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形上分析為何關羽要玩了命地打襄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上有很多關羽失荊州的帖子,很有意思。

今天小編也斗膽寫上一篇,從另一個角度說一說為什麼關羽要玩了命的打襄陽。

水平有限,歡迎批評。


要把襄樊之戰是三國的態勢大概說清楚,我們先看看之前的幾年大概發生了什麼。

建安19年,也就是公元214年。

這一年,劉璋在成都投降,劉備在折騰了4年後終於拿下了益州。

只過了不到一年,即公元215年,孫權就等不及地來要荊州了。

劉備當然不會輕易地給出去,打哈哈說:等我再拿下涼州肯定給。

孫權得到這樣的答覆自然很生氣。

於是派魯肅西進屯兵洞庭湖東(巴邱)牽制江陵的關羽,同時派呂蒙去搶南荊州,很快就拿下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這時,劉備在荊州只剩下了江陵和武陵。

江陵的關羽被魯肅死死盯住,無力南救。

(見三國地圖) 。

孫權這邊撕破了臉,劉備的應對也很迅速。

一方面親自率兵五萬順江而下,屯兵公安做關羽的後盾,另一方面指示關羽進兵益陽(洞庭湖西),與魯肅隔湖相對。

兩邊劍拔弩張,誰也不肯讓步,眼瞅著就要在荊州大幹一場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消息傳來,曹操趕走了張魯,拿下漢中了。

劉備很清楚漢中歸曹操意味著什麼。

這邊說什麼也不能打了。

劉備立刻去跟孫權講和,除了零陵,其他被占的地方都不要了,雙方以湘水為界,再次修好。

從上面的一系列事件,我們不難得出如下判斷:

1。

湘水之東的地盤不是演義中所說是劉備讓給東吳的,而是東吳動手搶過來的。

2。

因為漢中的牽制,劉備在荊州問題上原本不想讓步但最終不得不讓步。

3。

在荊州,占有主動權的始終是東吳。

沒有益州的支援,荊州的關羽有效防守區域只有江陵周圍,更不用說主動攻擊了。

4。

這次事件,兩邊都有些不甘心。

這件事之後兩邊的關係也肯定好不了,說面和心不和已經是最好聽的了,這都為以後種種埋下了伏筆。

之後的幾年,劉備忙著和曹操爭漢中, 荊州的關羽則非常老實,沒有任何動靜。

不是他願意老實,而是這時荊州的態勢實在太差了。

這個時候的蜀國,大概是個「ㄣ」性狀。

左邊加一橫是益州, 右邊的豎線是關羽的荊州,從上到下分別是江陵, 武陵和零陵。

江陵地處長江邊,是連接益州的要點和關羽的大本營,也同時面對孫權和曹操。

下面的武陵和零陵則都直接面對孫權的地盤,不僅難以和江陵呼應,而且隨時可能被孫權拿走。

更為糟糕的是,江陵雖然看起來與益州連通,但實際上卻是單向閥。

從益州來很容易,可從江陵逆流回益州可就難了。

這也就是說,一旦江陵有難,只能益州來救,而從江陵撤回益州則很難,並且如果救不下來救兵自己也陷進去。

所以這個時候的荊州就像棋盤上一塊沒活凈的孤棋, 如果沒有益州這個大龍的幫助, 不但僵在那裡動彈不得,隨時還可能被別人咬一口,甚至可能會成死棋。

不管是劉備還是關羽,肯定對荊州的狀況都有著清楚地認識,所以在劉備和曹操爭漢中的這幾年,關羽很消停,什麼也沒做。

一直到四年之後的219年,事情出現了變化,這一年,黃忠在漢中斬了夏侯淵,並且之後蜀軍順利擋住了曹操的反撲,終於在夏天拿下了漢中。

取得漢中之後,劉備順勢派孟達,劉封又拿下了上庸等地。

這個時候再翻開地圖,因為取得了漢中和上庸之地,蜀國隱約從「ㄣ」形變成了字母「q」形,也就是從上面可以繞一圈連下來了。

那麼連起來沒有呢, 還沒有,斷在了一個地方, 襄陽。

我們不仿假設一下,如果蜀軍拿下襄陽,把環真的連起來會怎麼樣呢。

可以說,那真是不得了了。

襄陽就像一盤棋的手筋,此地一得,蜀國一盤棋立刻變活躍了。

襄陽加江陵,這原本就是劉表治荊的大本營,是荊州最富庶的地區,兩地互為犄角,又都是易守難攻之地。

如果再加上襄陽可以北連得到上庸的接應,而江陵又隨時能得到益州的接濟。

那原本雞肋一樣有氣無力的荊州死棋一下子就變成了非常有彈性的立體化防禦陣勢。

至於武陵,零陵都是無關大局的地方,甚至放給孫權也沒關係。

一旦得了襄陽,不但在防守上蜀國一下子變得生動,而且在進攻上也一下子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襄陽臨近宛城(當年劉表張繡一對好基友),距許昌和洛陽也都不遠,可以說一旦蜀軍得了襄陽,魏國會隨時覺得如鯁在喉。

