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是怎麼讀書的,想學的趕緊看過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書如烘焙,得其法,營養與美味兼得;不得其法,則兩者皆失。

然而其法何在?古今中外名人讀書各不相同,皆在因事、因人、因書而變。

於是小煙今天精心烤制出10位歷史名人的讀書方法,與諸位小夥伴們分享。

毛澤東:不動筆墨不讀書

毛澤東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

」幾十年來,他每閱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槓、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寫上許多批語。

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章節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有的書他反覆讀過多次,每讀一次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上面加一次圈點、勾劃,作一次批語。

在《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一書中,他就在1936 年11月至次年4月間閱讀了該書的兩個版本,在書上寫了近一萬三千字的批語,還從頭至尾用多種符號作了圈定和勾劃。


梁啓超:注意法

梁啓超之所以能成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就是因為他好讀書。

梁啓超曾在《治國學雜話》中提出:讀書時要圍繞一個題目,與此有關係的就只有,沒有關係的就繞過。

隔一段時間,再換一個題目,將注意力轉移到新的方面去。


鄭板橋:「精當」法

《鄭板橋集》記載了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精當」讀書觀——「讀書要求精求當,當則粗皆精,不當則精皆粗」。

「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實際上,鄭板橋也並不反對博覽群書,只是強調多讀必須以精讀為基礎,要用精讀中得到的知識去聯繫新知識,圍繞一個課題深入下去。


葉奕繩:「約取實得」法

在清朝的《蒿庵閒話》中記載明末清初葉奕繩生性遲鈍,記憶力差。

他自己抄下喜歡的篇章、段落認真誦讀十餘遍,然後貼在牆上,休息時也邊走邊讀牆上的紙片,直至滾瓜爛熟。

他在總結自己的讀書經驗時說:「不如與之約取而實得也」。

意思就是看起來似乎取得不多,但是日積月累,收貨的就變得多了。


朱熹:讀書「三到」

明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讀書要做到「三到」:眼到、心到、口到。

即讀書要專心,忌心不在焉。

心要定得下來,眼睛要專注於書本,用「心」讀書方能讀好書。

他還提出了閱讀的一個高效的方法:用嘴讀書。

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閱讀時走神。

做到「讀書口到」在提高閱讀效果的同時,亦能提高普通話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蘇軾:「八面受敵」法

宋朝著名文學家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中提到:「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

他皆仿此。

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意思就是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讀書應該在一個問題上集中精力,其他問題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研究,從而各個擊破。


陳善:出入法

南宋人陳善著有一部《捫虱新話》,他在書中寫道︰「讀書須知出入法。

始當所以入,終當所以出。

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

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入,得盡讀書之法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讀書要知入知出。

入,就是要讀進書中去,讀懂吃透,掌握書中的內容實質;出,就是要從書中跳出來,能夠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開始讀書時要求入,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出。

入是過程,出是目的。


陶淵明:會意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

他在《無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實際上,他追求的是讀書會意,著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摳個別字句。


楊大眼:耳讀法

在《北史》中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有一員大將叫楊大眼,他識字不多,但是靠聽別人讀書,不僅記住了許多知識,還能口授訃告文字。

靠聽被人讀書而獲取知識是一種高效獲取知識的輔助性方法。


諸葛亮:「觀其大略」法

三國諸葛亮深通讀書之道,不僅好學,而且善學,並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謀」。

諸葛亮的讀書法,對今人亦有裨益。

諸葛亮讀書只「觀其大略」。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人(石韜、徐庶、孟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諸葛亮讀書不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概,汲取精華,掌握實質。

當然讀書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合適的方法,上面所說的方法也僅供大家參考,祝大家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10位名人讀書方法,教你愛上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提起讀書,都覺得是個苦差事。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我們來看看名人的讀書方法,為學海之舟加上引航的帆,助力的槳,事半功倍,苦中作樂。諸葛亮|「...

跟著古人學習讀書之道 完美自己

「古之學者為己」的「為己之學」也就是「君子之學」,通過讀書是為了來完美自己的。如果一個人讀書之前和讀書之後都是一個樣,那就等於沒有讀書。所以讀書以後要能夠變化氣質,那樣讀書才有用。

在書籍的密林里狩獵——送給世界讀書日的話

馬上就要到來的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的"世界讀書日",希望能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

古人是怎麼讀書的

一個人既要勤於讀書,還要善於讀書。有的人是書在手中,可就是讀不懂、讀不通、讀不進,甚至越讀越糊塗,這說明讀書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這裡介紹幾位古人從不同的角度就勤讀書、會讀書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古代文化大咖讀書方法知多少

《論語》有言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而讀書也不是隨便讀的!讀書也講究其方法。「觀其大略」讀書法——諸葛亮

向古人學習如何讀書

讀書,學習這兩件事在現如今對知識要求越來越高,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即使邁出了校門,走向了工作崗位,這兩件事依然不可荒廢。其實很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付出實踐...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方法留給孩子自有妙用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方法留給孩子自有妙用1.毛澤東的讀書法 毛澤東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其中「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他主要的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

燕山夜話之不求甚解

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題旨宏深,說理透徹,立意盎然。闡述學習的方法論,通篇以喻曉理,深入淺出,使人讀後極受教益。□鄧拓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

腹有詩書氣質華,看看古代名人的讀書方法

腹有詩書氣質華,古代名人的讀書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一、諸葛亮:「觀其大略」法諸葛亮一直是中華民族千年智慧的化身。《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人(石韜、徐庶、孟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