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提出「漢室不可復興」的魯肅,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魯肅,字子敬,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

按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又有「壯節」「奇計」,甚至還能擊劍騎射,講武習兵(怎麼有點像徐庶吶)。

可謂文武全才。

魯肅生而失父,與祖母一塊生活。

家裡富有,但性好施予。

爾時天下已亂,於是魯肅不治其事,大散其財,以賑窮結士為務。

料理完祖母的喪事後,魯肅準備去投靠傭兵自重的揚州豪強鄭寶(當時劉曄也在那)。

這時之前早就認識的周瑜來了。

正如我們後來知道的那樣,魯肅後來放棄去鄭寶那裡的決定,轉而投奔孫權。

當時鄭寶「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而孫權卻是「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

」我們不得而知魯肅為何選擇了孫權,難道僅僅是周公瑾說引用馬援的話:「當今之事,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孫權】

魯肅到了孫權那,與孫權一見如故,猶如劉備與諸葛亮,提出了堪比諸葛亮《隆中對》的《榻上策》: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

「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這既是魯肅為孫權」鼎足「天下的戰略決策的深度洞悉。

此時諸葛亮才19歲,8年後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還不敢提出「漢室不可復興」的說法,而魯肅卻大膽的說了出來。

而「曹操不可卒除」,則魯肅規劃孫權與曹操荊州三足鼎立,荊州在劉表手中,就是曹操孫權曹操劉表三足鼎立,後來在劉備手中,就是孫權曹操劉備三足鼎立。

魯肅的思維,可謂是走在了當時時代的前沿,甚至超過了後來的曾公和梁公。

據《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記載,後來孫權曾對呂蒙剖明當時心跡,稱自己剛與魯肅見面時:「 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

但是,這樣文武雙全高瞻遠矚的魯肅,經過羅貫中的一番演義,魯肅在世人眼中成了一個和事佬的形象,被周瑜諸葛亮耍的團團轉。

魯肅哪裡招惹羅貫中了?

魯肅若真無能,孫權怎會讓他當東吳大都督,又怎會獲得「東吳四英將」的稱號?魯肅魯子敬何其屈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東吳建國路:魯肅通敵與吳國的彎路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東吳自孫堅、孫策父子立國之日起,總給人一種銳意進取、積極向上的感覺,有時甚至是橫衝直撞。但自從魯肅走進孫權的生活,似乎一切都變了,一向勇往無前的吳人安靜了下來,他們固守吳楚,...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被三國演義歪曲的魯肅,實際上厲害在哪裡?

魯肅,字子敬,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按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又有「壯節」「奇計」,甚至還能擊劍騎射,講武習兵(怎麼有點像徐庶吶)。可謂文武全才。魯肅生而失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