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五大虛構橋段,三英戰呂布,空城計上榜!史實什麼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內容非常精彩,各種各樣的計謀遍布全書。

但由於是「演義」,定是小說戲說的成分多,自然不像《三國志》那樣尊重歷史史實,並有權威出處或可靠佐證。

《三國演義》里有不少家喻戶曉的橋段都是虛構的,那是作者為了讓文章跌宕起伏好看,讓人物更加豐滿,這也是《三國演義》魅力所在。

虛構一:曹操獻刀殺董卓

曹操假意獻寶刀給董卓,欲殺董卓於病榻上。

不想被識破,變成了真的獻寶刀,最後逃亡而去。

這是《三國演義》中杜撰出來的,正史上可沒有曹操刺殺董卓這一幕。

真實的歷史是,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董高官厚祿待他),不辭而別,逃歸鄉里,曹父資助,招募鄉勇,拉起了自己的「曹家軍」原始班底開始了討伐董卓,鼎定天下的歷程。

真正刺殺的是一位叫做伍孚的校尉軍官,他對漢朝忠心不二,對董卓專權殘害忠良不滿,所以假意支持並接近董卓。

在拜會董卓離開送他時,伍孚突然從懷中拔刀行刺,結果被董卓躲閃過去。

結局自然是,董卓叫來衛士當場將伍孚殺死。

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刺董

延伸分析與最後結論:曹操滿腹韜略,拼蠻力刺殺董卓無異於同歸於盡,就算成功也難免被左右衛士砍得死無全屍,像曹操這樣的梟雄性格,斷然不會去做。

虛構二:三英戰呂布

這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該片段以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與猛將呂布的殊死戰鬥為描述對象,描繪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沙場血拚。

小說極力渲染呂布武藝絕倫,劉備、關羽、張飛不畏強敵,英勇應戰。

但實際情形恐怕要讓粉絲們大失所望了,因為討董聯軍擊退呂布時,劉備當時效力的主公公孫瓚並沒有參與討伐董卓,也就不可能有《三國演義》中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了

呂布實被孫堅擊退。

孫堅進兵至洛陽城下,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交戰,結果遭到孫堅重創,他留下呂布掩護,自己轉守澠池和陝城。

孫堅揮兵,進攻洛陽,與呂布接戰,呂布最終不敵而敗走,孫堅大軍進入洛陽,並偶然到了漢王朝的傳國玉璽。

三英戰呂布是演義中著名的橋段

那時候的公孫瓚立足於北方,擁兵數十萬,加上東北那邊的地理環境的優勢,所以當時的公孫瓚很是令人矚目。

公孫瓚和劉備是同窗好友,曾經一起在盧植的門下求學。

後來征討董卓的時候,劉備被黃巾軍所迫,便投奔已經是中郎將的公孫瓚去了。

後來公孫瓚在與袁紹的界橋之戰中慘敗,公元199年,公孫瓚被袁紹逼迫得殺妻兒後自殺。

其部下趙雲投奔劉備,劉備的實力日漸雄厚。

延伸分析與最後結論:其實呂布的戰力是嚴重誇大的,都是為劉關張背書。

真實的歷史表明,呂布連孫堅都敵不過。

而孫堅的兒子孫策,更有「小項羽」之稱,所以孫氏家族武力值在《三國演義》等小說中是被低估的。

虛構三: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描繪成十分忠義,而且是愛看《春秋》的儒將。

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假,但過五關斬六將是虛構的。

《三國志》記載,「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陸樹銘老師扮演的關羽深入人心

關羽,張飛是劉備的主力部下,骨幹力量,並且從劉備開始創業,整日跟隨劉備周旋,不避艱險,但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而且年齡上是關羽大於劉備,劉備大於張飛。

曹操在一次征伐中擊敗劉備,並且擒住關羽,關羽是個人才,曹操自然想拉攏。

而關羽也為了感謝曹操不殺降將保全老小之恩,在萬人中乾淨利落斬殺了袁紹大將顏良,解了白馬之圍。

關羽因為這件功勞被封為漢壽亭侯,此後不辭而別離開曹操,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三國志》記載:「關羽亡歸先主。

