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張冠李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代學者章學誠在論及到《三國演義》時,曾經說到:「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

」後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引入了這一觀點,基本上也就坐實了《三國演義》中史實與虛構之間的大致構成。

做為一部未架空的歷史小說,除了虛構外,必然是要結合到相關史實的,但即使是這史實部分,因為情節需要,往往也會有加工的成分存在,甚至有些都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本來「小說家言」的可信度就不高。

《三國演義》中就有好幾處,參照了歷史原型,卻又經過了藝術加工。

NO10: 鞭督郵

《三國演義》:「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中記載,黃巾之亂平定後,劉備被封為安喜縣的縣尉,本來也相安無事,可偏偏來了一個不識趣的督郵,想要賄賂不得而大發威風,狠狠地辱罵了劉備一頓。

張飛正好多喝了幾杯酒,知道了這件事,立馬就怒火上升,不由分說,沖入館驛之中,將督郵給拉了出來,綁在馬樁上。

用柳條狠狠地鞭打了一頓。

劉備為此事只得掛印綬而去,投靠了代州的劉恢。

這樣寫倒是符合了書中所描寫的張飛「急燥」性格,但按史書所載這卻不是張飛所為,另有其人。

據《三國志··先主傳》所記載:「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五葬反。

棄官亡命。

從這條記載中,可以看出督郵到安喜縣公幹,但又喜歡擺架子,不接見劉備,惹得劉備性起,直入公門直接綁了督郵就打,然後就棄官亡命天涯了。

裴注引《典略》的話,說得更清楚,當時各州郡收到詔書,對因軍功為長吏的人,將要有選擇地淘汰,劉備懷疑就在被淘汰之中。

等到督郵來了,已經傳出話來說,劉備就是被遣之列,劉備聽得督郵在傳舍,便去求見,督郵稱病不見,劉備很是惱怒,回去後,帶了兵吏再次突入傳舍,並說是「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立即就綁了,將出到界時,解下綬印縛在督郵脖子上,並綁在了樹上,鞭打數百下,見督郵求哀,也救放歸了去。

所以說,鞭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

2、斬車胄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上說,關公出奇計,扮作曹軍張遼部隊直到徐州城下,引得車胄開城門出迎,關公乘著夜黑將車胄一舉斬殺,劉備也因此再次得到了徐州。

《三國演義》雖然拔高劉備的正義形象,可也把他很多所做的事都給削弱了,放了一把火,硬說是諸葛亮做的,打了督郵,只承認是張飛乾的,殺個車胄也成了關公的專利。

其實,按《三國志··先主傳》的說法:「先主據下邳。

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上的說法,也證明了這一點:「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關)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

從劉備與關公的傳記中,可以得知,襲殺徐州刺史車胄的是劉備,而不是關公,打下徐州後,關公被任命據守下邳城。

3、貂蟬其人

《三國演義》:「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上的說法,貂蟬本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王允為使連環計,離間董卓父子,將其收為女兒,貂蟬也終不覆使命,令得董卓與呂布父子反目成仇,自相殘殺,從而為大漢的苟延喘息爭取了一線生機。

史書上,關於貂蟬的記載沒有,因而貂蟬因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她還是有原型的。

《三國志·呂布(張邈)臧洪傳》上的說法:「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因而這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是一個侍女,而不是貂蟬。

為何要叫貂蟬呢,有些人認為,這也不是捕風捉影的。

貂蟬,是指漢代侍從官員帽子上的一種裝飾,宮中有一種侍女是掌管朝臣戴的貂蟬冠,因而也被稱為貂蟬,是對其職業的稱呼。

4、捉放曹

《三國演義》第四回 :「 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上說,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急急忙忙地逃往自己的家鄉譙郡,在途經中牟縣的時候,被守關軍士所擒獲,並送到了縣令那裡,縣令聽了曹操的忠義執言後,就決定把他放了,並願跟隨著他一起闖天下,在逃跑途中,殺了呂伯奢一家的曹操還說出了「寧可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話,兩人因而分裂。

依據書上的說法,這個縣令就是陳宮。

其實這又是一件張冠李戴事件,陳宮是在初平三年的時候,結識的曹操,而此時曹操的出逃在漢獻帝被立的那年,即公元189年。

當時兗州刺史劉岱戰死,陳宮等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他對曹操說:「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

兩人也是因以曹操殺邊讓之事而決裂,(那是公元194年的事)而不是殺呂伯奢一家的事。

那真實情況如何呢?

