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發動襄樊戰役時,孫權為何不響應關羽北上攻合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都知道,曹魏占據最為富庶的中原地區,國力、人口、資源遠超西蜀和東吳聯合起來的聯盟。
川蜀和江東只有聯合起來對抗強者,才是生存之道。
兩弱相互攻伐,曹魏只會更強,孫權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明白這點。
當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斬龐德,降于禁,圍曹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曹操派出徐晃去支援後仍不放心,又從合肥調走張遼。
然而張遼軍隊還沒到達襄陽,呂蒙就奪下了荊州,徐晃也在前線大破關羽。
那麼這時候孫權呂蒙直接北上攻打沒有張遼鎮守的合肥不是更好嗎?荊州固然是塊好地,但是在此之前孫權在東方戰線攻打合肥打了快十年了,說明孫權是很想要合肥的,而且這時候打下合肥就能直逼徐州,染指中原。
且此時曹操主力都在襄樊與關羽決戰,合肥一帶的兵力並不多,且已經沒有了張遼,勝算是很大的。
結果孫權選擇了偷襲荊州,與劉備徹底反目。
然後吳蜀交兵,曹魏坐收漁利。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那個時候吳國主公孫權是如何權衡利弊並選擇奪取荊州的。
合肥的背面是徐州,徐州屬於平原地區,魏國強大的騎兵圍起合肥來真是一馬平川。
對於補給線來講,魏國是用車馬運輸,而孫權攻下合肥後只能靠船舶運輸,在當時的造船技術下,用船舶運輸是需要考慮損耗率,因為那時的船在長江中遇到大風是有一定幾率會翻船的。
戰事持久以後東吳的國力在跨過長江以後是無法維持與魏國的長期對峙。
並且拿下合肥以後,會使得吳國必須把防線推到淮泗一線,間接地放棄了長江天塹這一重要的防禦要衝,因此合肥必破。
反過來,如果拿下荊州,尤其是南郡對於吳國來講要比合肥有價值的多。
占據荊州就能控制整個長江防線,對於吳國的防禦有著重要意義。
西可進益州,北可擊襄陽,對於一位成熟的主公來說,步步為營才是上策。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打打三國志11的南蠻征伐版本,用一下吳國就明白了。
在看一下當時荊州的局勢,曹操占據襄陽,孫權占據江夏,劉備占據南郡,三方的勢力在這一地區是十分均衡的。
但劉備剛剛拿下益州和漢中,實力大漲,在與曹魏的對抗中隱隱有趕超的跡象。
如果襄陽被劉備占據,對曹魏來講就是徹底退出南方,腹地河南地區也受到了直接威脅。
而對於東吳來說,漢水上游的漢中襄陽全部歸了劉備,可以說戰略咽喉被劉備死死扼住,生存都成為問題。
所以筆者一直不解為什麼關羽如此輕率地發起了戰略上堪稱天王山的襄樊戰役。
因為進攻襄陽魏吳二國都會拚死力戰,即使奪襄陽是早晚要下的棋,這步棋也不該下的這麼草率才對。
雖然從後來的歷史走勢來看偷襲荊州是損人不利己的,得利方肯定是魏國,換曹操活著夷陵之戰打過三年內估計蜀國就沒有了(當然不排除丞相強行續命的可能)。
然而孫權這步棋下的臭,但動機是沒有問題的,即使當時是孫策或孫堅在位,也是會做出這種選擇,只能說明當時的關羽太急功近利,並低估了東吳的野心。
吳蜀同盟為何消滅不了曹魏?名為同盟,實則各懷鬼胎
司馬歷史觀: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成為群雄割據最後的勝利者,三人建立的國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便多了一段三國時代的記載。三國之中,魏國占據半壁江山,實力最強;蜀國和吳國結成同...
關羽為何一定要發動襄樊戰役?丟失荊州是否是他的責任?
因為丟失荊州,關羽受到了很多非議。有人認為關羽要為丟失荊州負責任。那麼,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戰役呢?丟失荊州是否是關羽的責任呢?襄樊戰役發生於建安二十四年。在此之前,劉備剛剛打完漢中之戰,並大獲全...
