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為何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原來背後有個要命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07年末,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下山一起走上興復漢室之路。
而在諸葛亮路過村口之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卻對眾人說道:「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司馬徽,東年末年有名的學士,精通兵法,道學,奇門之術,想必他說這話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過從後來諸葛亮的發展及最終結果來看,他這句說算是沒有瞎說!
劉備一向都是以「仁義為先」,絕對不會做有負義,有負於民之事。
正因為如此,劉備才吸攬到鳳雛龐統,奇士法正,劉巴等人的輔佐。
而諸葛亮跟隨劉備下山之時,時年剛好碰上曹操大舉伐劉,而劉備此時的兵力只有數千,根本不足以抵擋曹操兵馬。
但諸葛亮指揮得當,在博望坡以少勝多,大敗曹操大將夏侯惇,從而引來曹操的兵馬。
曹操用兵如神,但是面對諸葛亮他也不敢小看。
而對於這位老大哥曹操,諸葛亮也是非常謹慎對待,他認為劉備所處的新野,絕對不能持久與曹操相抗衡,況且兵力相差懸殊,只得實施《隆中對》所講之戰略,「聯吳抗曹」,面對曹操可以說很少有人能有必勝的把握,況且此時曹操兵力已經達到巔峰之境!在這關鍵時刻,劉備聽取了軍師諸葛亮的建議,但他堅持帶走了百姓,導致被曹操追趕,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幸好有趙雲,張飛等猛將斷後,否則劉備根本沒有機會做漢中王。
江東魯肅,一向是眼光獨到,他早已看透曹操在滅了劉備之後便會趁勢一舉拿下江東,好完成他的帝王大業。
江東孫權不甘淪為階下之囚,而諸葛亮也不願意被外力所阻,而導致自己無用武之地!因此,最終與江東孫權達到戰略合作關係,而諸葛亮的第一步大計,「聯吳抗曹」的戰略,也就基本實現,也是這致命的第一步,倘若諸葛亮沒有拿捏好,公元208年,就應了水鏡先生那句「不得其時」那句話,好在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能夠得以順利實施,才得以有機會繼續興漢。
劉備曾經說過,「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也」這句話對於劉備而言確實是恰到好處,孔明多智,足以總攬戰局,而劉備在得到孔明之後,也重用了他,軍中事務多仰仗於諸葛亮,但是劉備從來不把諸葛亮派出去單獨行軍作戰,從這一點來講,劉備是非常懂諸葛亮的。
而水鏡先生那句「孔明得其主」這話,也算是說到了點子上。
其實拜讀過《三國志》的朋友,應該看過這樣一句話「亮長,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優於將略」因此,在前期劉備始終沒有讓諸葛亮帶兵打仗,在公元214年,劉備得到益州過後,更是讓諸葛亮以政治為先,直接劉備稱帝之後,諸葛亮才被任命為丞相,從劉備的知人識人來看,這絕對是把諸葛亮往外交及內政上面放!
公元220-222年,蜀漢相繼失去法正及劉巴,同時失去一內政賢才和外政能臣,加之劉備兵敗夷陵,後來白帝城托只得將大事託付於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盡心盡力,一生6出祁山,五次北伐均未能收復河山,興復漢室。
此時不由得想起了水鏡先生那句「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個不得其時,實際上是說孔明下山之時,曹操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劉備此時連一塊根據地都沒有,根本沒機會與曹操一較高下!諸葛亮雖然提出《隆中對》戰略,但註定只能偏安一隅!想要爭霸天下,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因此,時間才是生命,這也成為了諸葛亮不得其時的最要命短板!若非如此,或許水鏡先生還不敢妄言!
水鏡先生為何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原來背後真有玄機!
公元207年末,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下山一起走上興復漢室之路。而在諸葛亮路過村口之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卻對眾人說道:「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司馬徽,東年末年有名的學士,精通兵...
鳳雛臥龍劉備皆得,為何最終卻沒有成功,其實是羅貫中忽悠了讀者
我們在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時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劉備得到了水鏡先生所說的鳳雛、臥龍兩人,按照水鏡先生所言二人得一即可得天下,那麼為何兩人都得到了劉備還是沒成功。看到這裡,估計細心地讀者會說,...
