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籍的密林里狩獵——送給世界讀書日的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上就要到來的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的"世界讀書日",希望能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將近一千年前,蘇東坡曾經寫下這樣一段話:「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畫,日趨於簡便,而書益多……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

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

如果蘇東坡活在今天,他的惋惜喟嘆不知道要翻幾番。

因為「有書而不讀」的情形依舊,而今天書籍出版的書種,相比一千年前的北宋,「日傳萬紙」的量級,更是遠超一個讀者所能承受的範圍。

蘇軾《心經》局部

有人做過統計,從漢代至民國,兩千多年出版的書籍,流傳至今的大約十八萬種。

而現如今呢?一年出版的中文圖書,就達十八萬種!書籍的森林,迅速繁衍得無比濃密和深沉。

也就是說,一個今天的讀者,可選的新書就已超越過去兩千年所流傳書籍的總量。


還不去說網際網路的信息爆炸,一切都在快速膨脹,唯一沒有變化的,是一天仍然只有24小時。

因此,今天的讀者選書讀書的確很像狩獵。

走進書店或是圖書館,面對一排排書架、成千上萬種圖書,我們就像身處枝蔓叢叢的書籍密林、亦如面臨萬頃茫然的文字海洋。

如何發現獵物的蛛絲馬跡?如何逐漸鎖定方向?如何開足馬力追獵?……狩獵需要方法!

方法得當,就不必擔心書籍的種類越來越多。

就好像一個經驗老到的大廚,面對無比豐富的菜市場,他能精明又快速地找到他所需要的食材。

如果不明白挑選、消化的方法,再有熱情的讀者,也只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走馬看花而徒勞無功。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傳說中的狩獵高手——古今聞名的讀書大家們,是怎樣讀書的。

「觀其大略」與掃描閱讀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諸葛亮被國人譽為智慧與謀略的化身,據《三國志》記載,其有別於他人的讀書之法是「觀其大略」。

也就是說,諸葛亮讀書,既不是精讀,也不是熟讀,而是一種略讀。

諸葛亮為何先觀大略?主觀上有其自恃才智,一點即通的因素;客觀上,三國時的簡牘書籍早已汗牛充棟,不似上古那般稀缺,「以腹為笥」極不明智,博採眾長才是當務之急。

諸葛亮像

唐代李白對諸葛亮的這種讀書之法頗為讚賞,他在《送孟贊府兄還都序》中說:「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於是李白自己也活學活用「覽千載百家之書」。

《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美國學者艾德勒也認為,讀書首先應該進行「掃描閱讀」(略讀泛讀)

不管什麼書,但凡有機會上手,可以先看看簡介、目錄(結構)、前言,再隨意讀幾頁內文。

不消幾分鐘,你基本可以做出判斷,這本書是否有意思,是否值得買回去繼續讀。

「掃描閱讀」的方法,可以保證你過眼之書目豐富,又不至浪費時間。

如果不是你要做專門研究的領域,大略翻翻就好,沒有必要都掰開揉碎了去看。

大部分書,你掃描領會了要旨就好,人生有限,知識無限,要懂得取捨。

「不求甚解」與檢視閱讀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是恬淡自適、閒逸隨性這派中國文人的祖師。

他是出世者,如果讀書苛求甚解,費心勞神豈不自尋煩惱?反倒影響了他以讀書為消遣的本心。

很多人只注意到他的前一句「好讀書,不求甚解」,卻忽略了他的後一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正是因為他完全放下了「學而優則仕」的心思,所以才能欣欣然、輕鬆愉快地博覽群書。

但歷史很會開玩笑,陶淵明淡泊名利、不求世俗地位的閱讀,恰恰卻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學史至高的榮譽和地位。

陳洪綬《摹古雙冊二十開》之陶淵明像

不求甚解絕非偷懶,只是避免對經典做過度闡釋,比如《詩經》之《關雎》,只是一首情詩,《毛詩序》卻將它與「后妃之德」聯繫在一起,唐代孔穎達說此詩文王教化民眾,宋代朱熹乾脆坐實詩中的「君子」是文王、「淑女」是文王妃子太姒……弄得後人再沒有想像的餘地。

古人云「詩無達詁」,若尋求甚解,恐怕會累死、煩死,若不求甚解,則可遊刃有餘,讓想像力高飛、疾行!

