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能夠割據天下全靠諸葛亮三分之策,如果沒有他就是二分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朝大詩人杜甫有詩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 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的題目叫《蜀 相》,為啥不叫《漢相》呢?要知道諸葛亮代表的可是一個新形態 的「漢室」政權。

看來杜甫老先生對諸葛亮的歷史定位是亦準確亦 不準確。


實際上,不光是杜甫,歷代文人學者對諸葛亮的歷史定位大抵充 滿了這樣的矛盾:三顧頻煩、兩朝開濟等,寄予了對他「興復漢室、 統一天下」的期待,同時,也為他「出師未捷身先死」掬一把同情之 淚。

在趙炎看來,這種矛盾的定位,對諸葛亮是不公平的,與其說是 矛盾,不如說是放錯了他的歷史定位。

諸葛亮一開始就在「隆中對」里數過曹操的優勢,並下 斷言「此誠不可與爭鋒」,而東吳也「不可圖」。

可見孔明的方針,本 來就不是「統一中國,興復漢室」,而是幫助劉備割據一方,與曹操、 孫權鼎足而立。

這一點,劉備心裡比誰都清楚:所謂「興漢討賊」只 是一面旗幟而已,或者說是一種政治策略和手段。

應該說,諸葛亮對天下形勢的分析還是比較客觀的。

天時上,漢室的號召力已失、經濟形態有變;地利上,各州的軍閥對本地區的統 治相對穩固,缺乏太多的可趁之機;人和上,魏、吳的領導者皆非泛 泛之輩,且內部未產生毀滅性的鬥爭。

在各方面,劉備不管怎麼占優 勢,都欠缺統一中國的條件。

諸葛亮的三分之策,讓劉備由「一無所有」變成割據一方,已經 是創造了奇蹟。

可是,奇蹟也有個限度。

事實上,在孔明的三分之策 定下來之前,許多人持的是「二分之策」(像魯肅就建議孫權分江而 治),根本沒把劉備算進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相·杜甫

蜀相唐 · 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朱坤明:我很喜歡三國諸葛亮的隆中對,八陣圖

說起諸葛亮,老百姓家喻戶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部明朝的巨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里的火燒博望坡,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非常有名,作為中...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我國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滿了神秘色彩,從一介布衣到位極人臣,從一名儒雅書生到天下聞名的丞相。他卓越的軍事才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令無數人感動。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