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他出生狀元之家,但經歷三次科舉考試才及第,五百年來成一聖,與孔子比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他出生狀元之家,其父為當朝狀元。
原以為可以子承父志,平步青雲,但是他並沒有,經歷三次科舉考試才及第。
500年來,他被後人評價為——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絕頂。
被視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書法家。
他提出三大心學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奠定了五百年來一聖人的地位,可比肩孔子。
他的學生上至天子,下到黎民,遠到有明一朝,近到如今。
就連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日本明治維新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都是他的思想的推崇者。
他就是陽明心學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的最後一位集大成者王陽明。
王陽明(1472—1529):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寧王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
諡號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筆者認為,王陽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出生-入世-避世-出世-成聖
階段一:出生—入世(關鍵事件)
1、所處社會環境(明朝已經建國一百多年、程朱理學為官方意識形態)&家庭環境(官宦之家-耕讀世家)
2、出生的逸聞趣事(懷胎14個月,五歲不會說話)
3、名字演變:從王雲到王守仁。
(道士: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改名守仁,來源《論語》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
4、私塾發問:何為第一等事?(師:「唯讀書登第耳」,王:「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5、子不類父:陽明不按王華規劃的人生道路走,叛逆少年。
6、反思生死,研究道家。
(17歲喪母的打擊、娶諸介庵之女)
7、陽明學書:書法家徐文長評論——王羲之以書掩人,王守仁以人掩書。
8、守仁格竹:受朱熹「格物致知」的驅使。
9、會試兩次落榜。
消極歸隱,回老家組織龍泉詩社,文學創作迸發期。
26歲開始研究兵法,有內聖外王的追求。
10、第三次終於考中進士(28歲,二甲進士第七名,相當於全國前十名)
11、入世:觀政工部一年實習期。
文員和包工頭(督造威寧伯王越墓)。
12、擔任實職——刑部雲南司主事,正六品。
不滿朝廷,回紹興陽明洞修導引術(煉養生術),懷戀親情,復出。
階段二:入世—避世(關鍵事件)
1、朱照厚上位:和嚴重脫離群眾,官場欺騙成風,「一級一級往上騙,直接騙到國務院」;重用身邊之人,相信太監—宦官劉瑾權傾一時。
中央高官聯名彈劾未果,反被清理。
王陽明人微言輕,看在眼裡,恨在心裡,不參與。
待風頭過後,上疏為正直的文臣說話,被劉瑾打入「詔獄」,一個月後,在午門被裸身廷杖四十大板(明朝第一個) 。
被貶到貴州龍場(現修文縣)驛當驛丞。
2、獄中反思:對朱熹理論失望透頂。
認為朱熹的理論造就了大批閹黨文人,厚顏無恥。
3、青年陽明的漂流記。
回杭州途中被刺客盯上。
城外勝果寺—題《絕命詩》 —江邊遁水—被小舟救起—漂流到到福建沿海—廢棄的寺廟酣睡險些被老虎吃掉—被僧人認為「你一定不是常人」,終於進入湧泉寺避難。
偶遇故人(新婚之夜在餘姚鐵柱宮徹夜長談的道士),相談甚歡——道士說:「伯安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區區微禍,何足道哉?」重新點燃起心中豪情。
4、潛回杭州:想念已過父親花甲之年的父親王華,偷偷潛回杭州,父子相擁而泣。
此時,30歲的陽明犯有肺結核,王華說風頭已過,怕他有去無回,不要去龍場。
陽明堅持要去,說服王華說病好了再去。
此期間,在杭州講學收弟子。
5、龍場悟道:工作交接——老驛丞的「五點忠告」。
陽明深入山林洞之間,和土著交朋友,教他們建造房屋,解決生活問題,教化鄉民。
鄉民們感恩戴德,然後修了一個向陽的院落給他講學,取名「龍崗書院」。
躺在石棺中悟出「心即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為了驗證這個道理,他拋開一切書籍,只憑記憶和深思寫成《五經臆說》,直抒「胸臆之見」。
第三年,寫出千古奇文《瘞旅文》(故事背景:從京城來的吏目,帶著一子,一僕人過龍場時全部掛了)。
階段三:避世—出世(關鍵事件)
1、擢升廬陵縣知縣。
回杭州江西吉安廬陵縣,民風「好訟」。
不事生產,訟棍當道。
陽明的解決辦法:①恢復兩亭制度,設立旌善亭和申明亭。
②只受理非訴不可,人命關天的大事。
③要求訟書字數不超過60字。
舉措得當,軟硬兼施,效果良好。
2、升遷為京官。
官至吏部文選司員外郎。
湛若水邀請王陽明到「大興隆寺」講學,得弟子黃綰(牛人)。
王陽明的「非朱是陸」論被倒王派猛烈攻擊,最終王、湛、黃三人同盟被拆散。
3、平定南贛之亂。
選調為南贛巡撫,清繳贛南、潮州、郴州等一帶盤踞幾十年的土匪和山賊。
匪民官勾結,燙手山藥,無人願接。
王陽明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平定了為患幾十年的南贛之亂,被朝廷擢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正三品。
方法:先禮後兵。
攻心為上,其次伐交。
「此心不動即為術」
。
清查姦細(「十家牌法」輪值查可疑之人)。
破山賊易,破心賊難。
王陽明開始著手治理南贛,教化百姓,糾正民風,破心中之賊。
第一,頒布《南贛鄉約》,建立約長制度,以圖民眾自治;第二,恢復社學(官督民辦的義學),聘請名師,改革教育。