不但如此, 一旦漢中的蜀軍成功突破長安,拿下關中。

那麼立刻就形成襄從西,南兩個方向同時威脅洛陽的局面。

不客氣的說,一旦這種局面形成,魏國等於崩盤了。

可以這麼說,如果說在取得漢中上庸襄陽之前,諸葛亮隆中對所描述的東西夾擊都還是只是理論的話。

那麼在蜀國完成q字形之後,各種可能性立刻就鮮活的擺在了眼前。

而對於當時的蜀軍來說,距離這如此美好的畫面,所缺的就只有一個襄陽了。

所以關羽出動了。

也許一開始關羽的任務就是策應漢中的戰鬥, 但是在漢中被拿下,上庸也被拿下之後,情況有些不一樣了。

關羽肯定是看到了襄陽這步手筋,劉備肯定也看到了。

也許,劉備在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了這樣的計劃,因為他是在拿下漢中後第一時間就派孟達和劉封拿下了上庸。

只要能拿下襄陽,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大概在劉備和關羽的腦中都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拿下襄陽的畫面,實在是太美麗了。

一個再不用像蟲子一樣憋屈的在荊州盤著, 而另一個發現自己真有可能把天下攬入懷中。

我覺得如果用這樣的想法去解釋關羽攻擊樊城的行為,會解釋的非常合理。

關羽和東吳的關係並不好,關羽並不是像演義中所說被陸遜輕易的忽悠了,也並不是把諸葛亮東合孫權的話當耳旁風。

說實話,當時蜀吳根本和氣不了。

關羽應該是隨時警惕東吳的行動,否則也不會幾年蟄伏不動。

只是這次拿下襄陽的機會太好了,而拿下襄陽的收益又如此之大,以至於讓關羽甘願冒這樣的風險。

曹操大敗,魏軍士氣低落,自己這邊水淹七軍,斬了龐德, 再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機會了。

即使聽到孫權要偷襲江陵的風聲,關羽在猶豫了之後,還是選擇了冒險不退兵:因為只要拿下襄陽,再壞的局面都可以挽回。

試想如果不是襄陽如此的重要, 關羽應該會在第一時間選擇退兵保護自己的大本營江陵。

還有諸如關羽驕傲輕敵之類的我覺得也不太說的通。

一支孤軍,無鞏固後方,難道關羽真會傲嬌到憑著這點實力同時對抗吳魏兩家,甚至打到中原去? 更合理的解釋只能是,關羽不是衝動,襄陽就是他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

同樣的,即使關羽衝動,劉備也不會跟他一樣。

劉備沒有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提醒關羽收兵,也是希望以關羽拿下襄陽作為這一系列戰役的終結。

如果拿下了襄陽,關羽還要冒進的話,我相信劉備一定會提醒的。

但是在那個當口,劉備應該和關羽一樣的想法,拿下襄陽再修整。

可惜最後的結果是豪賭失敗,關羽的判斷還是出現了偏差: 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呂蒙,另外還有紅朝兄說的沒有得到荊州士族的全力支持。

但豪賭失敗並不代表關羽的這次出擊是盲進,相反的,這次出擊應該是目的相當明確,並且獲得領導首肯的極具戰略眼光的一次出擊。

而在過程中也並非沒有完全機會,關羽離拿下襄陽也只有咫尺之遙,如果是那樣的話也許三國歷史真的要重新改寫了。

但可惜的是,歷史不能假設, 關羽最終被算計了,同時帶走了蜀國最好的一次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為什麼理直氣壯的索要荊州?

民間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又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整個荊州都是劉備不勞而獲,從孫權處「借」來的。《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就是這樣描...

三國大轉折—軍事角度解析關羽北伐始末(1)

三國爭衡,事態百變;戰火紛揚,波瀾壯闊。相對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發生於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的關羽北伐襄樊之戰,是一場著名而又被低估的大型戰役。說它著名,是因為水淹七軍、白衣...

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關羽為何要發動致其兵敗身亡的襄樊之戰?

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大家都耳熟能詳。另外有一場戰役,雖然沒有擠進前三,但是從這場戰役的結果來看,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場戰役就是蜀國關羽和曹魏之間的襄樊之戰。

魯肅為何將荊州借給劉備,別把他當傻子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而主導借荊州給劉備的正是孫吳陣中的魯肅,在演義中魯肅一直以好騙的老好人形象示人,但是一個能夠接替周瑜成為東吳大都督的人,會只靠德行,卻欠缺頭腦嗎?顯然不會。