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吳爭奪的荊州,可謂是孫權的珍珠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19年荊州戰役前,三國形勢強弱早已分明。

曹魏,主要占據關中、隴西、華北平原、黃淮等地區,中國傳統的發達地區大多被曹魏占據,基本繼承的東漢政權的統治,經過多年的統治,政治基本穩定。

孫吳,主要占據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生產穩定,長江天險是防守屏障,中原南下知識分子本地土著湧現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但經營時間短,實際統治面積、人才、資源,與中原政權相比差距明顯。

劉蜀,主要占據四川盆地、長江上游,生產穩定,蜀地山區是防守屏障,但是統治權更替頻繁,外來遷居民眾和本地土著矛盾激烈,劉備又是剛剛獲得統治權,政權內部不穩定,人才、資源、管理等各方面在三國中都是最弱小的。

曹魏是綜合實力最強,孫吳、劉蜀各有天險彌補軍事不足,但是綜合實力與曹魏差距極大。

從戰爭角度看,曹魏主動、吳蜀被動。

曹魏可以單獨消滅吳蜀政權,而吳蜀政權沒有實力單獨消滅任何對手,只能被動挨打或者聯合對抗。

曹魏實力強大,吳蜀任何一個政權被消滅後,實力都會更加強大,剩下的無論哪一個地方政權,單獨面對曹魏都必然被消滅。

所以,對吳蜀雙方來說,未來唯一的方向就是聯盟打擊、消滅曹魏,之後再進行雙方戰爭。

對吳蜀而言,最好戰爭部署:

西線:劉蜀穩定政權後,主力從漢中出兵,進攻曹魏西部,占領隴西、渭水,威脅長安;

東線:孫吳主力從長江下游出兵,進攻江淮地區,河道縱橫,還可以發揮水軍優勢,占據糧食產區;

中線:關羽主力從襄樊突破曹魏防線,直接威脅洛陽,或者根據戰況支援東西兩線,牽制曹魏。

曹魏可以單獨抵禦任何一支進攻力量,但是三面受襲,顧此失彼。

即使不被迅速消滅,進入了持久戰,可是失去了西北、黃淮產糧區,此消彼長,洛陽又時刻面對關羽的直接威脅,只能被迫縮小防禦,最終難逃一死。

可歷史不是這樣的!

219年,曹軍在襄樊地區與關羽軍隊發生交戰,在膠著中曹魏利誘、挑撥孫吳夾擊關羽。

荊州戰役結果:

​曹魏,損失小,收益大,徹底破壞了吳蜀聯盟,激起了吳蜀戰爭,漁翁得利!

孫吳,損失巨大,收益較小,雖然收回了部分土地,但是徹底失去了吳蜀聯盟,和蜀國在荊州地區對曹魏的牽制,荊州地區從此必須重兵駐防,再也無力在長江下游對曹魏造成威脅。

劉蜀,損失巨大,毫無收益,失去荊州的門戶,從此進攻中原只有漢中一路、無力威脅中原腹地,進攻孫吳路途遙遠,吳蜀聯盟破裂,也無法專心針對曹魏做戰略部署,被迫分散兵力。

此一戰,曹魏穩固了一家獨大的局面,同時消耗了兩名對手的實力,徹底破壞了吳蜀聯盟,解除了最大的威脅,吳蜀兩個地方弱小政權,再也沒有發展的機會,被中央政權滅亡就是註定的了這場戰役中,孫權犯下最大的錯誤。

荊州,是孫吳長江上游門戶地區,戰略重要,但是已經湘水分治,劉備正在奪取益州地區,根本無力挑戰孫吳,關羽鎮守荊州,實際上產生了協助抵禦曹魏,分散曹魏對長江下游的威脅的效果,荊州的現狀對於孫吳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有戰略企圖,也應該加強戰略聯盟,與劉蜀協同作戰,從長江下游出兵,進攻江淮地區,如果大勝,可以穩步進攻滅亡曹魏,中勝,占據淮河以南大面積產糧區,推進國防線至曹魏核心地區,小勝,破壞曹魏黃淮地區生產基地,退回長江南岸。

無論如何,都是只勝不敗的策略!

可是,孫權卻愚蠢的接受了曹魏的分封,幫助曹魏消滅了關羽。

得到荊州一地,卻失去了政權存在最重要的戰略聯盟。

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就放棄了戰略規劃,由此看,孫權是見識淺薄、目光短淺的,缺乏領袖的宏觀戰略思想,不能正確理解吳蜀聯盟的重要性。

歷史,就是這樣的無情!同樣的歷史在二戰中巧合的重現了:日本如果不是推行海軍政策,襲擊珍珠港,把美國拉進戰爭,而是進軍西伯利亞,協同德國消滅蘇聯,之後的世界格局將完全是天翻地覆的不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以荊州之爭觀三國之成敗

諸葛武侯在隆中對中勸劉備取荊州,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瑜的戰略都是以占據荊州為基礎的,由此可見,荊州處在一個多麼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分析其原因有四: 第一,...

「談三國論管理」孫權:哥真的不容易

2018號列車已經出發,為使商業團隊中的領袖(或有志於做領袖者),充分發現自身問題,將團隊管理得更好,打造得更好,南疆商務群英匯特推出《談三國論管理》系列文章,以供參考,今日是為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