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諸葛亮吧!赤壁之戰最大的幕後功臣另有其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太過深入人心,以至於好多三國事件都被演義了一番,失去了歷史本真的面目。
比如說,草船借箭,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神人諸葛亮所為,其實,歷史上,草船借箭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後,主人公是孫權,又比如說,關於赤壁之戰最大的幕後功臣是誰,頗有爭議,好多網友都認為是諸葛亮,其實,歷史上,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魯肅!
當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大戰之際,魯肅就投奔孫權,並明確指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取」,並建議孫權「趁亂世之中,謀得一方疆土,成就一番霸業。
既然曹操不可剪除,就必須三分天下,聯合荊州一起抗曹,劃江而治,形成南北對抗的格局。
」故此,赤壁之戰,孫權聯合劉備抗曹,是必然事件。
而在七年之後,劉備和諸葛亮隆中對時,還在說興復漢室,從這方面來說,魯肅的遠見卓識,甩了諸葛亮幾條街。
「隆中對」並不是諸葛亮獨有,還有兩個,一個被推行,一個被拋棄
「隆中對」是諸葛亮為劉備描述出的一個戰略遠景,分析了當時天下大勢,預見三分天下的可能,為劉備擬定了實現戰略藍圖的相應對策,諸葛亮也因此走上政治舞台。
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全是羅貫中編來騙你的啦
孫權在周瑜、魯肅、諸葛亮的勸說下,做出了聯劉抗曹的戰略決策,隨後就派周瑜、程普、魯肅帶領三萬精兵,與諸葛亮一起,從柴桑進至赤壁,同劉備聯軍抗曹。孫權自己整頓人馬,作為他們的後援。接下來,展開了震...
同樣是預言三足鼎立!為何魯肅的塌上對,遠不如諸葛亮的隆中對?
魯肅,在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心中,一直都是忠厚老實的代表。其實魯肅被民間嚴重低估的「王佐之才」,他比諸葛亮更早語言了「三國鼎立」,那魯肅的《塌上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有什麼異同呢?
劉備能夠割據天下全靠諸葛亮三分之策,如果沒有他就是二分天下
唐朝大詩人杜甫有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 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的題目叫《蜀 相》,為啥不叫《...
三國時期其實各家都有一付隆中對,他們有何不同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鼎足三分的可能性,並提出相應的戰略,這是多麼銳利深刻的戰略目光啊...
《三國演義》最被低估的人是他!有勇氣、有眼光還最忠誠
在《三國演義》中被低估的人很多,但是最被低估的人應該是魯肅。雖然《演義》給他足夠多的戲份,但演義把他的形象大大貶低了。《三國演義》里魯肅的形象就是個老好人,沒有主見,耳根子軟,被諸葛亮玩弄於股掌...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
隆中對明明不能實現,為何劉備還相信?其實諸葛亮早看穿劉備
三國中最經典的一段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臥龍諸葛亮出山,而諸葛亮也在茅舍內對劉備闡明了未來的藍圖,稱為隆中對,隆中對怎麼說呢?為什麼最後隆中對的內容只實現了一部分呢?真的是關羽破壞了隆中對的實現嗎?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此人比諸葛亮更先提出天下三分,來看看他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魯肅在歷史裡可不像三國演義里 一個忠厚的,好愚弄的人。他之所以向著劉備,是因為魯肅和周瑜不同。如果周瑜是鷹派,對劉備的態度主戰,強硬。那麼魯肅就是鴿派,主和,真實。歷史上著名的南郡之爭,真是的歷...
第一個提出「漢室不可復興」的魯肅,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魯肅,字子敬,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按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又有「壯節」「奇計」,甚至還能擊劍騎射,講武習兵(怎麼有點像徐庶吶)。可謂文武全才。魯肅生而失父...
孔明的隆中對和魯子敬的榻上策誰的策略更有可能實現?誰優誰劣?
忽有所感,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孔明先生的《隆中對》與子敬先生的《榻上策》。這兩篇都看成千古奇策,是非常了不起的戰略規劃。先表述一下在下的幾點感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