並非軍事奇才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個卓有建樹的政治家,但在軍事上可圈可點處並不多,遠非《三國演義》所渲染的那樣用兵如神。
「火燒博望坡」劉備是主角
《三國演義》中,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進攻新野。
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
夏侯惇中計,大敗而歸。
諸葛孔明打響出山後的第一炮,也令關、張等人折服。
然而,歷史上此事發生在建安七年(202年),火燒博望坡這場戰鬥進行之時,諸葛亮尚在南陽躬耕,直到建安十二年他才出山,這場漂亮的勝仗實為劉備親自指揮,與諸葛亮毫無關係。
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後,劉表派劉備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領曹兵於博望。
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
最後,劉備伏兵於路旁,自燒屯營偽遁。
夏侯惇不知有詐,率兵追之,為伏兵所破。
劉備雖獲勝,但曹兵損失並不多。
「既生瑜,何生亮」的歷史冤案
歷史上的周瑜不僅容貌出眾,風流儒雅,講求生活品位,還是一位胸懷韜略、英勇善戰、屢建奇功的傑出將領。
孫權贊他「有王佐之資」,稱帝時還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史家也稱其「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
至於其氣量,簡直可以用寬容大度來形容,《江表傳》記載:「(老將陳普)頗以年長,數凌辱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較。
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又據裴松之注《三國志·周瑜傳》記載,劉備一次與孫權談及周瑜,也說他「氣量廣大」。
所謂「三氣周瑜」,只不過是小說家的杜撰罷了,卻成為周郎身後數百年來的最大冤案。
周郎、諸葛兩人在正史上並無過節,也無正面交鋒,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
而周瑜病逝後,蜀國來弔唁的是龐統,也不是諸葛亮。
3、張飛 本是文藝男
《三國演義》人物中,被歪曲得最厲害的,恐怕非張飛莫屬。
在小說里,張飛出場,即如此描寫他的容貌:「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就這20個字,把威猛無匹的猛將形象定了調。
作者後來還添油加醋,引了不知道哪裡來的打油詩,單說他長坂橋上喝退曹軍的事:「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
張飛是猛將不假,《三國志》也說他「勇而有義」,「萬人之敵」。
劉備走新野,聽說曹軍追來,丟了老婆孩子跑路,讓張飛帶20騎斷後。
「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
張飛死後被追封為桓侯,在古代,只有最擅開疆拓土、威震敵國的人,才能被冠以「桓」字。
然而後來演義據此發揮想像,認為張飛就是一個莽撞、勇猛的武夫,就失之偏頗了。
這個傢伙其實蔫壞得很。
曹操破張魯之後,他跟張郃對峙50多天,看著張郃的軍隊在山路上擺不開陣勢,就帶了一萬精兵,從小路上跟張郃邀戰,可憐張郃的大軍顧頭不能顧尾,被張飛撿了大大的便宜。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說:「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說明張飛對待君子的時候,還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物。
義釋嚴顏是眾所周知的故事,到劉備占據成都之後,劉巴初降,張飛馬上去拜訪,讀書人劉巴認為他是武夫,不跟他講話,張飛憤怒,但是也沒有跟劉巴過不去。
諸葛亮跟劉巴說:「張飛雖然是武將,但是也敬慕足下。
」
至於張飛容貌,雖然《三國志》沒有描述,但是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後主劉禪,一個是敬哀皇后,一個是張皇后。
倘若張飛真是豹頭環眼,生出來的女兒遺傳了父親的相貌,恐怕劉禪也不敢娶。
根據一些古書記載,張飛還在書法和繪畫上很有造詣。
元代吳鎮有詩名《張益德祠》,詩中說張飛擅長書法,連鍾繇、皇像也未必比得上他。
詩人難免有些浮誇,但是張飛書法不賴,當是定論。
明代的《丹鉛總錄》中,也有一條關於張飛書法的記載:「涪陵有張飛刁斗銘。
其文字甚工,飛所書也。
」而同時代的《畫髓元詮》則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說張飛不僅擅長草書,而且能畫仕女圖。
可惜的是,這位將軍的美人畫作沒有傳世。
4、貂蟬 虛構的「紅顏禍水」
三國里的美女不少,貂蟬是最突出的一個,她在男人的策劃之下,成為王允美人計中最關鍵的角色。
這個人們熟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實際上只是一個虛構的歷史人物。
據《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記載,董卓喜怒無常,曾因小事不滿而「拔戟擲布」,呂布心懷怨恨,後因與董卓的侍婢私通一事,「恐事發覺,心不自安」,於是萌生殺機。
王允不失時機地拉攏呂布,合謀殺死了董卓。
《後漢書》對此事的記載也大致相同。
在真實的刺殺事件中,王允的確運用了一些計謀,但根本不是人們熟知的美人計,也許只有「布與卓侍婢私通」一事能與美女沾上邊。
「力斬亂臣憑呂布,舌誅逆賊是貂蟬」,北宋理學家邵雍的這兩句詩最早出現了貂蟬的名字。
後來,貂蟬又成為《刺董卓》、《貂蟬女》等金代和宋元戲曲的主角。
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讓貂蟬的形象變得更加具體。
在劇中她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曾被漢靈帝選入宮中,成為一名宮女,因掌貂蟬冠來,故名貂蟬。
後來靈帝將其賜予丁建陽,丁建陽又將她配與養子呂布為妻。
黃巾起義時,夫妻二人失散。
她之所以接受王允的連環計,就是為了能與遠在長安的丈夫呂布團圓。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捕風捉影地對貂蟬的故事進行了有意的誤讀,她的身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由呂布之妻變為王府歌伎,把原本被動接受美人計的貂蟬塑造成一位「年方二八,色伎俱佳」,深明大義,為報王允教養之恩而甘願獻身的女性。
但是,這個被羅貫中稱讚的智勇雙全、捨身救漢的奇女子,看似女中豪傑,實為男人手心的尤物而已。
在男權社會下,年輕貌美的貂蟬被剝奪了愛與被愛的權利,身不由己地踏入虎狼之穴,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身體,完成了男人所謂的「義舉」,但即便捨生取義,也難免被扣上「紅顏禍水」的帽子,貂蟬何其不幸!
