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最重要的是有效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藥山

圖片來自網絡

以前的時候,一說起學習就想到讀書,一說到讀書,就想要讀的越多越好。

很多人對中國人人均閱讀量太少而「痛心疾首」,從2011年以後,我每年閱讀書籍超過100本,自2014年以後,每年閱讀量近400本書籍,自己有時候也感覺有點兒自豪,感覺自己讀書讀的多了,自然學習到的東西也就多。

但今年以來,就很少計較自己閱讀的多少本書了,一方面我的mentor易仁永澄曾經對我說過:

閱讀是成長的重要部分,但是閱讀絕對不能以讀過多少本書來作為關鍵指標。

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讀過這本後浪出版社出版的經典書籍——《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從前年開始,自己閱讀速度上升的很快,一年能讀3、400本書籍不在話下,然後感覺自己既然已經有了極大閱讀量,必然是一個水平很高的人了,在隱隱然的沾沾自喜中,看到這本書中一開始的文字就給了我當頭一棒:

迄今為止,你讀過那麼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容呢?

而當對方問題下面的問題,你會怎樣回答呢?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裡?

這些問題讓我有些汗顏——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讀完,而是為了學習成長啊!

如何閱讀一本書

陸遊在詩中說: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沒錯,在閱讀的時候,想要讀書好,讀好書,其實也需要在「書本之外」,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上面提倡的是:

想要好好讀書,先學會選擇好書。

從如何羅列購書清單,到指名購買某本書籍的重要性,再到如何找到幫助自己找書的「樞紐」。

當你閱讀的是有「高營養價值」的好書,你的品位自然慢慢培養起來,也就不容易「營養不良」,這比一般泛泛而談學習就是多讀書,效果要好的多。

對於閱讀,作者提倡的也不僅僅在於「」,他更關注的是: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做讀書筆記,其實是一種主動式學習方式,讓自己主動的汲取和消化書籍中的營養,讓你的靈魂因此變得豐盈起來,讓你的心智獲得改變。

這一點,是被動的泛泛而讀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我特別欣賞台灣的著名出版人郝明義先生,他在自己的書中介紹過歷史上三位名人的讀書風格: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諸葛亮的「觀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讀精思」。

  • 說陶淵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傳》)。

  • 說諸葛亮「觀其大略」,典出「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

    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三國志·諸葛亮傳》)

  • 說朱熹「熟讀精思」,典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

    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

    (《朱子讀書法》張洪)

郝明義先生並不認為這種比較是有意義的,因為他不相信這三個人真的是各自只有一種讀書風格。

他說:

有些書就是需要「觀其大略」,有的需要「不求甚解」,有的則需要「熟讀精思」。

不但如此,同一本書里,有些地方讀來需要「觀其大略」,有些需要「不求甚解」,有些則需要「熟讀精思」。

更有甚者,同一本書,可能第一遍讀來只能「觀其大略」,第二遍「不求甚解」,第三遍才能「熟讀精思」。

因此,與其說「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是這三個人不同的風格,不如說是三種不同的方法。

而這三個人一定都是對這三種方法都很精嫻的。

從這個角度上去看,如果一味的快速閱讀,其實並不是讀書,而是炫耀自己的速讀技巧,是在拿書本玩雜耍,對提升自己素質方面毫無意義。

圖片來自網絡

閱讀速度說白了,並不是一個多麼神秘的方法。

雖然很多書籍涉及快速閱讀方法或者是影像閱讀法,都是教你如何速讀的東西,確實有不少有價值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這些技巧也好,方法也好,都僅僅是術的層面。

賣油翁曾經說過:無他,唯手熟耳

閱讀其實也是這樣。

我在2009年的時候每周都讀一本書,一年下來52本,2011年的時候就可以突破100本了,2013年閱讀168本書。

直到2014年,我才開始努力嘗試挑戰平均每天一本書的標準和效率。

當書讀的多了,尤其是某一種類型的書籍讀多了的時候,很多概念和規律都是相通的。

特別是在講究方法、技巧的地方,往往只是換個名字,其本質和內在原理,都不會有所改變。

這樣閱讀的時候,就可以很輕易的快速掠過,重複的東西只關注作者自己定義的內在含義。

這樣一來,讀書當然也就快了許多。

你說這是什麼秘籍嗎?只是熟悉而已!