劉備不顧諸葛亮和趙雲反對,舉兵伐吳的真正原因
一:時代背景建安二十四年冬天,一代名將關羽在荊州遭到曹仁和呂蒙大軍兩面夾擊,敗走麥城,兵敗殉國。次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稱魏文帝,封劉協為山陽公,改年號為黃初元年,正式...
論戰功,曹魏第一名將,七千破十萬,差點活捉孫權
在赤壁之戰後,天下三分,這個時候的天下雖然戰亂不斷,但是也主要分布在漢中,荊州,合肥。因為這三個地方是三國邊境重鎮,一旦失守,國運將不保。有戰場的地方,就有戰功。而論戰功,曹魏第一名將,七千破十...
為何說關羽一個人扛起了蜀國的半邊天
蜀漢有關張馬趙黃五虎上將,個個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皆勇冠三軍,可是這五個人中,能獨當一方的堪稱國家支柱的唯有漢壽亭侯關羽關雲長。五虎上將之中,張飛有勇有謀,可是脾氣暴躁難聽人言,故被...
呂蒙殺死關羽,本是大功一件,為何孫權卻把呂蒙毒死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中央的皇族勢力衰弱,有好幾代皇帝都被外戚或者是宦官控制著,任由他們把持朝政。中央的疲敝,也導致天下百姓的困苦。在那時,貪官污吏橫行無阻,甚至官官相護,矛頭一起指向窮苦的百姓。於...
五虎將中最強的一位,為何最終輸給了五子良將中排名最末的一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大將關羽趁虛北上攻打襄樊,水淹七軍(漢制一軍為五千人),斬殺曹將龐德,收降于禁等三萬餘人,一下子信心爆棚,於是展開了全面的戰略進攻,傾兵進圍曹仁於樊城,困將軍...
他的一計害死了關羽,他才是關羽之死的幕後之人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準備攻打合肥,魏國聽到風聲後急忙調動大軍防備吳軍。正在這個時候,鎮守荊州的蜀國大將關羽,抓住機會帶領大軍攻打襄樊,圍住魏國大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萬大軍,斬殺龐德,一時間勢如破竹、...
關羽北伐,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自己,性格決定命運,被俘斬首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
別拿大意和吳國偷襲說事了,關羽失荊州不虧,他運氣已經夠好了!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中的慘敗,讓曹操再無力南下,三足鼎立格局基本奠定。而夷陵之戰中劉備的幾乎全軍覆沒,迫使蜀國只能側重於防守反擊,不斷主動襲擾曹魏。但說起對三國格局其決定影響的戰爭,只能是關羽主動...
手握大權的曹操為何始終不敢稱帝而甘心做漢朝臣子
曹操是東漢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千百年來,無論各種小說還是戲曲中,曹操一直是「亂臣賊子」的代名詞,正因為他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挾持了當朝皇帝漢獻帝,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握朝政,消...
孫權明知道殺掉關羽會引來劉備的報復,為什麼還要殺呢?
大家都知道,關羽威震華夏,到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祭拜關羽。後期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今天虎臣要帶大家看的,就是孫權殺死關羽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為什麼孫權知道劉備會報復,還要殺關羽?
陸遜抓關羽、敗劉備、魏國,可是為何孫權卻要逼死陸遜,理由簡單
陸遜,三國時期的最為出名的帥才之一,吳國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能多存在幾十年,不然早在劉備攻打吳國時就被滅掉了。在吳國的歷史上曾經有兩個人在吳國出現生死存亡的時候,而拯救吳國的人,一個是周瑜,另一...
武成王廟供奉的72位名將中,三國大將一共8位,沒趙雲也沒呂布
唐高宗在唐朝設置了一個武成王廟,裡面供奉的有72位名將,有一位主神是姜子牙,在他的兩邊一邊有五位名將,除此之外,在唐朝以前還有62位名將入選,凡是能夠入選到武廟的名將,都代表他有資格有能力擔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