隨著「陽明三期」弟子越來越多,在在贛州建立 「濂溪書院」講學。
4、平定寧王叛亂。
寧王朱宸濠(朱權玄孫)為何要反?先寧王朱權和永樂皇帝朱棣的歷史遺留問題。
左右劉養正和李士實想拉攏王陽明,未果。
「公關」滲透倒皇帝身邊,皆言其好。
正巧此時都察院御使蕭淮上疏參劾朱宸濠的不軌行徑,朱厚照有點慌了,趕緊召集內閣幾個大佬商量對策。
最後將這個棘手的任務交給了王陽明。
結果:鄱陽湖火燒王朱宸濠戰船,僅此一戰,朱宸濠束手,王陽明用43天平定了準備十多年的叛變。
可笑的是捷報傳到京城後被雪藏,朱照厚卻放言御駕親征,要王陽明放人,要與朱宸濠決戰於鄱陽湖,將其親手捉拿。
王陽明將俘虜連夜運往杭州,交給了鎮守浙江的太監張永。
然後將俘虜又親自獻給了朱照厚。
但懷疑王陽明心中有鬼,不敢面見他。
朱照厚馬上下聖旨,讓王陽明代理江西巡撫一職,前提是改寫捷報,將功勞歸於「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
這下子,朱照厚滿意了。
階段四:出世-成聖
聚合弟子在天泉橋講學,回答弟子錢德洪何謂致良知的問題。
提出著名的心學四訓。
「天泉論道」——心學四訓: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嘉靖六年,廣西思田兩州發生叛亂。
新上任的皇帝朱厚熜再次請王陽明出山,可惜,此時的陽明已經年過半百,身體每況愈下,於嘉靖七年(1529年元月9日),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庾縣青龍浦碼頭。
享年57歲。
有明一代最傑出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儒家最後一個集大成者,陽明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就這樣溘然長逝。
他的弟子周以善問他還有何遺言時,他只說了這句話:此心光明 夫復何言
後世評價
隆慶元年(1567年), 王陽明被追贈為新建伯,諡號「文成」。
隆慶二年,明穆宗給王陽明蓋棺定論:兩肩正氣,一代偉人。
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
萬曆十二年(1584年),明神宗將王陽明從祀孔廟。
兩百年後,《明史》定稿,這樣評價王陽明: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陽明之後,500多年來,陽明心學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對日本明治維新的倒幕派領袖有深遠影響。
結束語: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龍崗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
以此緬懷陽明先生。
參考文獻:
1、《明朝一哥王陽明》(呂崢著)
2、《王陽明大傳》(日本 岡田武彥著)
【用心讀書,用心寫文章,只為提供高品質的閱讀。
】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與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君心若有雜蕪生,何不讀讀王陽明
1926年,梁啓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個字,可謂「心學奧義」。說起來容易,理解透徹並付諸...
王陽明:如何喚醒內心的強大?
心為物役,我們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王陽明卻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參考這位心學大家的故事,我們就會發現,心其實很強大。只要內心足夠堅定,又何苦讓自己陷入現實的夾縫中苦苦掙扎…...
蔣介石為何說:中日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
王陽明的心學沒有改變中國,卻改變了日本
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陸王是指南宋陸九淵和明代王陽明),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哲學家。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和君諮詢|王陽明小傳|知行合一、內聖外王
文/王明夫(和君商學院院長)王陽明,浙江紹興餘姚人,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和教育家,陽明心學創始人,生卒於1472-1529年,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治武功兼備之人物,「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絕頂。他...
明代奇人王陽明到底有多厲害?揭秘一生開掛的王陽明!
說到明代,一位超級有實力的王陽明其實真的是好厲害的,這個人很有個性也非常的有趣,但是有的人還是不太了解這個人,其實這個人真的不簡單的,其實很多人都說他實在是太厲害太厲害了,所以就有人給出做了一些...
半夜悟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老王的小宇宙要爆發了
上回:明知忤逆權閹是以卵擊石,他還是沖了上去,歷史差點少了一位大師作者:龔令民上回我們說到王陽明因為牴牾劉瑾,被流放貴州修文。途中差點被殺,最終好不容易到達了那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遠離了政治的風...
中國兩個半聖賢之一的王陽明—龍場悟道
上一期講到,王陽明因上書論政得罪了劉瑾,被庭杖後發配到貴重龍場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這裡蟲蛇滿布,瘴氣流行,對體質不好的王陽明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由於外部環境條件的惡劣,王陽明不斷的問自己,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