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集團有兩人提出過「隆中對」,一人被黑化,一人被另眼看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三國演義》,劉備遇到諸葛亮一番醍醐灌頂的「隆中對」,才走上一條光明的大道。
此後劉備也是按照這個宏圖計劃,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
其實在東吳孫權集團,早就有人預見到後來會「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類似的戰略分析,有二個人提出過,那麼誰具有這樣的遠見卓識呢?
最早提出這個分析的,是《三國演義》里忠厚老實到迂腐程度的魯肅,歷史上的魯肅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和的人。
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他投奔孫權以後,一日,眾官皆散,孫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
孫權問魯肅說,現在天下大亂,我孫某繼承了父兄的事業,我也想做個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一方,維護天子,請問你有什麼辦法呢?
魯肅兜頭就給孫權潑了瓢涼水,說,想當年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劉邦也想當個齊桓公、晉文公的,因為有項羽為害,沒當成。
現在曹操就是項羽,所以你也當不成。
大漢王朝已經是一灘爛泥,扶不起來了。
曹操一時半會兒也除不掉,你現在應該牢牢守住你江 東的地盤,等待北方發生變亂,尋找可乘之機。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先討伐黃祖,再消滅劉表,然後進攻益州,把劉璋那個地方也拿下來,和曹操劃江 而治,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建號帝王,然後再找機會北上統一中國。
魯肅這個的「隆中對」,「三分」是孫權、劉表、曹操。
但是等到赤壁之戰前後,魯肅迅速調整了政策,把三分天下的那一「分」從劉表換成了劉備。
而且魯肅的戰略規劃是把三分天下看做前提,統一的步驟是,先消滅劉表,再西進拿下益州,和曹操劃江 而治,這是和諸葛亮不同的地方。
之所以這樣規劃,可能是因為當時形勢還不夠明朗,諸葛亮作隆中對的時候,天下形勢已經比較明朗了。
時隔八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夕),又有一位武將向孫權提出和魯肅差不多的建議。
他就是甘寧。
因為黃祖嫌棄他出身(曾經在大江之上做過水盜)不好,不能重用而投奔呂蒙。
在見到孫權以後,甘寧說,大漢王朝氣數已盡,曹操一定會篡權,荊州南部是必爭之地,劉表和他兩個兒子都是廢物,咱們得早下手,晚了就被曹操占去了。
現在黃祖不得人心,軍紀散亂,可以一舉拿下。
然後占據楚關,西進拿下巴蜀之地,就能實現您的霸業。
原話是這樣的:「今漢祚日危,曹操終必篡竊。
南荊之地操所必爭也。
劉表無遠慮,其子又愚劣,不能承業傳基,明公宜早圖之;若遲,則操先圖之矣。
今宜先取黃祖。
祖今年老昏邁,務於貨利;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戰具不修,軍無法律。
明公若往攻之,其勢必破。
既破祖軍,鼓行而西,據楚關而圖巴、蜀,霸業可定也。
」基本思路與魯肅很接近。
而且這段文字在《三國志》正史里也有記載。
東吳這兩版戰略宏圖還是很符合當時的實際的。
但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光環太盛,羅貫中老先生把魯肅黑化成忠厚老實到迂腐的程度,甘寧則因為此後衝鋒陷陣的出色表現,被人們認為是戰將,而忽視了其戰略性人才的一面。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一七:一年之內兩件事,張昭都令孫權非常不滿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甘寧的到來,引起了周瑜和呂蒙的高度重視。甘寧在荊州生活十幾年,又在黃祖手下任職多年,對於荊州尤其是江夏的情況都非常了解。因此,周瑜和呂蒙求見孫權,希望孫權能夠對甘寧...
魯大師的東吳版「隆中對」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後,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劉備集團便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步步實行,直到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荊州被殺,最後一步被扼殺,劉備集團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只能據益州自立。...
別再神話諸葛亮的《隆中對》,此人才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計謀
諸葛亮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其個人形象在封建時代就被民間藝人進行了神話。呼風喚雨,能掐會算,撒豆成兵這些藝術形象都賦予在諸葛亮的身上,甚至是在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個人形象也是...
魯肅與孔明關係真的那麼好?別被三國演義騙了,一切只因周瑜早死
文 | 江隱龍 東漢末年的亂世漸漸走向三足鼎立,其實是個非常意外的結局。諸葛亮的「隆中對」固然極具戰略眼光,但其實早在其出山輔佐劉備的八年前,魯肅就已經向孫權提出了「榻上策」——也正是周瑜所堅持...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三國演義裡面最被黑化的人物,歷史上的他最早提出三分天下
說到三國武將謀士,人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曹操、劉備等梟雄帝王,或者是諸葛亮、荀彧等神機謀士,很少有人會想到吳國的武將,而吳國最出名的武將當屬吳國的四大都督。而在吳國的四大都督中,魯肅的知名度應該是...
三國時期的這三個人,提出了類似的戰略方針!
「先奪取荊州,再謀取益州,待天下有變之時,就可以進攻中原,繼而興復漢室或建立帝業」的政治戰略方針不僅僅是諸葛亮一個人提出來而已,在三國中這兩個人也有同樣的政治遠見。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三分天下是諸葛亮提出的嗎?還是另外有其人
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對天下大事進行了分析。他分析道,曹操已經戰勝了袁紹,擁有一百萬的兵力,統一了北方,而且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憑藉自己的幾斤幾兩想打過快要統一北方...
定鼎三國的真正英雄是誰?別讓《三國演義》誤導了
翩翩英姿美少年, 好施樂善義結緣;風雲際會乾坤動, 長袖善舞世勢轉。遠見卓識 洞天下,語破玄機驚梟頑;逆行倒施擎天力,三分大勢一指彈。——詩讚三國英雄魯肅。如果做一個訪問調查,誰是定鼎魏、蜀、吳...
三國謀士系列之七十:東吳未來的國策,源自此次的對話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榻上對」的一開始,孫權便向魯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孫權表示:如今漢室衰落,天下大亂,自己繼承父兄的遺志,力圖實現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那樣領導諸侯、匡扶天下的功業...
這兩人曾向孫權提出媲美「隆中對」的戰略藍圖,可惜過早的病死
大多數人看完《三國演義》要不就喜歡大奸似忠大偽似真的梟雄曹操,要不就對忠厚大義的劉玄德一派抱有好感。似乎很少有喜歡東吳孫氏家族的,演義中甚至很多東吳吃癟的橋段,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至今...
此二人在三國去世後,東吳再無爭天下之志!
在三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曹操、劉備、孫權爭鬥了數十年。其中,關於統一天下的這個話題,很多人經常是從曹操或者劉備的角度,而很少說東吳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進一步來說,三國前中期,曹操是最希...
隆中對的經典決策不只劉備之於諸葛亮,你知道他們的「隆中對」嗎
對諸葛亮的了解,最深刻的應當數《出師表》,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
三國軼事:魏蜀吳三個版本的「隆中對」,哪個更有戰略眼光?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天災不斷,再加上黃巾起義的爆發,從此開始了近百年的戰亂時代。這個時期,不少智謀之士提出了結束亂世,一統天下的戰略構想,比較著名的是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此外,曹魏和孫...
三個早已預料到「天下三分」的人,第三個你絕對想不到
導語:由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三國時期成為中國人民最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裡面也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士,用勇冠三軍、萬夫莫敵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