有趣的是,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列舉的第二層閱讀方法就是「檢視閱讀」(粗讀快讀)——把經過掃描略讀的篩選,仍有興致繼續閱讀的書籍快讀一遍。

當然,也有一些書讀到一半,興趣索然,便放棄了。

「檢視閱讀」之法,足以讓你暢享大塊朵頤的閱讀快感(甚至於愉快到忘記吃飯),不會因為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而使得閱讀成為一種負累與任務。

有時候我們計劃要讀的書很多,積壓在那裡似乎泛濫成災,但沒有關係,「有讀過且一讀再讀的,有讀了一半因故停下來的,有翻了幾頁算了的……有心知肚明這輩子大概不會再去讀它的。

」唐諾在《閱讀的故事》中如是說。

「熟讀精思」與分析閱讀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

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

」——朱熹《訓學齋規》

宋朝大儒朱熹熱心教育與功名,自然反覆強調「熟讀精思」,也就是要細心多思,反覆琢磨,邊分析,邊總結,使書中道理如出於自己口中、自己心裡。

對功課作業及喜歡的名篇,尤應採取這種方法。

細嚼慢咽,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朱熹批評那些性子急的人,一打開經典就忙匆匆往前翻。

像餓漢走進飯店,見滿桌小碟大盤,虎咽狼吞,食不知其味。

究竟應該怎樣讀經典呢?朱熹接下來說:「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漸進,則意志理明。

」認真到一個字一個字弄明白涵義,一句話一句話搞清楚邏輯。

南宋 朱熹 行書翰文稿

我們再來看看艾德勒先生怎麼說?他推薦的第三層閱讀方法果然是「分析閱讀」(精讀細讀)——對於那些在「粗讀快讀」過程中,我們擊節讚賞的佳作,值得回頭再次精讀細讀,甚至反覆推敲、摘抄筆記,分析透視它們的結構、邏輯、語言等細節。

這個世界上能讓我們真正頂禮膜拜的好書,其實並不很多。

「一意求之」與主題閱讀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一意求之」、「由此及彼」是文豪蘇東坡首先提出的。

大意是說,我們如果想要了解某個專門領域或是解決某個具體方面的問題,就要帶著這個問題,集中精力有的放矢、有所針對地閱讀一系列相關專題書籍,這有點像近世大學的課題研究了。

《宋人物圖》

《孫子兵法》中有「敵分我專」的說法,八面受敵絕不應八面出擊,而要集中優勢兵力「以眾擊寡」,達到各個擊破敵人的目的。

蘇東坡靈活運用了這種方法,從不囫圇吞棗淺嘗輒止,而是集中精力,一本書關聯到另一本書,一個專題接著下一個專題,「一意求之」,各個擊破而徹底消化。

如此將頭緒紛雜、內容浩瀚的書籍資料分割蠶食。

令人驚訝的是,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艾德勒先生的最後一層閱讀方法正是主題閱讀(關聯專題),他建議我們根據某種興趣、工作和研究的需要,在讀完一本好書之後,「順藤摸瓜」進而尋找若干相同主題的圖書,進行參考與比較研究。

我們買書,也常常遇到類似情形,本來是定向搜求一本書或是一個作者,結果進了某家書店,搜尋獵物的途中,發現這本也很不錯,那本也「原來你在這裡」……由此及彼進行主題閱讀好似「瓜蔓抄」,最終斬獲無數。

南宋 劉松年(傳) 《山館讀書》

艾德勒先生(Mortimer J.Adler,1902~2001)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書》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他最初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是1940年,距今已70餘年。

他所主張的「掃描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4個層次的遞進讀書法,不僅與中國古代文豪們「觀其大略——不求甚解——熟讀精思——一意求之」的閱讀秘笈絲絲入扣,與他同時代的中國學者也常常不謀而合呢!

