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北伐疑云:關羽為何在實力不夠之時發動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北伐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

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父子被東吳俘殺。

襄樊之戰,使得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尤其是蜀漢,不但損兵折將、還丟失荊州,成為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

此戰還導致蜀漢與東吳十餘年的同盟關係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網絡配圖

對關羽北伐一直有一個看法,懷疑這是蜀國全面戰略的一部分(蜀國不置史官害死人啊),那就是把北戰線推進到漢鈣一線,連通漢中與荊州的北部通道。

其戰略目 的是為江陵取得戰略縱深,而後蜀漢的政權很可能重心向東部回歸,以江陵為中心進行對魏作戰,以宛城為蜀魏戰略決戰戰場,同時依靠政權東歸對孫權產生威懾效 力,那樣就不會有矢荊州的事情了。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關羽的作戰,應該屬於歸還東三郡後,為擴大荊襄作戰基地進行的一次預備性進攻。

問題是執行中出了三個錯誤,第一,曹仁進行了堅決的抵抗,關羽不能順利拿下襄陽樊城 -- 否 則如果關羽順利占領襄陽和樊城,孫權懾於蜀軍銳氣,未必敢於西進,即便西進,蜀軍對於魏吳夾攻也有迴旋餘地;第二,關羽的北伐在取得勝利後將戰術進攻擅自 轉入戰略進攻,這主要表現在他擴大戰局,中原群盜或受封號,或遙受節制,大有迫曹魏遷都的氣勢,表面氣焰高漲而於事無補,攤牌過早,比之宋太祖斧劈大渡 河,禁止宋軍進入西南,可謂缺乏全局觀念。

羅貫中對關羽「傲」的批判,似乎應該指的是他這個被勝利沖昏頭腦的舉動,而不是他在荊州的所作所為;第三,蜀漢的急劇膨脹,使其軍事安排出現了失誤,那就是 在關羽背後沒有配備足夠的後備軍,這本來是蜀漢作戰中相當注意的問題,但是因為漢中,上庸等一連串的戰鬥,關羽北伐的軍事安排比較倉促,有點兒機會主義的 意思。

全局上沒有戰略預備隊,直接造成了荊州的失守。

這也和益州封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有關,是隆中對的硬傷。

假設關羽能夠順利拿下襄樊,隨即轉入守勢,而後劉備出川,到江陵駐仳,以關張發動宛城戰役,待戰局焦炙之時,劉備輕騎回川,以善守的魏延防範江陵,以黃忠,馬超,趙雲部隨劉備北出漢中取關中。

孫,曹將面臨一個艱苦的局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地形上分析為何關羽要玩了命地打襄陽

網上有很多關羽失荊州的帖子,很有意思。 今天小編也斗膽寫上一篇,從另一個角度說一說為什麼關羽要玩了命的打襄陽。水平有限,歡迎批評。要把襄樊之戰是三國的態勢大概說清楚,我們先看看之前的幾年大概發生...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