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發動襄樊戰役時,孫權為何不響應關羽北上攻合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都知道,曹魏占據最為富庶的中原地區,國力、人口、資源遠超西蜀和東吳聯合起來的聯盟。

川蜀和江東只有聯合起來對抗強者,才是生存之道。

兩弱相互攻伐,曹魏只會更強,孫權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明白這點。

當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斬龐德,降于禁,圍曹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曹操派出徐晃去支援後仍不放心,又從合肥調走張遼。

然而張遼軍隊還沒到達襄陽,呂蒙就奪下了荊州,徐晃也在前線大破關羽。

那麼這時候孫權呂蒙直接北上攻打沒有張遼鎮守的合肥不是更好嗎?荊州固然是塊好地,但是在此之前孫權在東方戰線攻打合肥打了快十年了,說明孫權是很想要合肥的,而且這時候打下合肥就能直逼徐州,染指中原。

且此時曹操主力都在襄樊與關羽決戰,合肥一帶的兵力並不多,且已經沒有了張遼,勝算是很大的。

結果孫權選擇了偷襲荊州,與劉備徹底反目。

然後吳蜀交兵,曹魏坐收漁利。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那個時候吳國主公孫權是如何權衡利弊並選擇奪取荊州的。

合肥的背面是徐州,徐州屬於平原地區,魏國強大的騎兵圍起合肥來真是一馬平川。

對於補給線來講,魏國是用車馬運輸,而孫權攻下合肥後只能靠船舶運輸,在當時的造船技術下,用船舶運輸是需要考慮損耗率,因為那時的船在長江中遇到大風是有一定幾率會翻船的。

戰事持久以後東吳的國力在跨過長江以後是無法維持與魏國的長期對峙。

並且拿下合肥以後,會使得吳國必須把防線推到淮泗一線,間接地放棄了長江天塹這一重要的防禦要衝,因此合肥必破。

反過來,如果拿下荊州,尤其是南郡對於吳國來講要比合肥有價值的多。

占據荊州就能控制整個長江防線,對於吳國的防禦有著重要意義。

西可進益州,北可擊襄陽,對於一位成熟的主公來說,步步為營才是上策。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打打三國志11的南蠻征伐版本,用一下吳國就明白了。

在看一下當時荊州的局勢,曹操占據襄陽,孫權占據江夏,劉備占據南郡,三方的勢力在這一地區是十分均衡的。

但劉備剛剛拿下益州和漢中,實力大漲,在與曹魏的對抗中隱隱有趕超的跡象。

如果襄陽被劉備占據,對曹魏來講就是徹底退出南方,腹地河南地區也受到了直接威脅。

而對於東吳來說,漢水上游的漢中襄陽全部歸了劉備,可以說戰略咽喉被劉備死死扼住,生存都成為問題。

所以筆者一直不解為什麼關羽如此輕率地發起了戰略上堪稱天王山的襄樊戰役。

因為進攻襄陽魏吳二國都會拚死力戰,即使奪襄陽是早晚要下的棋,這步棋也不該下的這麼草率才對。

雖然從後來的歷史走勢來看偷襲荊州是損人不利己的,得利方肯定是魏國,換曹操活著夷陵之戰打過三年內估計蜀國就沒有了(當然不排除丞相強行續命的可能)。

然而孫權這步棋下的臭,但動機是沒有問題的,即使當時是孫策或孫堅在位,也是會做出這種選擇,只能說明當時的關羽太急功近利,並低估了東吳的野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說關羽一個人扛起了蜀國的半邊天

蜀漢有關張馬趙黃五虎上將,個個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皆勇冠三軍,可是這五個人中,能獨當一方的堪稱國家支柱的唯有漢壽亭侯關羽關雲長。五虎上將之中,張飛有勇有謀,可是脾氣暴躁難聽人言,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