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說:中日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有人說: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者,只有兩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國藩。

毫無疑問:王陽明乃一代曠世聖哲。

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

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1905年,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大敗俄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天皇為其舉辦慶功宴,在眾人一片誇讚之聲中,東鄉平八郎高舉起一塊腰牌,上面寫著七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1917年,24歲的毛澤東,讀罷王陽明的心學後,慨然而生經略四方之志,下筆一揮而就《心之力》,湖南一師老師楊昌濟驚嘆其文之氣概,在滿分100之上另加了5分。

同年,一名叫蔣志清的青年,車中悶坐無聊,「深思看陽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之名改為「中正」。

「中正」出自王陽明心學之「大中至正」。

蔣中正之字號,正是「介石」。

王陽明何許人也?為何讓眾多豪雄敬佩不已?

1472年,一個叫王雲的孩子出生於浙江餘姚一個書香門第。

王雲很聰明,但有一毛病,到了四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五歲那年,王雲與一群孩童在外玩耍時,碰到一位氣度不凡的和尚,他摸摸王雲的頭,嘆息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孩童們將此事告之王雲父親王華。

王華一琢磨,將「王雲」之名改為「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

所以,大家也叫他「王陽明」。

說來真是神奇,名字一改,王陽明不久就會開口說話了。

王華遂開始教他讀書認字。

在那個年代,朱熹是僅次於孔子的第二大聖人。

他的《四書集注》是科考指定教材,他的思想被公認為「天下之真理」。

朱熹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叫做「道」。

道,就是天下所有規律的總和,洞悉了道,就可以洞悉世間一切。

如何才能悟道?朱熹說:格物致知。

格,就是琢磨的意思——只有不停地格物,與事物親密接觸,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

21歲那年,讀完朱聖人之著作後,王陽明邀請朋友一起到家中「格竹」。

兩人坐在院中一棵翠竹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竹子,希望參透竹子的變化玄機,掌握時間萬物的變化規律。

格了三天三夜,朋友砰一聲暈倒了。

格了七天七夜,王陽明也砰一聲暈倒了。

甦醒之後,王陽明長嘆:「聖人之說可疑也!」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有一次,他遊覽杭州虎跑寺時,看見一位僧人正在打坐,據說其已不視不言三年。

王陽明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冷不防一聲大喝:「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不知是禪機還是什麼觸動了和尚,他竟然睜眼「啊呀」了一聲。

王陽明盯著他:「家裡還有何人?」

和尚答:「還有老母。

」王陽明問:「想念她嗎?」和尚沒有即刻回答,良久之後,才滿臉羞愧地說:「怎能不想啊!」這句回答,讓王陽明頓陷沉思。

朱熹把世界分成兩塊,一塊叫「理」,一塊叫「欲」。

他認為「理」存於萬物中,但「理」有一大敵,那就是「欲」。

所以「存天理」,就必須「去人慾」。

經歷此事後,王陽明意識到:人之慾望,永遠屹立於天地間,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泯滅。

朱聖人之學說不符合人性。

1499年,28歲的王陽明考中進士,當上了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

沒多久,因為得罪大太監劉瑾,王陽明被貶去貴州龍場驛當一名沒品級的驛丞。

貴州龍場驛,荊棘叢生、人煙稀少,王陽明只好棲居山洞,親手種糧種菜。

經此一役,他對功名利祿不再掛懷。

惟有生死一念,橫亘於心。

他鑿了一副石槨,日夜澄默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巳!」,一天深夜,一聲大笑破空而出,打破了夜間山谷的寧靜。

王陽明從山洞狂奔而出,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我們之所以具有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如感知外物、分辨善惡、判斷推理,就在於我們具有這樣一個「本心」。

所以說,聖人之道原本就存於每個人心中,故不必向心外去求什麼,「吾心即道」,求理於吾心,就是「聖人之道」。

王陽明就此開啟「心即理」的心學命題,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

這門學問,後成為無數豪傑的指明燈,也使王陽明之名超越所有帝王,與孔孟朱並列,而永垂不朽。

1908年,一位留學日本的浙江青年,目睹陽明心學在日本的盛行後,在日記中這樣記載道:

「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

」這位浙江青年,就是蔣介石。

蔣介石震撼不已,他萬萬想不到:陽明心學在影響明清兩代無數豪雄後,竟然傳到了日本。

而讓他更想不到的是,日本之崛起竟與陽明心學息息相關。

日本能迅速竄升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一切都得歸功於明治維新。

而明治維新最重要的推手,就是王陽明的陽明心學。

章太炎曾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梁啓超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

深入了解後,蔣介石慨然長嘆:「中日兩國的差距就在於一個王陽明。

陽明心學對日本影響甚深,而更讓蔣介石意想不到的是,陽明心學後來竟成為戰後日本崛起之重器。

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三菱集團創始人岩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

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都將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奉若神明。

2015年,日本超過150年的企業有21666家,而中國不足100家。

日本為何這麼牛?答案就是:無所不在的匠人精神。

而匠人精神之核心,就是陽明心學。

被中國人遺忘的王陽明,被日本拾起,成為其崛起之引擎。

有一年,王陽明和朋友到山間遊玩。

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天下一切物都在人心中。

這花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係?」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心同歸於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無論身處何種時代何種體制,沒有人能替你看顧你的內心。

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明朝,有一個人文能安幫,武能定國,他是?

知道歷史上有個王陽明先生是在很小的時候,那個時候酷愛武俠小說,有一本小說是這樣描寫王陽明的:軍陣之前,月圓之夜,作為軍事主帥的王陽明一夜頓悟,功力大增,一聲長嘯,驚敵百萬。長大後讀《明史》,才發...

古之聖人―王陽明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有人說: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

王陽明:一個讓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崇拜的人

無論在何種時代,身處何種體制,無人能代替你看顧自己的內心;對於人而言,很難否認「一生的果效皆出於心」,這正是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學。「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

王陽明與心學思想

上林院:本文來自於2月3日晚,我在燈下書社在線講座的分享稿件。最近對陽明心學和禪宗頗有興趣,嘗試在陽明心學和禪宗基礎上重構世界觀體系的可能,如有朋友有相關見解觀點,求指導。本文的部分感悟要感謝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