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四個階段,你在哪個階段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學者、教育家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閱讀的四個層次」,即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和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

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即處於識字階段的閱讀,也稱為初級閱讀、基本閱讀或初步閱讀。

這一層次的閱讀要求認識文字並了解文字的意思。

比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識字課文《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對處於基礎閱讀層次的小孩子來講,了解文字的意思僅指可以根據文字組合來想像畫面。

但是對處於更深閱讀層次的讀者來說,就能明白這篇課文是教孩子認識數字與量詞的,也可以明白其藝術性,進而據此聯想到「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之類的數字詩。

在基礎閱讀中,讀者會向自己提問:「這個句子在說什麼?」當然,問題本身具有多重含義,只是處於基礎閱讀層次的人只關注最淺層的意義。

熟練基礎閱讀,意味著已經擺脫了文盲的狀態。

然而,基礎閱讀並不是小孩子獨有的,很多人閱讀一段文字、一本書,仍停留在了解文字意思的階段。

也就是說,對同一本書,有的人會進行基礎閱讀,而有的人會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識得書中所有的字就不會處於基礎閱讀階段,這一階段的閱讀是我們日常閱讀不可避免卻也不可沉迷的。

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即系統化略讀,類似於學生時期進行的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讀完一段文字,可以概括文章大意,了解其中心思想,並能抓住文章的要點。

對一整本書的檢視閱讀則要複雜一些,至少要明白「整本書主要講什麼」「書的結構如何」「各章重點講什麼」,並能根據所了解的內容對書進行歸類,屬於學術著作還是大眾讀物,或者屬於哪種類型的小說。

比如讀者對本書進行檢視閱讀,就能明白這本書是介紹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工具書,明白各章分別講了什麼內容,有哪些閱讀方法,分別有什麼閱讀技巧,可以評判網絡書店或實體書店對本書的歸類是否準確,並可以向其他人介紹這本書。

但是對於書中介紹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讀者也許並不能應用到實際閱讀中。

需要注意的是,檢視閱讀本身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閱讀方式。

通過檢視閱讀,我們可以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閱讀。

即使進行分析閱讀或主題閱讀,也需要先進行檢視閱讀,這樣有助於對書籍進行整體把握。

同時,檢視閱讀也是選書的好方法。

在實體書店購書,我們通常都會先翻閱,看書名、作者簡介、版次、目錄,然後略讀一下各章的內容,之後才決定是否買下這本書。

網絡購書也類似,雖然不能翻閱各章內容,但也可以閱讀書摘或者試讀章節。

這一過程可以算作檢視閱讀,只不過對書籍的了解和思考稍淺一些而已。

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即全盤閱讀、完整閱讀,也是能更好地理解一本書的內容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

通過分析閱讀,讀者可以對全書有更精準的把握,可以複述全書各部分的大意及重要細節。

簡而言之,通過分析閱讀,讀者會將一本書的內容完全消化,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

與檢視閱讀不同,分析閱讀需要大量時間。

因此,如果閱讀一本書只是為了獲得資訊或者休閒娛樂,就沒有必要進行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更適合「主食」和「美食」類圖書。

在分析閱讀的過程中,讀者需要自己提出許多問題。

其實,在每一種閱讀層次中,讀者都會向自己提問,只不過在基礎閱讀中提問的主要內容是文字的意思,在檢視閱讀中的提問偏重書的結構、大意,而在分析閱讀中提問的內容則更詳細、系統,提問的過程就是加深理解的過程。

分析閱讀是我們最常用的深入閱讀一本書的方式,需要格外注意。

除非熟練掌握分析閱讀的技巧,否則不宜對一本完全不了解的書進行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可以在基礎閱讀或檢視閱讀之後進行。

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方式,是所有閱讀方式中最複雜、最系統化的一種。

主題閱讀不是針對一本書的閱讀,而是需要閱讀多本談到同一主題的圖書,因此,主題閱讀也可稱為比較閱讀。

然而,只是對多本書的文字內容進行比較還遠遠不夠,通過主題閱讀,讀者可以提煉出一個關於這一主題的全新論斷,這一論斷也許在閱讀過的任何一本書中都沒有論述。

主題閱讀並不易行,它是具有極強創造性的閱讀,閱讀收效也最佳。

雖然主題閱讀並不易行,但讀者也不必因此望而卻步。

主題閱讀並不是特別深奧,也不需要特別的技巧與方法。

可以這樣認為,但凡寫過論文的人,都曾進行過主題閱讀。

比如,對某一主題產生強烈興趣,隨後閱讀大量文獻,提出自己的問題與分析,最後論述成文,這一過程其實就包含了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存在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對某個主題產生強烈的好奇;二是閱讀多本書籍,參考各種資料,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分析。

閱讀本身就是一個求知的過程,大部分都是由好奇心驅使,主題閱讀也不例外。

只不過,主題閱讀的閱讀量更大,閱讀的效果也不僅是接受、掌握某一知識,而是產生自己的論述、創新。

與分析閱讀一樣,主題閱讀也需要大量的、連續的時間,更適合「主食」和「美食」類圖書。

閱讀是一項主動的活動,而且越主動效果越好。

無論進行哪個層次的閱讀,探求越多,提問越多,思考越多,分析越多,收穫就越多。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成為一個熟練掌握閱讀方法的主動閱讀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習閱讀技巧,尋找一位隱身的老師

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史達林曾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論古代或者是現代,老師是一個職位,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那麼我們今天介紹的隱身的老師是什麼?又為什麼要尋找一位隱...

好書,讀它個100遍

1《如何閱讀一本書》買回來很久了,陸陸續續地翻看了些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但卻從來沒有認真仔細的從頭到尾翻看過一遍。因為,這本書的編排,實在是讓人木有讀下去的慾望。所以,儘管自詡喜歡讀書,這又是本有...

文學對投資的啟示

本文源自對哈格斯特朗《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資的格柵理論》第七章《文學》的閱讀總結。1文學對投資的價值最高境界的讀書是提高你的獨立分析能力。閱讀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分析你所讀的書籍,評估書籍內容...

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

閱讀時,你是否也遇到過以下問題呢?●讀書慢、耗時長,不是累死就是耗死●跟作者無共鳴,全程都是尿點●苛求把書里每一個內容都看懂,追求完美又十分辛苦●書看完了,最後書還是書,我還是我●不能把書中的知...

學不會這樣的閱讀順序,你的書就白讀了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一提起外貌就說人丑就要多讀書,一到打雞血要為了自己的成長和未來奮鬥時就列出一堆的書單,發誓一年要讀100本書。可是書讀得挺多,筆記抄了不少,除了朋友圈的附文有文采外,個...

為什麼書看了就忘,因為你的閱讀姿勢不對

不同的書就像不同的食物,要區別性地吃。第一類書如同主食,包括職業、生活、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及其解決之道。第二書如同美食,不求針對人生的現實問題,卻可以滿足思想追求。第三類書如同蔬菜、水果...

用對的方法讀書,你才能真正成為書的主人

1.清朝詩人黃景仁在其《雜感》一文中感慨自己雖有才華,但是有志難申,故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慨。在清代那個時代,文學家黃景仁已經感受到讀書的人很多,百人之中才可能有一人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放到...

除了基礎閱讀,還要學會這三種閱讀方法

很多人看書,都是從正文的第一頁開始,從頭看到尾,中間遇到不懂的地方,還要去找度娘查詢。直到讀完最後一頁,才開始回憶整本書的框架和主要內容,但經常會因為前面看的東西太多而忘記說了些什麼,只好重新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