孔明的隆中對和魯子敬的榻上策誰的策略更有可能實現?誰優誰劣?
忽有所感,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孔明先生的《隆中對》與子敬先生的《榻上策》。這兩篇都看成千古奇策,是非常了不起的戰略規劃。先表述一下在下的幾點感想吧。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婦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才是經典之最
公元208年,曹操一舉殲滅群雄,一統中國北方,自此天下英雄唯獨只剩劉備與孫權,此時曹操已經40多歲了,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大業,曹操於公元208年率領數十萬軍士直奔南方的孫權,而此時的宿敵劉備還未...
揭秘「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司馬徽說這話的真正原因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
孔明光復漢室,鞠躬盡瘁,到頭來徒勞無功,水鏡曾一言道破真相!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十常侍作亂,董卓把持朝政,百姓怨聲載道。劉備,為光復漢室,挽大廈之將傾,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揭竿而起,從新野彈丸之地,到收復荊州,進去西川,攻下漢中,自封漢中王,終成三分天下。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過失——註定失敗,亦甘有此敗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我想很少有人不喜歡諸葛亮的吧!我也很崇拜他,因為他的智慧和忠誠。「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先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又竭力輔佐後主,為克復中...
劉備能夠割據天下全靠諸葛亮三分之策,如果沒有他就是二分天下
唐朝大詩人杜甫有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 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的題目叫《蜀 相》,為啥不叫《...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到底誰技高一籌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句話對於熟悉歷史的朋友來說,絕對是能倒背如流了。這句話說的就是諸葛亮與劉件溫的故事。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早年間躬耕隴畝,由於諸葛亮在荊襄一帶名氣太大,時...
三國,司馬徽說的話,人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重點在後一句
三國可謂是人才濟濟,將星雲集,謀士輩出的時代。說到三國的璀璨就不得不說說諸葛孔明了,這是一個集帥氣和智慧並存的奇才,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孔明撐起了漢室三分天下之局,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有後半句,如果做到了蜀漢必得天下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當時大隱士水鏡先生對劉備說的話,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後,雖然是一帆風順,但是還是沒有統一天下,因為水鏡先生還說了另外一句話,只不過...
劉備落魄時,水鏡先生推薦諸葛亮,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子司馬懿?
漢朝末年,漢室衰微, 奸臣禍國,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當時可謂是人才輩出,有很多人名留青史,至於是非,立場不同,無法評判對錯,水鏡先生在給劉備推薦人才時,想必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三國可安天下的謀士,在他眼裡卻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
三國中,曹魏得其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著正統;東吳得其地利,虎踞江東;蜀漢得其人和,需要源源不斷地吸納人才才能夠得以立足。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都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曹操占據了漢朝核心的半壁...
三國中一直隱世不出的高人,一眼就看出劉備必亡、孔明慘死
三國中有這樣一個隱士,一直未出山,卻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劉備成不了霸業,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的高論。這在後來的故事情節中都一一出現,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那麼,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高人?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三國演義中記載著這麼一段故事。是司馬徽和劉備的一番交談,因為徐庶剛被曹操「拐走」,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那司馬徽是怎麼介紹諸葛亮的呢?司馬徽說:孔明常常自比於管仲、樂毅,孔明的才能是不可估量...
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婦孺皆知,後面一句,中國一半人不知道
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這句話對於熟讀三國歷史的朋友來說,絕對是耳熟能詳。這話的確是不假,公元208年以前,臥龍鳳雛在整個天下的名氣都非常的大,特別是在荊襄一帶,他們的名氣更是婦孺皆知。東漢末年...
隆中對中被忽視的四個字,如果蜀國重視,就不會失去荊州
在三國歷史上有很多謀臣的策論精彩萬分,名傳千古。比如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魯肅的吳中對,以及諸葛亮的隆中對。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當時曹操和袁紹交戰,曹操的勢力弱小,兵力本來就不多,再加上曹操還要分兵...
三國最神秘的4個預言竟全應驗 難道只是巧合?
三國雖然戰亂紛紛,不如秦、漢、唐等大一統王朝對歷史的影響,但它卻是眾人最為熟悉的歷史階段,甚至沒有之一。直到今天,幾乎所有人都能說出三國中的很多人物,曹操、諸葛亮及關羽等人,更是家喻戶曉的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