和書一起成長

記得曾經在一本關於閱讀的書籍中看到過這樣的觀點:一本好書可以和讀者一起成長

第一次讀到這樣觀點的時候,我還心裡暗暗的笑作者有些故作玄虛。

我一直堅信的是「作者已死」的觀點。

認為書一旦寫成了,原作者的主觀方面內容就不在我們考慮之內了,我們應該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去體驗書中的東西,去詮釋書本的內在含義,這一切都和作者毫不相關。

但是我忽略了兩點內容:

  • 一方面,「作者已死」的觀點主要針對的,是小說的虛構性作品,或者說是純文學作品。

  • 另一方面,「作者已死」這個觀點並不代表著書籍本身不能成長,正如種下種子的園丁離開了,並不代表著種子不能發芽、開花和結果。

    當然,我真正理解這個概念的原因在於,我讀到了讓我一直和它共同成長的書籍。

    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

    當我每年重複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都能從這本書里得到新的感受,體會到新的精神,那麼這本書肯定是和我一起成長的書籍。

    永澄,板磚還有王肖傑老師他們推薦的《論語》、《道德經》等書籍,當然也是可以和人一起共同成長的書籍,但是正是因為過於博大精深,在閱讀的時候,往往感覺「肅肅如敬大賓,言語遜遜似對師長」,因此,仿佛每次面對的都是一座從未登頂的高峰,豈敢奢談「共同」二字!而我重看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每次重看的時候,就像是久別重逢一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彼此聊聊自己近年來的感受,總會從彼此身上得到新的發現和驚喜。

    最近,我看這本後浪出版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發現比之前的各種關於閱讀的書籍更加有可操作性,更加的平易近人。

如何分享一本書

讀一本書真正讀懂了的標誌,不在於自己因此通過了多少考試,或者讀過多少遍,而是在於你能講給別人聽,讓別人也認同或接受這本書的觀點

分享一本書,肯定有其內在的技巧。

我讀書畢竟還是少,這方面的經驗不夠豐富。

只是有一次我看到了拆書幫趙周老師的作品《這樣讀書就夠了》,才發現,閱讀分享原來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而且對自己來說,在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提高。

比如說為了準備分享而反覆看書,可以讓自己更加熟悉書籍本身的間架結構,從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針對自己需要分享的章節內容進行內化和提煉。

而且分享本身是對書面知識轉化成自身能力的關鍵所在。

因此,如果讀完一本書卻不去分享,實際上是放棄了自己的進一步內化知識的機會。

當然,分享並不只是參加讀書沙龍這一個途徑。

寫成文章分享是對自己的文筆提高進行的針對性練習,而進行遊戲化分享不僅提高自己對本書的掌控能力和理解深度,而且還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遊戲力,也就是玩商。

是更加全面的分享和內化。

比如一本《不抱怨的世界》,你寫一篇書評,抒發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一種分享。

你參加讀書沙龍,用語音把自己對「無怨」的感悟說出來,可能效果更佳,更促使自己不再抱怨。

而如果你組織一場「不抱怨」的活動,讓小夥伴們分享的話,不僅讓自己對書本知識進行了深入的內化,更多的是你全面深入的進行不抱怨的實踐,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而參加讀書沙龍分享,難度比遊戲化要小得多,但對自己綜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巨大的。

  • 一方面是提高自己對書籍本身的理解和認識能夠更加快速的轉化經驗。

  • 其二,是可以通過參加分享活動,增加自己溝通交流能力。

    都會對平時比較靦腆,又沒有多少機會參加公眾活動的我這樣的屌絲來說是個難得的體驗機會。

  • 其三,參加讀書沙龍活動要求一般使用ppt的方式進行分享,對自己把書本知識視覺化、框架化等能力提高尤為突出。

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到的另外一種方法也頗為令人心動,那就是:

