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是老實人麼?從《榻上策》看出一代軍師戰略大家的超遠眼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魯肅,字子敬,安徽人,和周瑜是老鄉,也是三國著名的戰略軍事家,政治家,繼任周瑜位置的水軍大都督,東吳四英將排行第二,也是東吳皇帝孫權中期最重要的謀士參謀長,力主和劉備軍事集團建立聯盟的外交家。

受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魯肅在人們印象中就是一個老實迂腐近乎無用的人,尤其是描寫他面對劉備的哭泣,諸葛亮的耍賴,關羽的蠻橫時束手無措的樣子,大大貶低了魯肅這個有著長遠戰略眼光政治家的形象。

魯肅真的老實迂腐麼?

在官渡之戰結束以後,魯肅已經認識到曹操成為北部中國絕對的霸主,任何一個諸侯都不可能單獨和曹操抗衡,立刻向自己的老闆孫權進言,放棄和荊州牧劉表的世仇,合夥聯盟對抗曹操,形成鼎足天下之勢,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獻給劉備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區別就是第三方的勢力都是占據荊州要地的軍閥,魯肅設定的第三方是荊州牧劉表,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則是把劉備當做第三股勢力。

至於偏安西北的馬超韓遂,窩在四川的劉璋張魯全都沒有放在魯肅和諸葛亮的眼裡,《榻上策》出台的時間可是要早於《隆中對》的。

可見魯肅眼光長遠是肯定的。

三分天下榻上策的制定

魯肅也不是什麼忠臣,在漢室還沒有明確消亡的時候,曹操還得仰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諸葛亮從出山到死都一直在喊「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只有袁術敢公然稱帝,但是大家都知道袁術是白痴,所以就算了。

但是後世人眼中的老實人,大忠臣魯肅卻公然提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的口號。

這樣的言論充分顯示出魯肅務實的政治態度,對劉漢皇室的前景徹底失望,決心幫助自己的老闆另起爐灶。

可見魯肅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他能看清楚自己一方未來的方向,也能做出相應的對策,而不是一味的去效忠早就威嚴喪盡,只剩下一個空殼的大漢王朝。

外表很有欺騙性的老實人

在與劉備軍事集團的外交活動中,魯肅是始終堅持聯合態度的,因為魯肅沒有周瑜的超卓軍事才華,加上北方曹操龐大的軍事壓力,魯肅只能委曲求全的拉攏劉備維持貌合神離的軍事聯盟。

荊州沃野千里,水力充沛,正好適合江東水軍的縱橫發展,難道魯肅會看不到這點麼?但是這點要求在自己老闆和劉備軍事集團眼裡都成了懦弱的代名詞。

劉備集團習慣了只占便宜不吃虧,從赤壁之戰前的江夏一郡之地,搶奪勝利果實發展成為橫跨荊州益州的龐然巨物,劉備,諸葛亮,關羽怎麼可能會將荊州還給東吳。

蠻橫的關羽

結果等魯肅一死,繼任大都督的呂蒙立刻趁機在背後捅了關羽一刀,直接將關羽坑死,徹底將諸葛亮苦心經營的隆中對戰略毀滅了。

要不是劉備死得早,諸葛亮也堅持聯合抗曹的戰略思想,估計後面就沒有長達幾十年的三國分裂狀態。

可見魯肅的外交策略是正確的,可惜被兩個二貨老闆給破壞的一乾二淨。

在事業上,魯肅是一等一的人才,大牛人,在做人和做臣子方面也是令人稱讚。

周瑜在當居巢縣令時缺糧,就找自己的好友魯肅借糧,當時魯肅二話不說就將僅有的三千石糧食借給周瑜,要知道魯肅一家幾百口就靠著這些糧食活命呢!

當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壓境,江東文武一片投降論調,包括孫氏集團第二代掌門人孫策敬稱為「仲父」,獨掌行政大權的張昭。

唯獨魯肅反對投降,他對孫權說道,以我魯肅的才能就算投降以後重新從公務員開始干,最後也能撈個地市級市長噹噹,有車有房,生活不愁,但是老闆你投降以後能幹什麼呢?首先能活下來就算不錯了。

孫權這才堅定了信心,積極準備赤壁之戰。

所以魯肅這種政治90,智力95,魅力80以上的超級名將絕對是三國里數得著的,絕對不能當成那種老實的可憐的無能之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被誤讀的《隆中對》戰略

常有人把諸葛亮比作蕭何,我是並不認同這個觀點的。蕭何在劉邦時期,僅僅是足食足兵,為劉邦提供後勤。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上或許並不比蕭何差,但他的才能絕不僅限於此,從諸葛亮還在草廬中的時候,他的軍事才能...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