我們先來看魯迅先生,他曾提倡「閱讀的五部曲」。

一是泛覽,「放開肚量,大膽地、無畏地、儘量地吸收……隨便翻翻」;二是硬看,較難懂的書,硬著頭皮讀下去;三是專精,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門深入研究,否則終究一事無成。

四是活讀,「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五是參讀,魯迅讀到一本好書,還會參讀該作者的傳記、相關專集等,以便了解其領域與時代的背景。

劉松年《十八學士登瀛圖》局部

再看著名出版家鄒韜奮先生,他讀書時,總是先粗略瀏覽一通,對其中比較有趣的,便在書目上做個記號,再快看一遍,尤其喜歡的再細讀第三遍,最最喜歡的便一讀再讀專題讀

這樣,他讀過的書籍就形成了一座寶塔,基礎是廣泛瀏覽的,越往上數量越少,讀得越精越專。

鄒韜奮把這種方法形象地總結為「寶塔式讀書法」

寶塔法把快覽和慢讀有機結合,選優汰劣,避免了平均用力,也避免了時間的浪費。

現代商業社會,人們常常說「贏家通吃」。

我們驚人地發現,在書籍的密林里,古今中外那些狩獵好手的捕獵之法神奇相似。

一通百通者,仿佛對所有的獵物瞭若指掌;難於啟動閱讀者,不免「游談無根、有書而不讀」,或許我們也可以說——「贏家通讀」?

最後再講一個傳奇,明末清初最著名的讀書人顧炎武,「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

或逕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就這樣,他一人二馬三騾,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如此數十年,寫成囊括全國山川地理的專著《肇域志》,考察農田、礦產、交通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以及讀書筆記《日知錄》和《亭林詩文集》。

石濤《《山水圖冊八開》之休夸震澤如天大

這樣的狩獵過程,堪稱獵人之登峰造極;這樣的狩獵樂趣,密林外的非獵人可能永遠不懂。

文/曾孜榮(中信書店副總經理、中信美術館執行館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閱讀的4場狩獵——送給渴望閱讀的你

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的"世界讀書日",希望能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將近一千年前,蘇...

歷史名人是怎麼讀書的,想學的趕緊看過來

讀書如烘焙,得其法,營養與美味兼得;不得其法,則兩者皆失。然而其法何在?古今中外名人讀書各不相同,皆在因事、因人、因書而變。於是小煙今天精心烤制出10位歷史名人的讀書方法,與諸位小夥伴們分享。

「經典」名人讀書方法、經驗總結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提起讀書,都覺得是個苦差事。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今晚我們就請大家來看看名人的讀書方法,為學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槳,事半功倍,苦中作樂...

古今中外名人最牛的十二種讀書法

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沖!多讀書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大數學家華羅庚認為讀書類似化學的「蒸餾」,蒸餾過程就是提取某一物質精髓的過程。他曾說:「一本書在未讀之前,感到並不厚;在讀的過程中,如果對各...

書籍泛濫的今天,最有效的3+6讀書法看了才知道

浩如煙海、書籍泛濫的今天,我們怎麼讀書,讀什麼書才能讓我們更大意義上去汲取知識的養分呢?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以書為友,多讀書,常讀書,總有好處。這些真理永遠不會被歲月的屐痕所泯滅,反...

八面受敵精讀法助力通才蘇軾的文學偉績

文/秋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個極為突出的人物,不僅是個文壇中會吃會做的萌吃貨,他更是個詩、詞、文、書、畫的通才,在以上領域都有不俗的建樹。據悉,當時的文壇大哥歐陽修讀到他的...

向古人學習如何讀書

讀書,學習這兩件事在現如今對知識要求越來越高,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即使邁出了校門,走向了工作崗位,這兩件事依然不可荒廢。其實很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付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