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和東吳其實是有機會滅曹魏的,錯就錯在東吳的這個決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蜀漢和東吳都曾對曹魏進行過北伐,可他們最終聯合起來也還是未嘗勝績,最終被曹魏滅亡後來建立晉朝。
按理說蜀漢和東吳兩國的軍事實力加起來是可以抗衡曹魏的,可為何最終還是這個結局呢?
其實問題的本身主要還是出在東吳身上。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時蜀漢和東吳其實是有機會滅掉曹魏的,而且這個方法也是唯一的,只可惜後來被孫權和陸遜一同絞殺了。
想知道這個方法究竟是什麼之前,我們來看看蜀漢和東吳的北伐究竟為何會失敗。
蜀漢在公元219年後失去荊州,因此只有從漢中出關北伐,可這一路上地勢險要,運輸困難,沿途又有陳倉這樣的關口,難以進攻,所以諸葛亮和姜維在面對曹魏大軍時才能很難施展。
而東吳的主攻路線則是揚州合肥一線,即便有中路北伐,那也多是進攻江夏,雖說東吳這麼做有他自己的目的,可合肥要塞易守難攻,北方平原又利於曹魏的騎兵,因此東吳這一路北伐其實也蠻困難的。
所以說,他們北伐之所以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選擇北伐主攻的路線不對。
那麼他們應該從哪裡北伐呢?荊州!
當時荊州東臨吳會,對東吳有順江而下的優勢;西連巴蜀,是入蜀的東部必經之路;北接宛城洛陽,直插曹魏腹地許昌。
同時此地又是漢水、長江的交匯處,是水軍的用武之地。
因此這裡才成了魏蜀吳三國必爭之地。
早在公元219年,三國鼎立的時候,荊州是被三家一同瓜分的。
其中蜀漢占據了江陵要衝,東吳占據了長沙等荊州南部小郡,曹魏則占據了襄陽、宛城的北部地區。
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蜀漢派大將關羽領荊州兵出宛城、洛陽,攻擊曹魏的中部防線,結果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將曹仁、于禁組成的曹魏中路軍團差點兒打崩,從而導致了曹操被迫調集天下兵馬匯聚到許昌南的摩坡,而且曹操差點兒就要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
這一年是曹操這輩子中最艱難、最兇險的一年。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關羽的攻擊路線是荊州,從這裡能夠直插曹魏的心臟。
再後來孫權偷襲荊州,關羽敗死,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戰敗。
至此,蜀漢再無荊州。
荊州被東吳和曹魏南北分割,長達半個多世紀。
按理說占據了荊州南部的東吳更應該集中力量進攻荊州北部,畢竟前面關羽的戰績和效果在那裡,可東吳卻將荊州防區的重點放在了西部的夷陵!意思也就是說:東吳自從奪取了荊州之後,就根本沒打算從這裡北伐,他們的戰略重點是針對蜀漢。
諸葛亮死後,蜀國忽然向永安防線增加了兵力,孫權知道後便問蜀國的使者宗預:「我們都是盟友,你們為何要在邊境上增加兵力呢?」宗預回答說:「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
」意思就是說,我們在東部白帝增兵,和你們在西部巴丘(蜀吳邊境)增兵是一個道理,形勢使然,不必多問!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可以看出,東吳在取得了荊州,夷陵擊敗了劉備之後,蜀漢和東吳就從未真正的互相信任過。
蜀漢滅亡之後,東吳就迫不及待的打算西進,想要占據地盤,結果卻被蜀國大將羅憲在永安給堵了下來,羅憲以兩千孤軍抵住了陸抗的三萬大軍半年之久,最後寧願投降曹魏也不投降東吳。
所以說所謂的蜀漢和東吳結盟,不過是各自心懷鬼胎,同床異夢罷了。
最終蜀漢滅亡沒多久,東吳苦心經營的夷陵防線也失守了,隨後也被晉朝滅了國。
真正能夠威脅曹魏荊州地區,可東吳卻將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對付蜀漢上,導致兩國北伐無力。
當北方實力逐漸恢復,而蜀國卻又在北伐中耗盡了氣力,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道理,東吳至死都還是沒能明白。
編後:公眾號古歷小軍(gulixiaojun)同步開通啦,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哦!
歷史懸案:揭秘劉備伐吳失敗的真實原因
新春秋導讀:夷陵之戰,劉備軍團大敗而歸,劉備不久就死於白帝城。但是歷史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能事後諸葛亮,一言斥之錯誤。當年,孫劉聯合抗曹時,也沒有多少人看好,官渡之戰時曹操也是明顯處於劣勢,戰...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戰爭是政治的炮灰!如果諸葛亮察覺到這點關羽就不會死了
在蜀漢與曹魏爭霸的時候,因曹魏丟失了漢中,襄樊便成為曹魏鍥入蜀漢版圖的一枚釘子,是以,劉備視之為眼中釘,必然傾盡全力來拔除。而曹操卻不想打這個仗,主要不是打不過,只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曹...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不是單純為關羽報仇這麼簡單
夷陵之戰是三國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其他的兩個著名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關於這場戰爭的緣由還得從孫劉聯盟的開始說起。我們知道在赤壁之戰前孫權為了保住江東於是就採納了魯肅的建議同劉備聯盟...
站在劉備的角度,來看他為什麼不顧一切要興兵伐吳
看三國,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何在赤壁之戰中還能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的劉備,為何奪取西川稱帝後,不是優先選擇結盟東吳共同對抗曹魏,而是調轉槍頭,興兵伐吳。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關羽北伐疑云:關羽為何在實力不夠之時發動北伐
關羽北伐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威震華夏,接著呂蒙偷襲荊州、...
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羅貫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使蜀國的形象在演義中被無限放大,幾乎成為「仁、信、德、智、義」的完美化身和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唯一代表,並且隨著演義在民間的普及,強蜀無敵、勢必復漢的觀念深植...
晉朝得以統一三國的根本原因是那些?
曹操的路線是不依靠士族,並庶族奪得了半壁江山。但曹操死後,曹丕採用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依靠士族來奪取天下。因此,可以這樣說,曹魏與士族的對抗中,選擇了放棄。曹魏放棄,隨之滅亡;孫吳妥協,也不得不...
蜀漢被神化的2000年,吳國才具有與曹魏正面對抗的實力
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被嚴重的美化,文章用了很長的篇幅來介紹蜀漢政權的強大,以及蜀漢政權如何取得對曹魏戰爭勝利,其實這都是文學作品的美化,蜀漢政權真有這樣的實力嗎?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怎麼滅亡的?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