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沒有改變中國,卻改變了日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陸王是指南宋陸九淵和明代王陽明),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

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哲學家。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幼年的王陽明,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12歲時,王陽明正式就讀師塾,並立志要做一個「聖人」。

明朝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

這件事給正值少年時的王陽明留下了很大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

在他28歲時考中進士,仕途的起伏正式開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今貴陽西北七十里,修文縣內)當驛丞。

龍場千山萬水,各類少數民族雜居混合,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結合曆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

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道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觀點。

王陽明的
心學最不同於其他儒學者,在於其強調生命的過程。

關於這一點與當時社會的主流「程朱理學」有很大區別 ,但也不是完全地相左。

相比程朱理學的繁瑣,心學更簡便,更系統,特別是心學更具有創新性。

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1516年,兵部尚書王瓊對王陽明的才能十分賞識,在王瓊的推薦下,王陽明被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當時,南中地帶盜賊蜂擁四起。

各路山頭土匪占山為王,襲擊州縣政府部門,整個南方地區備受其害。

王陽明到任後率領書生和偏裨,蕩平了為患數十年的盜賊,附近的人都驚呼陽明是神。

1519年,封地在江西南昌的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

王陽明巧設疑陣,前後共用35天的時間就平定了籌備十幾年的寧王造反。

1527年,(兩廣地區)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

總督姚鏌不能平定,於是明朝廷下詔讓王陽明以原先的官職兼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

最終,
盧蘇、王受歸降,王陽明於是合兵一處,一舉平定了南方瑤族叛亂。

要知道,王陽明作為一介文人,並非武將,卻有如此戰功,這在中國歷史上堪稱經典。

王陽明的心學精華留給後世有四句真言: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的心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和朝鮮半島,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明朝正德年間,日本政府派桂悟了魘到中國進行交流與學習。

他一接觸到王陽明心學,就對心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他有好幾次誠懇求見王陽明,認真聽其講學,深思其中的奧秘,不厭其煩的聽王陽明的授課。

幾十年來,桂悟了魘一直研習心學,直到83歲才回到日本,傳授心學。

在他的傳授下,中江藤樹領悟了心學的精華所在,開始到處講學,使心學在日本家喻戶曉。

因此,中江藤樹被世人稱為日本陽明學派的「開山祖」。

陽明學說提倡的「知行合一」,促進了日本人的工作效率,而且經過日本學者的改造陽明心學變得簡單易懂,易於利用,十分符合日本人的性格。

因此,日本政府批判的繼承了陽明心學,並鼓勵人民學習。

於是王陽明的著作就在日本流傳開來,成為人們的必讀書籍。

可以說,日本後來的明治維新就是受了王陽明的心學所啟發。

心學在日本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日本的精英們。

比方說,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日本海軍在十年之內(1894—1904)打敗大清帝國北洋海軍和俄羅斯帝國遠東艦隊。

由於他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軍令部部長,將他召回日本,並為他舉行了慶功宴會。

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與會眾人的一片誇讚之聲,東鄉平八郎默不作聲,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和東鄉平八郎一樣,有日本經營之聖自稱的稻盛和夫也深受陽明學的影響,他的經營哲學「自利則生,利他則久」,無不透射出陽明心學的理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陽明與心學思想

上林院:本文來自於2月3日晚,我在燈下書社在線講座的分享稿件。最近對陽明心學和禪宗頗有興趣,嘗試在陽明心學和禪宗基礎上重構世界觀體系的可能,如有朋友有相關見解觀點,求指導。本文的部分感悟要感謝復...

數百年來 中國評價第一人

此人生於明成化七年,五歲錢不會說話,後經異士改了名字,才頓悟初化,後經弘治、正德、嘉靖五十餘年,築學立說,被儒學文士稱為自孔子以來,儒家「二聖」。他就是影響了明朝半部歷史,甚至直接促進了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