《三國志·武帝紀》載:「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裴注引《世語》所作的補充為:「中牟疑是亡人,見拘於縣。

時掾亦已被卓書;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亂,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釋之。

按這兩條史例,曹操是在中牟這個小地方被抓的,也被送到了縣裡,當時有人(也說是當地的功曹)就把他給認出來的,向縣令那邊做了諸多的解釋後,才將曹操給放了。

不管怎麼說,這裡面沒有陳宮什麼事,從有關陳宮的史書來看,也沒有有關他做中牟縣令的記載。

5、博望坡之火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中所說,那是在劉備剛剛請出諸葛亮後的建安十二年,曹操派了夏侯惇與于禁等為將領統率十萬大軍,殺奔新野,想除掉劉備這個大患。

諸葛亮便利用新野城外博望坡的有利地形,令趙雲佯敗引曹軍深入,乘著月黑風高,放了一把大火,燒得曹軍丟盔棄甲,大敗而歸。

這也是諸葛亮初出茅廬後的第一功。

據《三國志·先主傳》所載,「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劉)表疑其心,陰御之。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這顯然是就是劉備的大手筆了,不關諸葛亮的事,而此時是建安七年,諸葛亮還未出山。

從事件上來看,燒是燒了,沒有多大的傷害,只做疑兵之計,讓人以為自己害怕了,逃跑了,正好將曹軍引入埋伏之中,大舉擊破。

6、溫酒斬華雄

《三國演義》:「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講到了華雄的死,而且寫得很精彩:

「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

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

其酒尚溫。

很明顯的,這個華雄是關公斬得了,斬得驚天地泣鬼神,令關東群雄震撼不已。

小說終歸是小說,戲說的成份過多,大話的情節過多,真正的史實卻是不容改變的。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上所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孫堅在被董卓軍隊祖茂打得丟盔棄甲後,重新組合了人馬,再次重來,與董卓軍隊交戰於陽人,在此戰中,大敗對方軍隊,並後還殺了都督華雄。

這也就很明顯了,斬華雄的是孫策、孫權的父親孫堅,而不是關公,按演義上所說,孫堅是華雄的手下敗將,而且敗得很慘,是不正確的。

8、斬顏良、誅文丑

斬顏良確有其事,雖沒有演義所說的那麼英勇神武,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所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可這誅文丑的卻不關關公什麼事。

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載:「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也就是說在殺了顏良之後,關公就急急地投奔劉備去了,接下的事,也就跟他聯繫不上了。

《三國志·武帝紀》上說得明白:「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

諸將復白:『可上馬。

』公曰:『未也。

』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

公曰:『可矣。

』乃皆上馬。

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

 」

是曹操利用了文丑軍的貪心,將軍資扔在道上作誘餌,使得其軍陣大亂,乘機攻擊而取勝。

《三國志·賈詡傳》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點:「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

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

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

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

乃縱步騎擊,大破之,斬其騎將文丑,太祖遂與紹相拒於官渡。

從這兩條史例來看,文丑完全死於一場陰謀,而這一場陰謀的策劃者是曹操與荀攸,所以說, 斬顏良是關公的功勞,誅文丑是曹操與荀攸的安排。

9、單刀赴會

《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為國捐生」里說,魯肅相邀關公赴會,其實是為了要回荊州,因而在暗地裡埋伏下了刀斧手,準備的是一場鴻門宴,關公明知其意,欣然而往,而且只是帶了親隨十餘人,單刀赴會。

當然,關公也是有備而來,在酒席上硬拖著魯肅做自己的擋箭牌,東吳眾人投鼠忌器,不敢動手,因而只好眼睜睜地看著關公乘風而去。

魯肅荊州沒有要到,倒是受了一場驚嚇。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載:「肅住益陽,與羽相拒。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

可見,當時單刀赴會的可不是關公一個人,裴注引《吳書》說得更為明白,「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

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

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趨就羽。

在酒席上,魯肅更是用一番義正言辭的話,令得關公「無以答。

」後來,劉備因實在礙不過面子,「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由此可知,單刀赴會的絕不是關公一人,逞英雄的也不是他,而是一介書生的魯肅,想想看,一個儒將面對一個眾所周知的「萬人敵」卻一點不怯,還執義正言,要回了一點地盤。

10、空城計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上說, 司馬懿引著十五萬大軍,望著西城蜂擁而至,而當時,諸葛亮身只有一班文官,大將一個也沒有,軍馬也就只剩下二千五百個人還可以用。

