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大意和吳國偷襲說事了,關羽失荊州不虧,他運氣已經夠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中的慘敗,讓曹操再無力南下,三足鼎立格局基本奠定。

而夷陵之戰中劉備的幾乎全軍覆沒,迫使蜀國只能側重於防守反擊,不斷主動襲擾曹魏。

但說起對三國格局其決定影響的戰爭,只能是關羽主動發起的襄樊戰役和關羽被動迎戰吳國的江陵之戰,結果是魏國和東吳聯手向蜀國捅刀子,關二爺戰死,荊州全失。

如果再演一遍會怎麼樣呢?還是會輸!

襄樊之戰地圖

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戰,關羽名曰北伐,卻沒能攻占任何一座曹魏方的城池,包括水淹之後的樊城。

其實關羽運氣夠好了,如果不是漢水暴漲,他又準備了大船和水軍,于禁的七軍和曹仁守樊城的曹軍就能輕鬆搞定關二爺。

還沒算上從東線長途奔襲來的張遼軍團。

要知道于禁部下投降的就有三四萬,已經超出關羽自身的全部兵力。

就是這樣的孤城樊城,關羽也久攻不下,你說他輸的虧嗎?

關羽插畫

關羽也許是三國統兵能力最被高估的高級將領了,沒有之一。

統兵獨立作戰的歷史中,攻不上去,守不下來,即沒有守城成功的案例,更沒有難度更高的成功攻城案例,幾乎全是失敗。

建安五年,關羽獨自守下坯時,就曾被曹操擒獲並投降。

孫劉分荊州

有人說了,是,襄樊之戰也許關羽先勝後敗,但不是吳國厚顏無恥地趁火打劫拿下關羽大本營江陵,荊州也不會丟啊?真不會丟嗎?用事實說話:建安二十年,呂蒙以兩萬兵力輕鬆攻占關羽管轄鎮守的長沙,零陵和桂陽等荊南三郡。

此時劉備因為曹操向漢中張魯進軍,西線有壓力趕緊與孫權講和,重新分配荊州蛋糕,不然荊州就等於丟一次了。

這說明啥?說明孫權真要鐵心取荊州,根本不需要聯手曹操,也不用偷襲,分分鐘打到關二爺懷疑人生。


建安五年孫劉分荊州

其實說關羽輸的一點也不虧可能也不太客觀,畢竟以半個荊州的力量,對抗曹魏和東吳的全國精銳,誰都無法做到。

但是就事論事的話,關羽再小心謹慎,吳國再不偷襲,樊城也照樣拿不下,荊州也照樣會丟,如此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大家都耳熟能詳。另外有一場戰役,雖然沒有擠進前三,但是從這場戰役的結果來看,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場戰役就是蜀國關羽和曹魏之間的襄樊之戰。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

東吳如果不偷襲關羽,三國會提前統一嗎?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荊州都督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北伐戰役,戰役前兩個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可就在兩個月後,東吳忽然背盟偷襲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死。之後,孫劉聯盟破裂,曹魏...

襄樊之戰及三國格局演變——以博弈論視角分析

襄樊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一次關鍵戰役,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蜀吳基於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斷進行博弈,外交政策屢次更迭。本文以博弈論的視角探討襄樊之戰及戰後各國政治策略的合理性。一、赤壁之戰後魏蜀吳...

劉備為什麼會坐視關羽軍團滅亡?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也被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他該不該為劉備爭奪天下出局背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親率大軍在占領漢中之地後,進位漢中王,關羽被封前將軍,假節斧。是歲,時羽攻曹公將曹仁,水淹七軍,擒于禁於樊城。採納之計,一面調五萬...

如果不是這場戰役,三國歷史可能將被改寫

論歷史上的武將,無人能及「美髯公」關雲長之「武聖」地位。追隨劉備、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敗走麥城,種種事跡可謂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致於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和諸葛亮並稱神一般的存在。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