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個半聖賢之一的王陽明—龍場悟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一期講到,王陽明因上書論政得罪了劉瑾,被庭杖後發配到貴重龍場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

這裡蟲蛇滿布,瘴氣流行,對體質不好的王陽明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由於外部環境條件的惡劣,王陽明不斷的問自己,倘若是聖人處在這種環境下,他們會有什麼舉動?王陽明也是苦思一陣,得出的結論跟我們現在多數人的結論一樣:「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自己」。

可見,聖人也是肉體凡胎,不會超乎平常人。

初到龍場,王陽明居無定所,因此就找了一個山洞,他還根據《易經》賦予了這個山洞一個高大上的名字,曰:「玩意窩」,不久又搬到另一寬敞明亮的山洞,並將其命名為「陽明小洞天」,並將一處常用的窩棚命名為「何陋軒」,可見陽明先生,雖身處逆境,卻不忘尋找情趣,以增加生活樂趣。

等到一個早上醒過來,王陽明的心態有了質的飛躍。

王陽明的心學看似很簡單,即強調人內心的「良知",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分辨是非的「良知」,根據自己內心真實的良知,展示真正的自我,踐行內心真實的想法,做自己的主人,不能說無往而不勝,最起碼可以無憾。

其實能真正做到憑自己的良知做事,真的不容易。

這裡講一個王陽明的故事:一天王陽明在給弟子講學,這時來了意味附近的農戶,他因沒錢買種子,準備把自己的地賣了,然後買來種子,自己租地種,王陽明當時就說這是買種子的錢,我不要你得地,豐收後還我便可。

講學結束後,王陽明與弟子在附近閒逛,此時他看到不遠處有一處絕佳的天地感嘆道:」能買到此地該多好「,這時旁邊的弟子說,這塊天地就是剛才那位大伯要變賣的天地。

王陽明聽後嘆息了一聲,不過他馬上又對弟子說:」我怎麼能有這種想法呢?「,可見,做到遵從自己內心的良知做自己的主人並非意識,往往外部環境會改變我們內心的初衷,那已經不是自己的良知了。


王陽明創建心學後,心態變了,開始不斷的接觸當地的土著人,邀請他們去聽自己的講座,就這樣,王陽明的名聲不斷擴大,耳聞者不願萬里只願一睹風采,其中就有他的妹夫徐愛,他最後成了心學的忠實學者。

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王陽明也一樣,不久有人來砸場子,砸場子的就是貴州巡撫王質,不過好在貴州司法官毛應奎的周旋,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不過他也就此結交了毛應奎這個新朋友,多少有了照應。

同時王陽明的不斷講學,以及當時的名望,引起了毛科的注意,此人主管貴州的教育,因此他來到龍場聽王陽明講學,聽後受益匪淺,有意請王陽明出山去省城講學,當時王陽明委婉的拒絕了。

1509年,這一年不平凡,毛科的繼任者席書聽完王陽明的講學後,親率貴陽的秀才們到龍場以師禮請陽明先生出山,由此王陽明離開了他的思想重生地——龍場。

下一期:王陽明南贛剿匪,我們不見不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百家講壇|五百年來王陽明

王陽明,一代心學宗師,從被囚詔獄到被貶龍場,他經歷九死一生。從南贛剿匪到平寧王之亂,他一路所向無敵。他一生最愛是講學,他說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五百年過去了,他提出的「知行合一」、「事上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