」就是說關羽逃跑了,關羽走後,左右欲追,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到此,這個事情就結束了。

延伸分析與最後結論:曹操的下令不許攔截為難關羽(主觀意願),也就不存在過五關斬六將了。

而且僅憑關羽當時的逃亡力量(估計也就十多人,還有老小),怎麼能攻下五個城池(客觀敵人實力),還能輕而易舉殺掉守城主官?這不符合邏輯。

這是後人為了彪炳關羽的義氣心志,而捏造的情節,也更凸顯關羽的戰力罷了。

虛構四:關羽放走曹操?

華容道泥濘狹小,卻救了曹操一命

又是關羽,似乎《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的虛構特別多。

華容道上關羽放曹操的說法完全是演義,不是歷史。

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云: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記錄非常簡單,沒有華容道這一出

歷史上,關羽在赤壁之戰中,更大的作用是在戰後跟隨劉備收復鎮守江南諸郡,鎮守襄陽,駐守江北。

真實的歷史是,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索性又一把火燒掉所剩戰船,率軍經華容向江陵一路敗退。

孫劉聯軍則水陸並進,尾隨曹軍,緊追不捨。

但曹操沒有遇到關羽,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當曹操的軍隊通過去之後,劉備才放火準備追擊,但已經遲了。

延伸分析與最後結論: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但面臨的形勢並不十分嚴峻。

因為在赤壁交鋒之前,是曹操強大,孫劉弱小,孫權和劉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挫敗曹操的強大攻勢,使曹操不得渡過長江,以保全自己的勢力範圍,或保證自己不被曹操消滅掉,在赤壁勝負未卜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也無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敗退的路線上去設伏。

所以,曹操在敗退的路上,雖後有追兵,卻前無伏軍。

虛構五:空城計

面對十五萬魏國大軍,沒有一兵一卒,照樣強裝鎮定,笑容可掬,隨便焚香彈琴,活生生把人家司馬懿給嚇回去。

空城計是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最為空前絕後的計策,是 神來之筆!

但可惜,這也是虛構!因為根據史料對比,街亭之戰時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人在今陝西安康縣)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今河南南陽宛城區),無緣與諸葛亮抗衡。

安康南陽相距近千里,何談空城計?

電視劇中的空城計
漢中與南陽相距近千里,司馬懿和諸葛亮天各一方

就算按照演義的軍事對比,魏軍有十五萬,諸葛亮自身有兵二千五百名,另二千五百名蜀兵暫出,而關興和張苞各領三千,這裡就已經有一萬一千名了,此外還有張翼、姜維及馬岱的兵馬未計算其中,若是再把街亭戰場的王平、魏延、高翔、申耽及申儀等殘軍計入,還有趙雲及鄧芝的箕谷疑軍合併計算,恐怕兵馬不見得少(湊個三五萬不成問題)。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說:「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也就是蜀軍人數不少。

若是司馬懿大軍以多欺少,又何須在意區區萬名蜀兵呢?

延伸分析與最後結論:空城計應該是來自趙雲的空營計,北宋《太平廣記》在第191卷《驍勇》中有一則趙雲「空營計」故事:蜀趙雲,字子龍,身長八尺,姿容雄偉。

居劉備前鋒,為曹公所圍,乃大開門,偃旗鼓。

曹公引去,疑有伏兵。

雲於後射之,公軍大駭,死者甚多。

備明日自來,視昨日戰處,曰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

」(出《趙雲別傳》)

查看陳壽著、裴松之注的《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發現裴松之注中也引用了《趙雲別傳》的上列文字。

裴松之(372~451)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可以認為趙雲的這一事跡還是真實可信的。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他將趙雲的兵法妙用移植到了諸葛亮身上,無非是想美化諸葛亮的智慧,嚇退司馬懿,讓小說更加有戲劇性可看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那些虛構的情節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是以歷史為依託,同時加入了作者個人的發揮與創作,今天搜集了一些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情節,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不要把小說當成了歷史。這其中大多數資料來源於網上的查找以及與三國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