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的確,我們想要讀書,本質上不是泛泛而談讀過多少本書籍顯得你很「厲害」,而是希望你通過閱讀,通過有效的閱讀,促進自己思想的內化以及升華,讓自己過去的閱讀體驗在今後工作生活中得到應用,讓思想增色,讓生活添彩,讓成長提速。

這樣的有效閱讀,絕不可能「讀過就忘」,「閱後即焚」。

圖片來自網絡

有效閱讀,不僅僅在於「讀」

前兩天曾經看過一本書叫《書店之美》,反映國內各個大城市中各個獨立的書店之美妙,裡面有一句話我特別贊同:

閱讀並不僅僅是看書,而是利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感受世間的色聲香味觸法,閱讀也就是用自己的靈魂去悅人、悅心、悅事。

這樣的閱讀應該才是最高端、最時尚的閱讀方法吧!羅振宇在《邏輯思維》里一直在說讀書是件很苦的事情,所以他要替別人給大家讀書,但他的讀書內容中,如果沒有把人世間這麼多離奇故事娓娓道來,沒有自己這麼豐富的人生閱歷去融合內化,誰又會感興趣呢?

自從入手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以後,一直把書上的原則方法當做寶貝,因為這本書講的有效閱讀,已經突破了「閱讀本身」,貫穿整個學習的流程,因此,如何再結合《如何閱讀一本書》建議的主題閱讀形式,可以讓人更加容易結合自己的知識,去建立涉獵範圍更廣的閱讀體系。

但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

更多時候,需要閱讀的,還不是手頭一本薄薄的小書,而是人生、社會這樣一本本厚重的「大部頭」。

需要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和實踐,去摸索答案了。

✤作者:藥山 簡書作者,職業生涯規劃師,心理諮詢師,法律工作者。

✤本文由藥山授權在古浪讀書頭條號發布。

網媒轉載或紙媒發表,請預先取得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書籍的密林里狩獵——送給世界讀書日的話

馬上就要到來的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的"世界讀書日",希望能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書是人類最好的陪伴者

讀而思deepreader關注我們頭條號每天收聽我們的消息讀而思為您推送精品閱讀讀一本好的書,就像是和許多不在場的高尚的人談話,你會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我們可以由

書籍泛濫的今天,最有效的3+6讀書法看了才知道

浩如煙海、書籍泛濫的今天,我們怎麼讀書,讀什麼書才能讓我們更大意義上去汲取知識的養分呢?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以書為友,多讀書,常讀書,總有好處。這些真理永遠不會被歲月的屐痕所泯滅,反...

80句經典讀書名言

1、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美國)2、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3、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培根4、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5、讀...

讀書,你真的會嗎?來,滿滿的乾貨!

古語云:「書非借,不能讀」。 雖是古人言,卻略帶嘲諷意味,大概說的是如果是自己買的書,會一直覺得只要自己想讀,隨時可以讀,而對於借的書,畢竟是別人的,要儘快還,所以看書的積極性反而更高。讀書好,...

拒絕被洗腦,做個積極主動的閱讀者

近幾年,隨著知識付費浪潮的興起,很多人加入了讀書學習、自我提升的隊伍。從《每天聽本書》到《天天聽好書》;從五分鐘讀懂名著,到十分鐘看懂經典;從一周讀完一本書,到一年讀完200本書……各種速讀、快...

讀穿一本書,3招就夠了?

貓寧!當你打開這篇文字就證明了,我們一樣熱愛閱讀。 :)於我來說,閱讀最初是興趣,後來漸漸變得順其自然。讀書越多,越發現自己無知,於是更努力去多讀好書。一次,和書友交流時感慨:這輩子,好書太多,...

讀書四重天

最近也有些朋友因為我的影響選擇了每天都看書,看書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的成長和知識的獲取渠道和積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來自於讀書看書!讀書是最好的成本最低的且收益又是最大的一種投資,可以直接通...

向古人學習如何讀書

讀書,學習這兩件事在現如今對知識要求越來越高,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即使邁出了校門,走向了工作崗位,這兩件事依然不可荒廢。其實很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付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