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歪曲歷史,請還歷史一個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75 %
投票人數:12人

本話題由@顧長青 提供,諦獅公司撰文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優秀的歷史小說,長期以來被翻拍成了各類電視電影,其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在人名群眾的思想觀念中已根深蒂固,不止是老一輩人,就連大部分年輕人都已經把它當成了真正的歷史來看。

但小說終究是只是小說,為增加讀者的興趣,羅貫中在整部《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人物、事件數不勝數。

是小說就該有主角,三國演義中的絕對主角就是劉備率領下的蜀漢。

那還原歷史真相自然也要從主角入手。

首先,著名的"桃園三結義"不存在於真正的歷史中,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美化主角而憑空杜撰出來的情節。

劉備

歷史上的劉備並不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溫文爾雅、形同儒生,而是有勇有謀,血氣方剛的年輕領導人,在起事討伐黃巾軍的時候劉備才不到30歲且作戰十分勇敢並數次立下戰功,怒鞭督郵、襲殺徐州刺史、斬曹將蔡陽首級。

作為政治家,劉備也是寬仁有度、以德服人,出事公正不偏心,關羽失荊州敗亡後,劉備伐吳被陸遜火燒連營也並不是為了私情義氣用事,而是想奪回荊州。

在作決策之時並沒有像小說中那樣總要詢問軍師,事實上劉備在識人用人上比諸葛亮更勝一籌,他提拔重用了黃忠和魏延,又囑咐諸葛亮"馬稷言過其實,不可重用",而諸葛亮卻因為馬稷是自己的學生而十分信任,後來馬稷失街亭,直接導致了北伐失利。

諸葛亮

諸葛孔明在《三國演義》中可以稱得上是神一般的存在了,會占星,卜凶吉,提《隆中對》助劉備三分天下,智謀無雙。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出山就是軍師,而正史中的諸葛亮在出山後的十多年間從未指揮過任何一支軍隊,而是在現在湖南衡陽一帶任職於後勤管理,相當於"稅務局長"的角色。

《隆中對》這一軍事戰略在早幾年魯肅就已經向孫吳提出過。

劉備看上了諸葛亮的好口才,派他去遊說孫權聯手抗曹,這是劉備第一次在軍事行動中用到諸葛亮,而接下來的赤壁之戰基本都是周瑜在指揮,諸葛亮充其量就是打下手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說的是周瑜,並不是歌頌的諸葛亮,甚至連那把羽扇的使用者都是周瑜。

至於"草船借箭"和"借東風",借東風的是周瑜,而且說不上借那麼神乎其神,只是周瑜了解當地的氣候,知道會刮東南風。

草船借箭的是孫權,還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五年之後的事情,和諸葛亮一毛錢關係沒有。

說他伶牙俐齒,能言善辯倒是所言非虛,這一點在與王朗對罵中得以完美展現。

"空城計"什麼的也都是羅貫中虛構出的事件罷了。

相反,諸葛亮還有著很強的權欲,貪慕個人的虛榮,在蜀國國力日漸衰退的時候,諸葛亮依然我行我素五出祁山(三國演義中為六出祁山),為的是在活著的時候建立一番豐功偉業,名垂青史。

諸葛亮竭澤而漁,焚林而獵的直接結果就是在他死後,姜維一人已無法支撐蜀國的發展。

至於為何後來的歷朝歷代還要一味地吹捧諸葛亮,說白了就是洗腦,讓人學習諸葛亮的忠心,即使大權在握也不會造蜀漢的反,取而代之。

關羽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雲長可謂是江湖兒女的大眾偶像了,但倘若告訴你關羽用的兵器不是青龍偃月刀,而是一把槍、矛、槊一類的兵器和一把環首刀呢?相信僅憑這一點就足以顛覆大多數人的認知。

史料記載,像青龍偃月刀那樣的長柄寬刃大刀直到唐宋時期才出現,三國時是不具備這種鍛造技術的,且製造出來也是用於一些儀式,沒有實戰價值。

《三國志-關羽傳》有這樣一段描述:"曹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用的是"刺"一詞。

再說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東嶺關孔秀,洛陽城韓福、孟坦,汜水關卞喜,滎陽王植,黃河渡口秦琪,均不見於正史記載,都是羅貫中虛構的人物。

所以過五關斬六將的事情根本不曾發生。

三國演義小說中"溫酒斬華雄"極盡所能地表現了關羽的武功蓋世,但其實華雄是被孫堅幹掉的。

"三英戰呂布"也是很荒誕,在正史上,只有王匡、孫堅、曹操的部隊和董卓的部隊交過戰。

"斬顏良,誅文丑",《蜀書》中記載了關羽的這一功勞:"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

這說明關羽的勇力還是有的,並非完全杜撰。

但是按照《蜀書》中的記載,關羽是在斬了顏良以後,就立刻逃歸劉備的。

文丑被斬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張遼和徐晃的所為。

《三國演義》為了凸顯關羽的義薄雲天還特地虛構了"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事件。

(倒是關羽喜歡人妻這一點,與曹操有點相似)

然後"單刀赴會"呢?正史中確實有這一事件不假,但《三國演義》本末倒置了,單刀赴會的主角乃是東吳的魯肅,屆時孫劉兩家因荊州的爭奪屢有摩擦,為了維持孫劉聯盟,魯肅便主動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進行談判,《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

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平分荊州,魯肅功不可沒。

而《三國演義》中的單刀赴會,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倒成了鼠目寸光,臨陣怯懦之人。

關羽的人格形象被無限地誇大,後人將他塑造成仁、義、理、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也因此成為宣揚儒家倫理觀念的最佳人選,明朝末年關羽正式取代過去的武聖人姜尚,成為中國第二任武聖。

不知道那些在身上紋著關公或是拜關公的朋友知道真相後會有什麼樣的心理活動。

可笑的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不實的故事被用在了教科書上,使得學生對於那段歷史從根本上就開始有了錯誤的認知。

聯想到人民日報曾經因為手游"王者榮耀"把荊軻做成了女性而痛批王者榮耀歪曲歷史,不禁莞爾。

《三國演義》一直被翻拍,可《三國志》為何無人拍?大抵是因為三國志沒有三國演義那麼美化和有趣。

但這不能作為模糊真正歷史的理由。

歷史原本的樣子應當受到尊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小說與現實中存在差距的人物

諸葛亮:諸葛亮在政治上與軍事上的出眾才能,加上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品格,都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無論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的人,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可以說,諸葛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