5、二喬 銅雀春深別有緣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的這兩句詩帶給後人無限遐想,人們紛紛猜測,她們到底有多美。
羅貫中更是在《三國演義》里,把二喬與孫權、周瑜的愛情故事渲染了一番,銅雀台被說成是專為二喬所建,赤壁之戰成了為爭奪女人而發動起來的「特洛伊戰爭」。
二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們姓橋而不姓喬。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記載,建安三年,孫策欲取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合軍西進占領了皖城,「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
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在《江表傳》中,「策從容戲瑜曰:『橋公兒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她們的故事在史料中也就只有這寥寥的數筆,並沒有後世傳說中那樣精彩。
關於曹操為二喬修建銅雀台,並發動赤壁之戰的故事,就更不足為信了。
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建安十三年(208年),而銅雀台始建於建安十五年(210年),諸葛亮勸說周瑜聯合抗曹時,怎麼會預先知道曹操會打造一個銅雀台?
在真實的歷史上,大喬、小喬姐妹並沒有後世臆想的那樣重要,她們和那個時代所有的女人一樣,只是男人故事裡的小小符號而已。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重病臥床的曹操擔心妻妾們今後的生活,特意在遺令中說:「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讓妻妾仍住在銅雀台不致被趕走。
他還擔心她們以後日子艱難,勸她們學會做鞋子,賣了作為生活費。
曹操的良苦悲憫用心令人感慨,也從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女人在失去丈夫後流離失所的命運。
更有甚者,東吳大將呂蒙去世後,孫權痛苦之餘,還令呂蒙的兩個愛妾殉葬,可見那時殉葬制十分普遍。
曹操沒讓妻妾陪葬,也算是她們運氣不錯。
她們從屬於男人,輕得就像風中的塵埃。
三國演義和正史100個不同之處,三英未戰呂布,關羽孔明差太多
《三國演義》風靡海內外,廣受大眾喜愛,但因小說裡面有很多和正史有出入的地方,所以也眾說紛紜。有人說小說不能當正史看;也有人說如果都按正史寫,估計就沒人看了。要我說,兩個結合起來看,雖然小說與正史...
正看歷史,為何羅貫中要這麼寫三國?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
談談三國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原來演義是騙人的!
三國演義是我國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寫的。演義里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正所謂「 七分實三分虛 」。但就是因為太過優秀,太過流傳,反...
怒鞭督郵不是張飛,是劉備!火燒博望坡的不是諸葛亮,還是劉備!
《三國演義》中記載,劉備、關羽、張飛因討伐黃巾軍有功,劉備被封為了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一個小官,劉備到任後,很受當地百姓愛戴,可是恰逢上官督郵來審查工作,和劉備發生矛盾,張飛看不慣,喝了點酒後,...
搞軍事,諸葛亮其實是個門外漢!
諸葛亮是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亮相的,不過在這之前,作者就已經營造了足夠的氣氛,先聲奪人,劉皇叔兩顧草廬而未能得見,增添了許多神秘感和期待感。孔明未出茅廬便定三分天下,就是那個有名的隆中對:「...
三國演義使周瑜、魏延蒙受千古奇冤!張飛出身書香世家,溫文儒雅
三國演義是一本在三國志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加工而成的小說。它所描述的內容有一半是羅貫中虛構的,其中不免帶有一定主觀想像性。關於三國時期五位著名的武將,世間對他們誤解頗多,下面讓我們來揭開他們的真面目吧!
還原歷史真相:那些年騙過我們的名人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國一些名著小說不僅取得文化藝術的成就,同事巨作也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諸多小說名著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你可知否,...
草船借箭另有其人?解讀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
了解三國演義的朋友,多數都會認為諸葛亮是所有人物中最為耀眼的明星。諸葛亮的智謀遠慮讓後世無數人拜服。但是歷史果真如此嗎?但凡了解過一些正史的朋友就會發現,諸葛亮的很多光環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三國死不瞑目的六大名將,第三不死蜀漢不亡,第六不死,改寫三國
在三國亂世這個舞台上,在這個充滿廝殺和陰謀的戰亂時代之中,不僅僅有身居高位志得意滿的者,也有抱憾終生死不瞑目的人。這些人如果不是意外死亡,極有可能影響整個三國的局面,我們不妨來看看。
真實還原,被《三國演義》了的諸葛亮(一)原創
各位看官,請聽小編在此胡說八道一番。信不信由你,如果信了,懇請高抬貴手,關注並評論小編,助力小編過新手期!在人們的心中,以「臥龍先生」著稱的武侯諸葛亮,是神一樣的人物。他總是能把對手玩弄於鼓掌之...
《三國演義》中到底有哪些歷史欺騙了我們數百年?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出了名的七真三假。大方面統攝周全,小方面出入頗多,一時說之不盡。那麼《三國演義》到底有哪些歷史欺騙了我們?今日,不妨跟著小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