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隆中對和魯子敬的榻上策誰的策略更有可能實現?誰優誰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忽有所感,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孔明先生的《隆中對》與子敬先生的《榻上策》。
這兩篇都看成千古奇策,是非常了不起的戰略規劃。
先表述一下在下的幾點感想吧。
1.
隆中對:此誠不可與爭鋒
榻上策:曹操不可卒除
首先孔明先生提出的避曹操之鋒芒,這點是很正確的。
子敬先生的「不可卒除」也是異曲同工。
但畢竟不可卒除,那也還是可以緩除的嘛。
當然,孔明先生避其鋒芒是站在當時劉大的立場上來講的,劉大當時兵微將寡,確難相抗。
但作為一個讀者,總感覺榻上策讀上去更舒服一點。
諸位以為呢?
2.
隆中對: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榻上策: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
劉表死後魯肅馬上調整戰略: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隆中對是要變天下為東西漢,劉蜀集團與孫吳集團分天下。
榻上策是要先聯合劉備,然後變天下為南北朝,劃江而治,孫吳集團與曹魏集團分天下。
當然兩人站在各自主公的立場上,所以會有不一樣的評析。
諸葛亮的兩路進兵可謂進退自宜,可惜關二壞了事。
而榻上策顯然就缺少了這部分的戰略,總有些語焉不詳。
感覺隆中對在此的謀劃更大氣,棋高一招吧。
3.
隆中對:漢室可興
榻上策:漢室不可復興
這可以說是兩人最大的分歧點,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核心思想。
現在看來顯然是子敬先生對了。
但若隆中對完全按照孔明先生的計劃執行,那結果猶未可知。
不過按照當時天下士族集團的利益(尤其是九品中正制出現以後)和歷史的大勢,漢室只怕確實難以興復了吧。
(這點本人暫時難以理清思緒,但在漢室的問題上確實是重大的不同點。
)
4.
隆中對: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榻上策: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興復漢室是諸葛亮一生的理想,也是其隆中對的戰略目標。
這一點是值得敬佩的。
但是,這會不會也讓劉備在一開始就對諸葛亮在心裡留有一根刺呢?「漢室可興」,那興復以後是他劉備來做皇帝呢?還是那劉協呢?
我覺得劉備天下梟雄,恐怕心裡是會有這樣的心思的。
而且諸葛亮在制定隆中對時,怕也有還政劉協的意思。
所以用了「霸業」這樣的詞。
何謂霸業,如齊桓公、晉文公故事爾。
但是諸葛亮或者說是更準確的說是劉備集團,他們是有這個無奈的。
他們必須打出興復漢室的旗號才能對抗曹操。
否則就是以地方對抗中央,以反賊的身份對抗朝廷。
這是難以得到荊州、益州士族和天下輿論支持的。
不過隆中對是在屏退左右的情況下說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依然沒有為劉備點明稱帝。
故而我覺得諸葛亮原本的想法就是希望劉備蕩平天下、還政劉協。
(本人一直是認為,劉備對於諸葛亮,怕是一直是壓著一手。
雖說不上提放,但卻怕其權柄過重。
這個各位有異議可以再一起討論。
)
而魯肅就直白得多:你孫權就是要稱帝的,就是要一統天下的。
我也是要輔佐你登基的。
這可以說是完全的表明了自己是站在孫權的利益上考慮的,也能得到孫權完全的信任。
這點是和隆中對,或者說是和諸葛亮的政治觀點最大的不同。
當然,就政治理想的高度而言,顯然是孔明先生更勝一籌,但是就觀點提出的明確度而言,子敬先生的就直白得多了。
諸君有任何不同的見解都可以留言討論。
在下愚鈍,胡言亂語,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三國時期其實各家都有一付隆中對,他們有何不同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鼎足三分的可能性,並提出相應的戰略,這是多麼銳利深刻的戰略目光啊...
憑什麼說隆中對的三分天下就比魯肅榻上對的二分天下要強
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在這次載入史冊的會面中,劉備給諸葛亮的禮物很簡單:三流的軍閥家底(包括新野城池一座,軍隊萬人左右,關羽、張飛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人才,以及無法估值的名聲),一流...
水鏡先生為何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原來背後有個要命原因
公元207年末,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下山一起走上興復漢室之路。而在諸葛亮路過村口之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卻對眾人說道:「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司馬徽,東年末年有名的學士,精通兵...
《諸葛亮的帝師絕唱》之三:《隆中對》的讀解密碼
諸葛亮的求職沒有太多意識形態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說,他的出山與劉備是否是宗室、是否要復興漢室沒有直接關係。諸葛亮「兜售」的戰略方案是中性的,適用面很廣,當然前提是要滿足自己做帝師的要求。
隆中對明明不能實現,為何劉備還相信?其實諸葛亮早看穿劉備
三國中最經典的一段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也在茅舍內對劉備闡明了未來的藍圖,稱為隆中對,隆中對怎麼說呢?為什麼最後隆中對的內容只實現了一部分呢?真的是關羽破壞了隆中對的實現嗎?
劉備能夠割據天下全靠諸葛亮三分之策,如果沒有他就是二分天下
唐朝大詩人杜甫有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 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的題目叫《蜀 相》,為啥不叫《...
文書三國|隆中對:諸葛亮之謀弱於魯肅,三分天下靠周瑜早死
文 | 江隱龍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敗後退守魚復,將魚復改為永安。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防孫吳西進,在永安布「八陣圖」以禦敵,並成功籍此困住了陸遜。這一段見於第八十...
魯肅提出的榻上策,與諸葛亮隆中對不謀而合?
諸葛亮曾提出一套頗具遠見的戰略規劃,稱隆中對,但其實在此之前,魯肅也有類似的戰略,稱之為吳中對。由於是孫權與魯兩人在榻上對飲時提出的,也叫做榻上策,榻上策的中心思想是,只要孫權能在江東站穩,就能...
魯肅「吳中對」的評價為什麼比不上諸葛亮的「隆中對」?
眾所周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為劉備做了一整套頗有遠見的戰略規劃,預言了後來的天下三分,成為整個劉備集團的戰略總方針,史稱「隆中對」。但鮮為人知的是,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幾年前,魯肅曾...
隆中對就是一個騙局,其中說到的機會卻讓司馬懿的後人得到
所謂的《隆中對》就是劉備拜訪諸葛亮時兩人的一段對話,確切的說是諸葛亮的獨白。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下的形勢,並為劉備描繪了一幅雄偉的藍圖。諸葛亮侃侃而談:「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
魯肅是老實人麼?從《榻上策》看出一代軍師戰略大家的超遠眼光!
魯肅,字子敬,安徽人,和周瑜是老鄉,也是三國著名的戰略軍事家,政治家,繼任周瑜位置的水軍大都督,東吳四英將排行第二,也是東吳皇帝孫權中期最重要的謀士參謀長,力主和劉備軍事集團建立聯盟的外交家。
劉備能成霸業,多虧此人的高明戰略,諸葛亮的方案根本不行
熟知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戰略的故事。很多人都會認為劉備後來的霸業,就是用了諸葛亮隆中對的方略。諸葛亮給劉備規劃的宏圖大業是:
諸葛亮《隆中對》的一處硬傷,偉大領袖點評一針見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才幹遠在管仲、樂毅之上,成了與西漢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比肩的大功臣。可謂千古一人、罕有其匹。羅貫中即便極力貶抑曹魏、力挺劉備,也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拚命描摹諸葛亮,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