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荊州之爭觀三國之成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武侯在隆中對中勸劉備取荊州,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瑜的戰略都是以占據荊州為基礎的,由此可見,荊州處在一個多麼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分析其原因有四:
第一,從吳蜀的關係來看,荊州:「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之後攻取益州,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
赤壁大戰之後,周瑜曾勸孫權奪取益州,之後「據襄陽以蹩曹操」。
無論是諸葛武侯還是周第一,從吳蜀的防禦來看,荊州「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在赤壁之戰以後,曹操滅掉馬超和韓遂,徹底的統一了北方,而南方只有東吳,西蜀和荊州,孫權劉備各占一方,在雙方聯盟誠心不足的情況下,占據荊州的一方就可以憑藉荊州來抵消很大一部分來自對方的威脅,使自己的後方更穩定。
第二,從雙方的長期戰略來看當時兩國的長期戰略都是以占據荊州為基礎的,如果失去荊州,整個戰略都會被打亂,而諸葛武侯和周瑜當年所制定的戰略都是雙方最佳的戰略,所以雙方都不願改變自己的戰略,特別是蜀漢一直都是按照武侯的戰略在發展,更是不願意將已經到手的荊州拱手讓人,這也是劉備伐東吳諸葛武侯沒有堅決反對的原因。
第三,從曹魏的防禦來看,當時魏國可以以洛陽為界,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是曹操的發家之地,人民富足,兵力充足,政治上也比較穩定,不會有太大的危險,但是洛陽以西的地區曹操占據的比較晚,特別是涼州,在政治上不夠穩定,如果荊州全部落如孫劉聯盟之手,不論是孫權還是劉備,若從荊州進攻宛城,洛陽,劉備再起四川之兵北伐,那麼洛陽以西的廣大土地就不在是曹魏的了。
第四,從曹魏的進攻來看東吳以長江為天險據江東而自守,曾國藩曾說過:「自古長江之險在於安慶。
」現在的安慶在三國時代正是在荊州之內,若曹魏能完全控制荊州,那麼順江而下就可取東吳,溯江而上可取西蜀,不但是東吳不能守長江而自保,就連蜀漢憑藉漢中地利自保也不可能了。
由於前兩點,吳蜀兩國都對荊州志在必得,而曹魏出於第三,四兩點,也不可能任荊州落入他人之手,於是,魏蜀吳三國圍繞荊州展開了多次的大規模交戰。
其中最早也最有名的就是發生在建安13年(公元209年)冬的赤壁之戰。
此戰若曹操勝則順流而取東吳,劉璋,張魯,馬超等人垂手可得,那麼三年之內,曹操一定能一統天下。
可結果卻是曹操大敗,但是孫劉兩家卻都把目光放在了荊州南部諸郡,使得曹操雖敗,卻占據了樊城,雖不足以進攻吳蜀,但是足以保宛洛而自守。
至此,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經完全確立,如無打的變故數十年之內,此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動,此時的荊州已經不光是地理位置重要,還成為了維持吳蜀聯盟的關鍵。
建安19年,孫劉兩家曾為荊州發生爭執,一致雙方起兵對峙,正值曹操進軍漢中才沒有打起來,但是建安24年,關羽攻樊城的時候,孫權終於暴露了本性,在背後捅了關羽一刀,孫權雖然如願占據了荊州,卻破壞了藉以對抗曹操的孫劉聯盟,更直接導致蜀漢章武元年7月劉備親自討伐東吳,此戰表面看來東吳獲勝,但是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卻使孫劉聯盟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從此蜀漢國力不繼,為魏所滅,晉代魏從西蜀順流而下滅東吳,正是荊州之爭的直接後果。
倘若當初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乘勝拿下樊城,或者雙方在荊州問題上達成共識,哪怕只要關羽北伐的時候孫權不在背後下黑手,那麼三國的局勢就會大不一樣,或許歷史也會改寫
此人不但助曹操滅袁紹擊敗關羽,還拉開蜀漢走向衰敗的序幕
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集團連連向曹魏占領區進攻。春正月,定軍山一戰,殺曹魏西部總帥夏侯淵。至夏五月,曹操退軍,劉備占據漢中。接著,蜀漢孟達、劉封攻取上庸,曹魏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至七月劉備稱...
梟雄劉備為何執意進行夷陵戰役 最後潰敗落得託孤白帝城
三國時期,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赤壁和夷陵戰役。其中後兩次戰役,都跟荊州有必然關係。可見荊州這個地方,對魏蜀吳三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那麼為何劉備執意進行夷陵戰役呢?最終落得白帝城託孤。
劉備為什麼會坐視關羽軍團滅亡?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也被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東吳如果不偷襲關羽,三國會提前統一嗎?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荊州都督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北伐戰役,戰役前兩個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可就在兩個月後,東吳忽然背盟偷襲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死。之後,孫劉聯盟破裂,曹魏...
別拿大意和吳國偷襲說事了,關羽失荊州不虧,他運氣已經夠好了!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中的慘敗,讓曹操再無力南下,三足鼎立格局基本奠定。而夷陵之戰中劉備的幾乎全軍覆沒,迫使蜀國只能側重於防守反擊,不斷主動襲擾曹魏。但說起對三國格局其決定影響的戰爭,只能是關羽主動...
蜀漢和東吳塑料兄弟般的結盟史,詮釋了一句什麼真理?|地圖帝
蜀漢和東吳的關係,最能詮釋那句真理: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曹操進攻荊州,諸葛亮建議劉備找孫權求救。諸葛亮隻身過江,和孫權講大道理。其實諸葛亮不過江,魯肅也把孫權勸明白了...
孫權偷襲關羽是缺乏戰略眼光?其在合肥戰敗後,已是冢中枯骨!
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局勢轉折點就是關羽在荊州戰事的失敗,可以說,經此一戰,得利最大的絕不是孫權,而是曹操,因為自此之後,劉備和孫權都沒有實力能夠與北方的曹操抗衡。
戰爭是政治的炮灰!如果諸葛亮察覺到這點關羽就不會死了
在蜀漢與曹魏爭霸的時候,因曹魏丟失了漢中,襄樊便成為曹魏鍥入蜀漢版圖的一枚釘子,是以,劉備視之為眼中釘,必然傾盡全力來拔除。而曹操卻不想打這個仗,主要不是打不過,只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曹...
揭秘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
三國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一國失一戰神,從此一蹶不振
樊城之戰發生時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基本已經慢慢形成三國鼎立的狀況了,而其中曹操是最有勢力的一個。當時曹操兵力已伸到揚州,孫權一直致力揚州無力攻下,劉備敗走夏口,所以此時孫權劉備集團和曹操的...
為何曹操優待傲慢的關羽,而孫權卻必殺之而後快?諸葛亮一語點破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作為最早追隨劉備的猛將,關羽被劉備當做了親兄弟看待,史書記載:劉備常常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而關羽張飛也是侍立終日。而曹操的謀士郭嘉也評價關羽是「萬人敵」。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怎麼滅亡的?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
漫談三國:孫權強取荊州,得小利而失大局
孫權趁關羽率兵攻打樊城之時,派遣呂蒙抄了關羽的後路,襲取了荊州。壓在孫權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放下了,表面看,東吳一舉將江東門戶荊州置於掌控之下,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但小編認為這是孫權戰略上重大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