諸葛亮沒法,只得行險,行空城計,以虛為實,嚇退了司馬懿大軍。

這是《三國演義》上的說法,其實諸葛亮未曾用過這一條計謀。

三國歷史上,曾經用過這一計策的,有明文記載的,有三個人:

一、曹操

當時的情況,曹操的兵都出去割麥子了,而留在他身邊的一千人都不到,此時呂布率兵來襲,根本就擋不住。

曹操便派老弱婦女守營,自己帶著不到一千的兵馬,列陣以待,熱烈歡迎呂布的到來。

呂布一瞅這架勢,心裡就犯嘀咕,又瞅見這南面上有著一片大樹林,幽深而不可測,於是便不敢進攻而駐紮了下來。

大好機會失去了,便不來,等到第二天再戰,早已將軍隊調回的阿瞞,將呂布打了個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二、趙雲

那時,劉備正與曹操爭奪著漢中之地。

黃忠因劫米,引動曹操大軍襲來,趙雲營中兵力薄弱,實是難以抵擋。

趙雲卻命人偃旗息鼓,大開營門,造成埋有伏兵的假象,曹操攻來,果然中計,而不敢前,趙雲乘此時節奮勇殺出,大敗曹軍。

事後,劉備來視察,得知這事,說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成語「偃旗息鼓」也由此而來。

三、文聘

當時,孫權率領了數萬人攻來,而又大雨至,石陽城中柵欄崩壞,老百姓又不能及時的撤離,文聘便命令城中的人不要輕舉妄動,都不要出來,自己也躺在臥室里,一副很是輕閒的樣子。

孫權果然懷疑,對他的部下說,這是北方忠臣,因而守著這個郡,他現在躲在城裡面一動也不動,分明是在有著什麼陰謀,一定是有外援,所以也就撤兵了。

可以肯定的一點,諸葛亮的空城計完全是虛構,其來源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這卻是假的。

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是沒時間也沒條件與諸葛亮抗衡。

11、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上講到這個故事時,是在「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之中,故事的大概內容如下:

周瑜總覺得以諸葛亮的智謀,對於東吳是一個大禍害,就想著法兒想殺諸葛亮,於是,便恿擁著諸葛亮置辦箭枝,以備軍需之用,並限定了時日,若沒有完成,就軍法從事。

通過與魯肅的關係,諸葛亮要來了二十多條船,六百多個軍士,上萬的束草,乘著天黑黑,漫天的大霧向著曹營出發了。

在幾番鼓聲的引誘下,曹阿瞞開始無償大派送,箭如雨般都傾瀉在了諸葛亮與魯肅所率的二十多條船隻上。

其實這個故事,完全是虛構的,就是從科學理論上來分析,這也是不可能的。

演義上還有一個人用草船借過箭,孫堅。

孫堅的借箭就比較可行了,據演義載: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

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一連三日,船數十次傍岸。

黃祖軍只顧放箭,箭已放盡。

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

一連著三天,每天數十來次,一共是上百次,一天約得上千枝箭,科學而實用。

而事實上,按史實的所載,三國歷史上,利用了草船借箭的是吳主孫權。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說,那是建安十八年的正月,曹操攻濡須的時候,「(孫)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由此可知,「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孫堅,而是孫權,並且這件事還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的第五年,而不是演義中所說的赤壁之戰時的建安十三年。

演義當然有誇大的成分,為了各種需要,也會敷衍出各種說辭,這也是小說的不可避免處。

小說的精彩與史實的嚴謹,往往是割裂的。

因而我們看小說,也不用過多去糾結其中的史實錯誤。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

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名家講經典」沈伯俊:陳宮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那色彩繽紛的人物譜中,陳宮是一個來去匆匆的角色。從卷一《曹孟德謀殺董卓》則開始,到卷四《白門曹操斬呂布》則為止,他出場的次數並不算多,就像一顆流星,在深沉的蒼穹中倏然划過,又...

好疼的關雲長

《三國演義》塑造了無數英雄人物,在這眾多歷史英雄人物當中,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應該不是曹操,不是劉備,不是孫權,甚至不是諸葛亮、趙雲,而是關羽關雲長。你有可能分不清劉備和劉禪哪個是父親哪個是兒子,你...

「關公月下斬貂蟬」說法究竟出自何處?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她不見於《三國志》等官方任何史料之中,卻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三國演義》中的貂蟬捨生取義,為了幫助司徒王允實現誅滅董卓,興復漢室的計劃,不...

《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

一部《三國演義》巨作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而存在明顯的尊劉貶曹抑孫傾向,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你可知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